首页 理论教育唐代安西都护府设立后的西域形势

唐代安西都护府设立后的西域形势

【摘要】:伊州、西州、庭州及安西都护府建立之后,唐朝一举控制了天山东部地区,取得了通往天山以南绿洲国家的门户,并通过设立州县的方式在西域建立起相对稳固的前沿阵地。可以说,唐朝的西域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然而,唐朝的强势介入只是稳定了西域东部的局势,西突厥战乱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贞观十五年十一月,又发生了薛延陀袭击突厥的事件,北方草原再次出现动荡。

伊州、西州、庭州及安西都护府建立之后,唐朝一举控制了天山东部地区,取得了通往天山以南绿洲国家的门户,并通过设立州县的方式在西域建立起相对稳固的前沿阵地。可以说,唐朝的西域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是西域,唐朝当时在整个北部边疆上都取得了十分有利的局面。唐太宗在贞观十五年便有“北虏久服,边鄙无虞”[371]之感。

然而,唐朝的强势介入只是稳定了西域东部的局势,西突厥战乱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致就在贞观十四年前后,泥孰可汗的继任者咥利失可汗败死于拔汗那,西突厥中的五弩失毕部落先立其子为可汗,但新可汗不幸在第二年去世,于是又立咥利失可汗之侄薄布特勤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372]。内藤みどり认为,沙钵罗叶护可汗继立在贞观十四年初[373]。沙钵罗叶护可汗继立后,建庭于睢合水北(碎叶),号称南庭,龟兹、焉耆、吐火罗等绿洲国家都归其统领;而乙毗咄陆可汗先已建庭于镞曷山西,号称北庭,两可汗以伊丽河为界,各领疆土[374]。大致沙钵罗叶护可汗占据西突厥汗国的西南部,而乙毗咄陆可汗则在东北部[375]

沙钵罗叶护可汗积极与唐朝联络,多次遣使朝贡,而唐朝亦继续采取支持泥孰系可汗的策略,于贞观十五年(641)七月甲戌派遣左领军将军张大师前往册立可汗,以表明立场[376]。然而,沙钵罗叶护可汗并没能阻挡乙毗咄陆可汗的扩张。大致在贞观十四年末至十五年初,原来属于沙钵罗叶护可汗势力范围的焉耆、龟兹,就已经被纳入到了乙毗咄陆可汗的势力之内[377]。又《旧唐书·突厥传》载:

于时咄陆可汗与叶护频相攻击。会咄陆遣使诣阙,太宗谕以敦睦之道。咄陆于时兵众渐强,西域诸国复来归附。未几,咄陆遣石国吐屯攻叶护,擒之,送于咄陆,寻为所杀。咄陆可汗既并其国,弩失毕诸姓心不服咄陆,皆叛之。咄陆复率兵击吐火罗,破之。自恃其强,专擅西域。[378]

可见,乙毗咄陆可汗在西突厥内乱过程中,亦曾想接触唐朝。但唐朝显然不愿意看到乙毗咄陆可汗一家独大,与册封沙钵罗叶护可汗不同,唐朝只是对乙毗咄陆可汗“谕以敦睦之道”,摆明了是要继续支持泥孰系可汗[379]。但乙毗咄陆可汗最终还是凭借不断壮大的实力,一举擒杀了沙钵罗叶护可汗。之后乙毗咄陆可汗又西征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对支持泥孰系可汗的弩失毕诸部造成了进一步威慑。乙毗咄陆可汗逐渐形成“专擅西域”的局面,无疑是唐朝不愿意看到的。贞观十五年十一月,又发生了薛延陀袭击突厥的事件,北方草原再次出现动荡。唐朝随即于十二月击败薛延陀,才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处置西域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