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园林雕塑创作中的构思技巧与美学特征

园林雕塑创作中的构思技巧与美学特征

【摘要】:这是园林雕塑创作中最基本的构思手法,常用于对内容比较具体、含义比较特定的纪念性雕塑。将雕塑布局在特定园林环境中,借以环境气氛的烘托,以表达雕塑的主题与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的美学特征来加强雕塑形式美的表现,以提高园林雕塑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雕塑是造型艺术的一种,又称雕刻,是雕、刻、塑三种创制方法的总称。它是凝固瞬间形象与神态、内容与寓意丰富的纯艺术造型,以各种可塑的物质材料(如黏土)或可雕刻翻制的物质材料(如石头、木材、金属等)来塑造占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各种具体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现实生活和表现艺术家的思想感情和审美理想,是社会发展形象的历史记载。雕塑又是一种语言,表达人们的主观意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雕塑不仅丰富和美化人们生活空间,而且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反映时代精神的地域文化特征,许多优秀的雕塑更是成为城市的标志和象征。

1.雕塑的作用

园林雕塑既能装点城市,美化环境,丰富人们的生活,又能在为当代服务的同时为未来留下不易磨灭的历史性标记。因此园林雕塑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起着特殊而积极的作用。

(1)表达园林主题。园林雕塑往往是园林表达主题的主要方式,把仅运用园林艺术无法具体表达的主题,运用雕塑艺术表达出来。

(2)点缀、装饰环境。园林雕塑有一部分是装饰雕塑,体现在园林装饰上,则常毫不含蓄地追求附属物的外在美,精雕细琢,细腻纤秀,这从细部丰富了园林总体的审美内容。为装点环境,还可以将雕塑与水景结合共同组成优美的画面,如图4-34所示。

978-7-111-50545-7-Chapter04-41.jpg

图4-34 法国凡尔赛宫阿波罗池

(3)组织园林景观。现代园林中,许多具有艺术魅力的雕塑艺术品为优美的环境注入了人文因素,雕塑本身又往往成为局部景观,乃至全园的主景。这些雕塑在环境当中于组织景观,美化环境,烘托气氛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4)其他作用。在公园中常设有一些服务性设施,运用雕塑的表现手法,既拥有优美的造型,同时也满足了其使用功能。如公园内的花钵、果皮箱、灯柱、座椅以及大型儿童玩具等。另外,一些雕塑常设在公园的入口,与其他景观结合,也可起到一定指示作用。

2.雕塑的类型

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将雕塑分为不同的类型。雕塑的分类见表4-7。

4-7 雕塑的分类

978-7-111-50545-7-Chapter04-42.jpg

(续)

978-7-111-50545-7-Chapter04-43.jpg

3.园林雕塑的设计

雕塑在园林中的布局要全盘考虑,合理安排,根据园林的总体规划,服从园林的主题思想和意境要求。雕塑的体量需与周围环境统一协调,在建造前应精心选址、合理选题。

(1)选题。园林雕塑的选题必须服从于整个环境思想的表达,作者赋予雕塑的主题、运用的手法以及雕塑的风格都应与整体环境相协调,这样有利于发挥环境和雕塑各自的作用。好的题材既能使雕塑的形象更丰富,又能加深人们对环境的认识,从而增加环境的感染力,在瞬间打动人心。

(2)选址。雕塑的选址要有利于雕塑主题的表达和观赏以及其形体美的展示。而雕塑的位置及周围环境对其体量的大小、尺度也有影响。因此,雕塑的选址应协调好与游人的视觉关系。

(3)园林雕塑的艺术构思手法。

1)形象再现的手法。这是园林雕塑创作中最基本的构思手法,常用于对内容比较具体、含义比较特定的纪念性雕塑。形象选择多种多样,有再现人物的,有再现当时事件的。

2)环境烘托的手法。将雕塑布局在特定园林环境中,借以环境气氛的烘托,以表达雕塑的主题与内容,充分利用环境的美学特征来加强雕塑形式美的表现,以提高园林雕塑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含蓄影射的手法。这种手法实质是园林艺术布局中意境的创造,运用这种构思手法,可使园林雕塑产生“画外音”“意不尽”而富有诗情画意,使游人产生情思与联想,增强了雕塑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