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959年去世)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奠基者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959年去世)是环境艺术设计的奠基者

【摘要】:赖特是一位生长于威斯康星州的美国建筑师。1888年,赖特跳槽到芝加哥的Dankamv Alder & Louis Sullivan事务所,这是美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事件。图4-31威利茨住宅图4-32罗比住宅[9]1.流水别墅赖特的业主基本都是富有阶层。图4-33流水别墅流水别墅占地380平方米,室外阳台平台面积也达到300平方米,可见赖特对内外空间同等重视。

赖特是一位生长于威斯康星州的美国建筑师。布鲁斯戈夫曾这样说道:“赖特先生,我认识那些在Oak Park(橡树园)以及后来与您共事的人们,他们好像分成两类:一种人认为您毁了他们的生活,因为您窃取了他们的思想,所以您是个魔鬼。另一类人认为您是上帝,绝无差错。他们的生活如不奉献给您就毫无他用。”

赖特在他的早期回忆中提到,他的启蒙教育来自母亲从教堂建筑上扒下的雕刻,他的建筑启蒙则来自母亲给他买的积木

威斯康星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Allan D.Conover是赖特第一个专业导师,赖特的结构知识、实际工程知识以及出色的绘图技巧都源于他在事务所的兼职。1888年,赖特跳槽到芝加哥的Dankamv Alder & Louis Sullivan事务所,这是美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事件。在这里,赖特继承了沙利文所代表的美国新兴中产阶级价值观,即“美国的建筑必须起源于美国大地,具有中西部精神的,完全新的,完全美国的”。

为中产阶层设计锻炼了赖特,让他有能力成长为一个出色的建筑师,但也局限了他,让他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能设计住宅而与公共建筑无缘。不过,当Beaux-Arts成为当时美国公共建筑的主流时,中产阶级们还能给赖特提供创造草原住宅风格的机会(图4-31、图4-32)。

图4-31 威利茨住宅(1902年)

图4-32 罗比住宅[9](1908年)

1.流水别墅(1934—1937年)

赖特的业主基本都是富有阶层。他的“美国风”(usonian)住宅也是为了慰藉处于经济大萧条焦虑下的中产阶级所推出的相对廉价的住宅新体系。1934年,阅读了赖特自传而投奔他的小考夫曼将他的父亲大亨考夫曼介绍给赖特,从而造就了建筑史上的一段佳话。考夫曼虽然在流水别墅(图4-33)项目上放手让赖特干,并容忍了造价提高一倍的事实,但他还是阻止了赖特最后一个意图——将出挑平台全部贴上金箔。考夫曼是建筑史上最成功的业主,除流水别墅外,他在加利福尼亚棕榈泉的沙漠别墅也是美国的历史地标建筑之一。

图4-33 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占地380平方米,室外阳台平台面积也达到300平方米,可见赖特对内外空间同等重视。建筑共三层,底层直接临水,设起居、餐厨等空间,一串悬挂小楼梯可使人从起居室直达水面,侧台放置向上呼应的人形雕塑,从楼梯洞口可俯视流水,而且引来水上清风。流水别墅的一层大起居室的横向低矮空间与周边大玻璃窗将视线动态地引向外部景观。室内运用家具的围合分割出几组休息、餐饮、娱乐、读书等空间。流水别墅的家具往往与建筑作整体设计,或将休息椅、书桌凹入墙内,或将家具构件嵌入墙内。

各室的装修深入细致,精雕细琢。为了室内外通透,赖特专门设计了没有竖棂的脚窗和嵌入石缝的玻璃,玻璃直落地面。卫生间用软木装修,墙和台上也设置艺术品进行点缀,室内家具皆由赖特统一设计。地毯和布艺制品也都由赖特统一配置,室内陈设艺术品也都是赖特精心挑选,多处陈设有中国艺术品及印第安人的装饰。

流水别墅建成后取得了不同凡响的成功,被誉为“绝顶的人造物与幽雅的天然景色完美平衡”“20世纪的艺术杰作”。它是一栋住宅,又是一件艺术品,是公认的“世界上除了皇宫以外的最有名的住宅”。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参观者访问这件艺术杰作。流水别墅现已无人居住,专供参观之用,是世界各国建筑师、室内设计师前往美国考察的必选之地。

提倡“有机建筑”的赖特被人误认为仇视汽车和工业化,事实上,赖特热爱名车并且早在19世纪末就呼吁迎接机器时代的到来。只不过他不像一部分的现代主义大师那样极端,他认为机器必须掌握在人的手上。

2.古根汉姆博物馆(1947—1959年)

古根汉姆博物馆(图4-34)是赖特晚年的杰作。1947年开始设计,1959年建成后,一直被认为是现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以至于近60多年来博物馆中仍无展品能与之媲美。建筑外观简洁,白色,是螺旋形的混凝土结构,与传统博物馆的建筑风格迥然不同。古根海姆博物馆于1969年增建了一座长方形的3层辅助性建筑,1990年再次增建了一个矩形的附属建筑,形成今天的样子。建筑物的外部向上、向外螺旋上升,内部的曲线和斜坡则通到6层。螺旋的中部形成一个敞开的空间,从玻璃圆顶采光。美术馆分成两个部分,大的是陈列厅,6层;小的是行政办公楼,4层。陈列厅是一个倒立的螺旋形空间,高约30米,陈设厅顶部是一个花瓣形的玻璃屋顶,四周是盘旋而上的层层挑台,地面以3%的坡度缓慢上升。参观时观众先乘电梯到最上层,然后顺坡而下,参观路线共长430米。美术馆的陈列品就沿着坡道的墙壁悬挂着,观众边走边欣赏,不知不觉之中就走完了6层高的坡道,看完了展品,这显然比那种常规的一间套一间的展览室要轻松有趣得多。

图4-34 古根汉姆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