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在显庆三年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实际上标志着唐朝西域统治的进一步扩展。由此也暂时解除了处月、处密对西州和庭州的威胁,唐朝重新控制了西域东部的局势。正是在唐朝击败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并在原西突厥控制地域广泛设立羁縻府州的情势下,安西都护府西迁龟兹,统领四镇及新设羁縻府州,安抚诸蕃。安西都护郭孝恪于贞观二十二年底战死于龟兹后,是由唐朝开国功臣柴绍之子柴哲威接任安西都护[37]。......
2023-10-03
伊州、西州、庭州及安西都护府建立之后,唐朝一举控制了天山东部地区,取得了通往天山以南绿洲国家的门户,并通过设立州县的方式在西域建立起相对稳固的前沿阵地。可以说,唐朝的西域经营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是西域,唐朝当时在整个北部边疆上都取得了十分有利的局面。唐太宗在贞观十五年便有“北虏久服,边鄙无虞”[371]之感。
然而,唐朝的强势介入只是稳定了西域东部的局势,西突厥战乱的格局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大致就在贞观十四年前后,泥孰可汗的继任者咥利失可汗败死于拔汗那,西突厥中的五弩失毕部落先立其子为可汗,但新可汗不幸在第二年去世,于是又立咥利失可汗之侄薄布特勤为乙毗沙钵罗叶护可汗[372]。内藤みどり认为,沙钵罗叶护可汗继立在贞观十四年初[373]。沙钵罗叶护可汗继立后,建庭于睢合水北(碎叶),号称南庭,龟兹、焉耆、吐火罗等绿洲国家都归其统领;而乙毗咄陆可汗先已建庭于镞曷山西,号称北庭,两可汗以伊丽河为界,各领疆土[374]。大致沙钵罗叶护可汗占据西突厥汗国的西南部,而乙毗咄陆可汗则在东北部[375]。
沙钵罗叶护可汗积极与唐朝联络,多次遣使朝贡,而唐朝亦继续采取支持泥孰系可汗的策略,于贞观十五年(641)七月甲戌派遣左领军将军张大师前往册立可汗,以表明立场[376]。然而,沙钵罗叶护可汗并没能阻挡乙毗咄陆可汗的扩张。大致在贞观十四年末至十五年初,原来属于沙钵罗叶护可汗势力范围的焉耆、龟兹,就已经被纳入到了乙毗咄陆可汗的势力之内[377]。又《旧唐书·突厥传》载:
于时咄陆可汗与叶护频相攻击。会咄陆遣使诣阙,太宗谕以敦睦之道。咄陆于时兵众渐强,西域诸国复来归附。未几,咄陆遣石国吐屯攻叶护,擒之,送于咄陆,寻为所杀。咄陆可汗既并其国,弩失毕诸姓心不服咄陆,皆叛之。咄陆复率兵击吐火罗,破之。自恃其强,专擅西域。[378]
可见,乙毗咄陆可汗在西突厥内乱过程中,亦曾想接触唐朝。但唐朝显然不愿意看到乙毗咄陆可汗一家独大,与册封沙钵罗叶护可汗不同,唐朝只是对乙毗咄陆可汗“谕以敦睦之道”,摆明了是要继续支持泥孰系可汗[379]。但乙毗咄陆可汗最终还是凭借不断壮大的实力,一举擒杀了沙钵罗叶护可汗。之后乙毗咄陆可汗又西征吐火罗(今阿富汗北部),对支持泥孰系可汗的弩失毕诸部造成了进一步威慑。乙毗咄陆可汗逐渐形成“专擅西域”的局面,无疑是唐朝不愿意看到的。贞观十五年十一月,又发生了薛延陀袭击突厥的事件,北方草原再次出现动荡。唐朝随即于十二月击败薛延陀,才终于可以腾出手来处置西域问题。
唐朝在显庆三年将安西都护府迁至龟兹,实际上标志着唐朝西域统治的进一步扩展。由此也暂时解除了处月、处密对西州和庭州的威胁,唐朝重新控制了西域东部的局势。正是在唐朝击败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并在原西突厥控制地域广泛设立羁縻府州的情势下,安西都护府西迁龟兹,统领四镇及新设羁縻府州,安抚诸蕃。安西都护郭孝恪于贞观二十二年底战死于龟兹后,是由唐朝开国功臣柴绍之子柴哲威接任安西都护[37]。......
2023-10-03
卢向前给出的西昌州九月九日决策设立和西州九月二十二日决策设立的时间点,也是根据其他材料做出的推测。由此来看,西昌州及西州的决策设立时间应该更早一些。总之,这里是在卢向前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另一种关于西昌州及西州设立时间的可能性,即决策设立西昌州及其改西州,是在贞观十四年八月二十八日至九月九日间。......
2023-10-03
(一)垂拱年间西域形势的转折永淳元年王方翼平定阿史那车簿之后,唐朝暂时稳定了西域局势,并逐步调整了其在西域的统治格局。与此同时,唐朝又自西域发兵以征讨铁勒反叛部落,也由此拉开了垂拱年间西域连年用兵的序幕。但更为严重的是,垂拱元年蕃、汉兵远征漠北,造成了西域防御的空虚。论钦陵率领的这次出征西域,很可能是一次较大规模的远征。......
2023-10-03
但短短数年间,唐朝与东突厥的形势就发生了逆转。但在武德、贞观之际,回纥等部落开始脱离东突厥的控制。东突厥颉利可汗破亡后,东突厥诸部流散,唐朝采取了尽力招抚的政策,东突厥诸部纷纷降附。唐朝并不准备放任这些部落盘踞伊吾,于是命李大亮以西北道安抚大使的身份,招抚这些散落在伊吾的部落。可以说,伊吾城主率七城归唐,就是颉利可汗战败后唐朝招抚东突厥部落策略的产物。......
2023-10-03
贞观十六年九月癸酉,唐朝正式任命郭孝恪为安西都护、西州刺史。《旧唐书·郭孝恪传》载:贞观十六年,累授金紫光禄大夫,行安西都护、西州刺史。郭孝恪就任安西都护后,对当地居民、镇兵、流人“推诚抚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成功维护了西州社会的稳定[408]。(一)伊、西、庭保卫战大约就在郭孝恪就任安西都护后不久,势力膨胀的乙毗咄陆可汗就对伊、西、庭发动了攻势。西突厥各部再次陷入混乱的局面。......
2023-10-03
伊、西、庭三州之地就先后设立了瀚海军、伊吾军和天山军,其中设在北庭的瀚海军成立时间最早。自其设立直至北庭陷落,瀚海军一直是唐朝在北庭最基本的军事力量。三年,郭元振奏置瀚海军。瀚海军应是一直在庭州,未曾迁至碎叶。这件文书中出现了瀚海军。值得注意的是,瀚海军是直接下牒西州,要求西州处理招募新兵的事务。而西州都督府也按照瀚海军的要求进行了紧急处置。以“瀚海”命名的行军,也确实有史可考。......
2023-10-03
可能是因为失去了吐蕃的支援,咸亨四年十二月,在萧嗣业行军的打击下,弓月、疏勒二国王入朝请降。至迟在上元二年,唐朝又逐渐恢复了对四镇的统治[178]。刘安志先生则通过对吐鲁番出土文书的考证指出,在咸亨二、三年间龟兹仍称安西;咸亨三年至上元三年间,安西都护府并未迁回西州[181]。那么在咸亨元年罢四镇到上元二年前后恢复四镇的这段时间里,安西都护府是否迁回了西州呢?......
2023-10-03
唐朝为了平定安史之乱,从河、陇、西域抽调了大量部队赴中原作战,直接削弱了西北的防御力量。这也决定了河、陇、朔方的入援兵会成为平定安史之乱的主力。或许可以这样理解,安史之乱爆发之初,河、陇镇军及诸部落尚能积极勤王,但在长安失守、安史之乱陷入僵持之后,西北诸军的入援便不再坚定。无论如何,河、陇、西域兵的入援还是造成了唐朝西北边疆兵力的空虚。......
2023-1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