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环境艺术设计原则:空间的物质性

环境艺术设计原则:空间的物质性

【摘要】:空间的物质性首先体现在空间的构成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这是空间的物质性的第二层意义,即空间必须满足功能需要,满足人在空间中的各种活动所需的条件,包括行为的方便,以及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要求。内容决定形式,不同的功能要求提供不同的物质和技术手段。图3-5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空间设计图3-6相似的空间组合

老子在《道德经》里“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牖户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的精辟论述,一直被中外建筑业内人士奉为经典。通俗的解释,即人们造房屋、筑围墙、盖屋顶,而真正实用的却是空的部分;围墙、屋顶为“有”,而真正有价值的却是“无”,即空间;“有”是手段,“无”才是目的,然而“有”“无”是矛盾的统一体,空间的性质仍然首先体现为它的物质性。

空间的物质性首先体现在空间的构成要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技术手段。立墙、盖顶,乃至开设门窗,物质和技术手段的运用就是为了形成特定的空间,为实现实用、坚固的效果。没有墙、地、顶,也就没有合乎需求的空间。建筑中,人们用各种方法围合、分隔,其意义也在于制造各种不同的空间,满足人们不同的需要。这是空间的物质性的第二层意义,即空间必须满足功能需要,满足人在空间中的各种活动所需的条件,包括行为的方便,以及光照、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要求。内容决定形式,不同的功能要求提供不同的物质和技术手段。住宅的功能是由人每天的活动规律和行为特点决定的,它由各个大小、形式不同的空间构成一个组合空间,其中包括卧室、客厅、卫生间、厨房等,由此满足家庭生活的基本要求;体育馆、影剧院等建筑要求是一个大空间与若干小空间的组合(图3-5);办公室、学校等建筑则是基本相似的一系列空间的组合(图3-6)。但不管采用什么材料、结构和形式,空间的基本目的都是满足功能的需求。当然,物质和技术手段也不应被动地适应,新材料和新技术可以启发新空间形式的出现,以满足更高的功能要求。

图3-5 悉尼歌剧院的内部空间设计

图3-6 相似的空间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