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组织-《环境艺术设计原理》

环境艺术设计的空间组织-《环境艺术设计原理》

【摘要】:在分析环境艺术设计项目的功能及空间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建筑内外部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空间中的这一基本功能关系反映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是空间功能分析的主要成果,决定着环境空间的布局关系。

无论是建筑外部空间环境还是建筑内部空间环境,其场所内各种功能总是依托特定的空间而展开并实现,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之初,首先要对场所内的各类空间进行分析,空间的分析就是将各种功能要求按其用途、目的、属性进行分类,研究并确定其相互关系,并加以安排与配置。

在分析环境艺术设计项目的功能及空间特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建筑内外部空间的主要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空间中的这一基本功能关系反映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及其内在联系,是空间功能分析的主要成果,决定着环境空间的布局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的功能关系分析与表达常围绕“行为主体—行为方式或程序—空间”这一思维程序进行,一般采用图解的方式,如平面分析图、行为流线图、空间形态组成图等。

平面分析图,是在场所平面上对复杂功能进行高度概括,一般从空间场所的使用主体或基本目的出发,按其主要功能或特点作适当归纳,在设计初始阶段从整体上分析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将复杂问题简单化。

行为流线图围绕环境空间内行为主体的移动过程,用以表达空间场所的主要功能关系。行为主体以人、物为主,有时也包括交通工具及信息、能源等。其分析着眼于空间场所各主要部分之间的关联程度和互动密度。

在明确了空间场所功能关系的基础上,结合场所用地的具体条件即可进行功能分区,合理组织交通系统及其与其他系统之间的关系,并最终确定场所内各空间要素的具体位置。

空间场所的功能分区和组织必须坚持从整体到局部设计思维。功能分区和组织既是对场所内大关系的总体把握,也是环境空间场所设计的关键

在空间形态组成图所表达的环境场所功能关系中,已确定了各要素的相对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合空间场所内的各项功能,根据其使用功能、空间特点、交通联系等,将性质相同、功能相近、联系密切、对环境要求相似、相互之间干扰影响不大的空间或设施分别组合,归纳形成若干个功能区,从而为有序地组织空间营造良好的环境。

根据各功能分区的空间规模、使用特点、环境要求、交通联系与相互影响,结合场所条件确定各功能区的具体位置,使各功能区之间既相对独立又有必要的联系,共同构成统一的有机整体。这一功能分区的过程,划定了场所内各用地的使用方式,也为环境中空间及设施的具体布置建立了一个总体框架。环境功能分区要充分结合空间场所条件,从空间场所的内外部区域位置条件、气候日照条件、周围环境与景观特点及技术经济要求等方面,深入分析由此形成的各种有利和不利因素,分清主次,因地制宜地作出全面的综合布置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