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山位置不宜在山系的正中,而应当偏于一侧,以免山系平面布局呈现对称状态。客山是高度和体量仅次于主山的山体,具有辅助主山构成山景基本结构骨架的重要作用。陪衬山主要应当围绕主山布置,但也可少量围绕着客山布置,可以起到进一步完善假山山系结构的作用。......
2023-10-03
假山的造型主要应解决假山山形轮廓、立面形状态势和山体各局部之间的比例、尺度等关系。
1.变与顺,多样统一
(1)多样的变化性。设计和堆叠假山,最重要的就是要求变,更要会变和善变。要在平中求变,在变中趋平。用石要有大有小、有轻有重、有宽有窄,并且随机应变地应用多种拼叠技法,使假山造型有自然之态,更有艺术之神,还有山石景观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在假山造型中,追求形象变化也要有根据,不能没有根据地乱变,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变有变的规律,变中还要有顺,还要有统一。
(2)统一的和谐性。假山造型中的“顺”就是其外观形式上的统一和协调。堆砌假山的山石形状可以千变万化,但其表面的纹理、线条要平顺统一,石材的种类、颜色、质地要保持一致,假山所反映的地质现象或地貌特征也要一致。在假山上,如果在石形、山形变化的同时不保持纹理、石种和形象特征的平顺协调,假山的“变”就是乱变,是没有章法的变。
(3)既变化又统一。只要在处理假山形象时一方面突出其多样的变化性,另一方面突出其统一的和谐性,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有变化,做到既变化又统一,就能够使假山造型取得很好的艺术效果。
2.深与浅,层次分明
叠石造山要做到凹深凸浅,有进有退。凹进处要突出其深,凸出点要显示其浅,在凹进和凸出中使景观层层展开,山形显得十分深厚、幽远。尤其是在“仿真型”假山造型中,在确保对山体布局进行全面层次处理的同时,还必须确保游人能够在移步换景中感受到山形的种种层次变化。这不只是正面的层次变化,同时也是旁视的层次变化;不仅只是由山外向山内、洞内看时的深远层次效果,还要是由山内、洞内向山外、洞外观赏时的层次变化;不仅只是由低矮的山前而窥山后,使山石能够前不遮后,以显山体层层上升的高远之势;而且要由高及低,即由山上看山下的层次变化,以显出山势之平远。因此,叠石造山的层次变化是多方位、多角度的。
3.高与低,看山看脚
假山的立基起脚直接影响到整个山体的造型。山脚转折弯曲,则山体立面造型就有进有退,形象自然,景观层次性好;而山脚平直呆板,则山体立面变化少,山形臃肿,山景平淡无味。叠石造山不但要注意山体、山头的造型,而且更要注意山脚的造型。山脚的起结开合、回弯折转布局状态和平板、斜坡、直壁等造型都要仔细推敲,要结合着可能对立面形象产生的影响来综合考虑,力求为假山的立面造型提供最好的条件。
4.态与势,动静相济
石景和假山的造型是否生动自然,是否能表现出较深的内涵,还取决于其形状、姿态、状态等外观视觉形式与其相应的气势、趋势、情势等内在的视觉感受之间的联系情况。只有态、势关系处理很好的石景和山景才能真正做到生动自然,也才能让人从其外观形象中感受到更多的内在的东西,如某种情趣、意味、意境和思想等。
(1)势的表现。具有写意特点的山石造景,能够让人明显地感受到强烈的运动性和奔趋性,这种运动型和奔趋性就是山石景观中内涵的势的表现。在山石与山石之间进行态势关系的处理,能够在假山景观体系内部及假山与环境之间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使景观构成一个和谐的、有机结合的整体,做到山石景物之间的“形断迹连,势断气连”,相互呼应,共同成景。
(2)静势与动势。从视觉感受方面来看,山石景物的势可大致分为静势和动势两类。静势的特点是力量内聚,能给人静态的感觉。山石造型中,使景物保持重心低、形态平正、轮廓与皴纹线条平行等状态都可以形成静势。动势的特点则是内力外射、具有向外张扬的形态。山石景物有了动势,景象就十分活跃与生动。
造成动势的方法有:将山石的形态姿势处理成有明显方向性和奔趋性的倾斜状,将重心布置在较高处,使山石形体向外悬出等。
(3)动静结合。山石的静势和动势要结合起来,要静中生动,动中有静;以静衬托动,以动对比静,同时突出动势和静势两方面的造景效果。
5.藏与露,虚实相生
假山造型犹如山水画的创作,处理景物也要宜藏则藏,宜露则露,在藏露结合中尽可能扩大假山的景观容量。
(1)藏景做法。藏景的做法并不是要将景物全藏起来,而是藏起景物的一部分,其他部分还得露出来,达到“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以露出部分来引导人们去追寻、想象藏起的部分,从而在引人联想中扩大风景内容。
(2)藏露方式。假山造景中应用藏露方法一般的方式是:以前山掩藏部分后山,而使后山神秘莫测;以树林掩藏山后,而不知山有多深;以山路的迂回穿插自掩,而不知山路有多长;以灌木丛半掩山洞;以怪石、草丛掩藏山脚;以不规则山石墙分隔、掩藏山内空间等。
(3)藏露效果。经过藏景处理的假山虚虚实实,隐隐约约,风景更加引人入胜,景观形象也更加多样化,体现出虚实结合的特点。风景有实有虚,则由实景引人联想,虚景逐步深化,还可能形成意境的表现。
6.意与境,情景交融
园林中的意境是由园林作品情景交融而产生的一种特殊艺术境界,即它是“境外之境,象外之象”,是能够使人觉得有“不尽之意”和“无穷之味”的“只可意会,难于言传”的特殊风景。成功的假山造型也可能产生自己的意境。假山意境的形成是综合应用多种艺术手法的结果。
有关假山、水景、景观小品工程的文章
主山位置不宜在山系的正中,而应当偏于一侧,以免山系平面布局呈现对称状态。客山是高度和体量仅次于主山的山体,具有辅助主山构成山景基本结构骨架的重要作用。陪衬山主要应当围绕主山布置,但也可少量围绕着客山布置,可以起到进一步完善假山山系结构的作用。......
2023-10-03
GRC塑山的生产工艺流程。2)FRP塑山施工技术要点见表2-16。表2-16 FRP塑山施工技术要点表2-17 临时塑石施工工具与材料3)所有泡沫修形后,组合在一起,再次与设计立面图、效果图比较,直至符合要求为止。......
2023-10-03
地表径流的排放及驳岸水下部分处理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寒冷地区的驳岸基础应设置在冰冻线以下,并考虑水体及驳岸外侧土体结冻后产生的冻胀力对驳岸的影响,需要将采取的管理措施在设计文件中注明。③水体表面结冰后发生冻胀,可以使驳岸向水体外侧胀裂,特别是垂直的驳岸更易发生冻胀。解决的办法是加厚驳岸,以增加抗水平荷载的承载力,或者驳岸设计成斜坡,冻胀时冰面能顺坡上滑。3)采取工程措施加固驳岸应与环境协调。......
2023-10-03
常见的如园门口处的管理规则、开放时间以及请游客勿踏草坪、勿攀折花木的牌子。在节假日,利用公众场合对游人进行相关知识的普及、教育和介绍。采用寓教于乐的形式,对促进大众素质的提高颇有裨益。宣传牌的位置应选在游人停留较多之处,如园内各类广场、建筑物前、道路交叉口等地段,还可与挡土墙、围墙、花坛、花台以及其他园林环境相结合。......
2023-10-03
钢骨架塑山的施工过程见表2-14。表2-14 钢骨架塑山施工过程3.施工注意事项塑石、塑山施工需注意以下几点:1)在配制彩色水泥砂浆时,颜色应比设计的颜色稍深一些,待塑成山石后其色度自然会稍稍变淡,接近设计所要求的颜色。......
2023-10-03
水闸基础部分必须保证在承受其上部全部压力后不发生超限度和不均匀的沉陷。除闸底外,正规的水闸自上游至下游还包括铺盖、护坦和海漫3部分。海漫是下游与护坦相连接的透水层。其余水流动能造成对河底的破坏则靠海漫保护。海漫末端宜加宽、加深使水流动能分散。水闸除这些部分外,在水流入闸前应有拦污栅,在下游海漫后应有拦鱼栅。闸门宽度、闸顶高程、闸墙高度、闸底板长度及厚度、闸墩尺寸和闸门等。......
2023-10-03
“景观”是指亭子一般小而集中、向上,造型独立而完整,往往在园景中是一个亮点,是园林小品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观景和构景的需要,山上建亭可起到控制景区范围和协调山势轮廓的作用。水面设亭在体量上应根据水面大小确定,小水面宜小,作配景宜小;大水面宜大,作主景宜大,甚至可以以亭组出现,以强调景观。......
2023-10-03
此外,叠石造山要求脉络贯通,而皴纹是体现脉络的主要因素。在假山选石中,要求同一座假山的山石皴纹最好要属同一种类。统一采用一种皴纹的山石,假山整体上才能显得协调完整,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杂乱感,增加整体感。质地的另一因素是山石的相对密度和强度。外观形状及皴纹好的山石,其受力很差,不能用在假山的受力部位。......
2023-10-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