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工业建筑包括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最重要的是对其改造方式进行研究。相应地,成功的改造也能促进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正是工业建筑的大空间便于灵活划分的结构特点,为其再利用提供了可能。其中,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改造为展示空间、市场、图书馆等再利用项目。......
2025-09-30
房屋作为一种容器在中国建筑中体现得非常明确。中国建筑设计的标准化,使各类建筑看上去大同小异,并没有形成各自的“性格”,即使不同用途的建筑也会采用相同的形制和布局,以至于在西方人眼中中国建筑过于单纯,千篇一律,从来没有变化。那么,中国建筑真的没有“性格”吗?实际上,中国人是把环境理解为精神,把建筑当作一种图式表达的载体,在大量的纹样与图案表现中,平面装饰焕发出一种生命的活力和神韵。这种平面装饰更多是通过建筑装修的手段来实现其性格,传达出一种人文的品质。
2.1.2.1 立面构图
中国传统建筑有“三分说”的理论,早在北宋著名匠师喻皓所著的《木经》[9]一书中就有“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之说,这实际上是说建筑是由屋顶、屋身和台基三部分构成。然而,中国传统建筑的立面构成是屋顶最为突出,其次是屋身,再次是台基的整体组合。“三分说”又可以各自分立,形成独立发展的趋势,自成一体。
1.屋顶
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最显著的特征,其形式几乎完全是基于视觉要求而创作的。有人说,中国建筑是一种屋顶设计的艺术。这种大屋顶的建筑深刻反映了中国美学精神在建筑中的表现力,其“形”和“量”的声势远大于世界上的任何建筑。但是,中式大屋顶却与自然保持着一种和谐的状态,与西方的穹顶建筑及哥特式尖顶建筑完全不同。在构图上,大屋顶的凹形曲线有着向下的趋势,表达了一种谦卑和对天空的接受态度,但其屋脊的曲线向上翘起反倒使屋顶又有轻盈飞起之感,同时在建筑的外轮廓上形成了优雅的曲线和丰富的边界。另外,屋顶上象征吉祥的装饰和色彩也增强了视觉感染力,使建筑形态呈现出强烈而显著的特征,与西方建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屋身
中国传统建筑的立面往往需要和具体的环境相融合,成为环境中的元素。由于建筑置身于院落中,建筑的正立面对着庭院,形成庭院的四壁,庭院就如同没有屋顶的大厅一般。屋身包括柱础、柱身和斗拱。柱础高为柱径的1/5,折合为1.2斗口[10],柱高则相当于柱径的10倍,折合为60斗口。
事实上,大多数情况下,建筑的立面都具有二重性,既是建筑的外立面,又是庭院的四壁。建筑的“外”与庭院的“内”构成了环境的整体,因此可以认为庭院内的房屋立面是具有室内性质的界面关系。这种墙壁式的立面效果,并不是指室内外没有区别,而是一种非常微妙的内外转换的统一。建筑立面的构图着重于近观性的装饰处理方法,例如一些细部装饰的刻画精致入微,适合于人们从近处细细地观赏,比例也符合人的视觉尺度,所以,中国建筑立面的艺术表现在于“戏剧性地一幕幕安排和推出一连串的封闭空间的景象”。
3.台基
古代将重要建筑放在高台基上以增加气势,因此有“高台榭,美宫室”之说。台基作为建筑结构的基础,是一种力学上的合理形式,如同一个平台把建筑整体抬起,形成板块基础(图2-5)。清式做法中称为台明高。普通台基高等于檐柱高的15%。然而,台基在建筑中又有等级限定和空间表现力,随着院子进深的变化,台基的高度也随之升高,到达院子的堂屋或最重要的建筑物时,台基一定是最高的,这也表现了建筑中的空间序列关系和视觉平衡。因此,台基在中国建筑空间的序列变化中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并成为了一种固定的建筑形制。
除了一般形式之外,台基还有“平座式”“须弥座”和“高台式”等(图2-6)。台基的立面装饰颇为丰富且有等级标准,如台基的大小、高低与房屋主人的权势、地位有关,体现出了封建权贵的空间意识。
在台基四周多有栏杆相围,栏杆有栏板、望柱和浮雕装饰(图2-7)。望柱柱头做成各种动物、植物或几何形体,排水口雕成动物形的螭头[11],使整座台基富有生气而不显笨拙。成排的木柱础为了防潮防腐,柱脚下都垫有石柱础(图2-8),柱础最接近人的视线,往往被加工成各种艺术形象,从简单的线脚、莲花瓣到复杂的鼓形、兽形,由单层的雕饰到多层的立雕、透雕,式样千变万化。柱础成了古代艺匠表现其技艺的场所。
图2-5 台基结构图
阶条石,一般为长方形。“阶条石”主要是依其形而命名,而依其位置又可命名为“压面石”。
图2-6 清代须弥座台基构造
图2-7 建筑台基及栏杆
图2-8 石柱础
2.1.2.2 结构与工艺之美
结构与审美相结合是中国传统建筑所遵循的原则之一。建筑结构构件实则是建筑实用性与美观性的综合体现。虽然建筑结构构件都是以标准制式加工制作的,但是这些以直线为主、以曲线为辅的构件,既形成了精准、清晰的受力关系,又符合中国传统的美学观点,体现了一种刚柔并济的特点。
1.结构暴露的美
木结构建筑的一大特征,就是木材不宜置于完全封闭的状态下,木料一旦被泥土或砖石掩埋就容易腐烂,因此,木材只有处于通风的环境中,才能延长使用寿命,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结构暴露的原因。
木材具有易加工和雕琢的特点,它既能作为房屋的主体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又能作为艺术载体。中国古代工匠会在不影响建筑结构受力的前提下,对所有的构件进行审美上的处理,以此达到一种视觉上的愉悦。例如,斗拱作为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中的基本单元(图2-9),受力性能良好,外形优美,是表现传统建筑精神的一个符号。虽然到了明清时期,斗拱在力学和构造中的重要性逐渐降低,但它仍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在后来的建筑中作为装饰性构件延续使用。(https://www.chuimin.cn)
2.功能与审美的结合
中国传统建筑有大木作和小木作之分。大木作是指建筑的主要承重部分,如柱、梁、坊、斗拱、檩、椽等。小木作则是指建筑的非承重部分,如门、窗、木隔断、栏杆、天花、罩等。这些结构或构件都具有功能性,又具有审美性。例如,藻井顶棚(图2-10)、卷棚式弧形顶(图2-11)以及碧纱橱[12](图2-12)等,在功能与装饰方面是以真实性为基础的,这些构件体现了一种非多余的建筑装饰观,也表达了一种功能与审美完美结合的、反映真实性的美学态度。
图2-9 山西大同恒山悬空寺斗拱
图2-10 藻井顶棚
图2-11 卷棚式弧形顶
图2-12 碧纱橱
2.1.2.3 建筑的装饰
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构件的装饰”多于“装饰的构件”。建筑装饰的目的是美学与力学、视觉效果与使用效果相统一,并非单纯为了装饰。即便有一些装饰性构件,也会赋予其象征意义。那些拥有大量象征美好含义的图式纹样的建筑,既表现了精湛的工艺,也反映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建筑中的“福”“禄”“寿”“喜”等图式纹样,无论是雕饰还是彩饰都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和向往。
雕饰的运用使中国建筑的木结构在本来就具有造型意味的基础上,形成更加强烈的装饰效果。无论是官式建筑还是民居建筑中的雕饰工艺,如木雕、砖雕和石雕,其内容繁多,纹饰图案丰富且自由随意,堪称中国建筑的三绝。其中,木雕是中国传统建筑中运用最多的一种,广泛用于建筑木结构的各个部位,大到梁、柱、门、窗、隔扇等,小到椽头(图2-13、图2-14)、雀替(图2-15)、花罩(图2-16)和天花等。例如:古代的窗在没有用玻璃之前,多用纸或鱼鳞片等半透明的物质遮挡风雨,因此需要较密集的窗格。对这种窗格加以美化就出现了菱纹、步步锦、动物、植物、人物等千姿百态的窗格花纹。为了保持整扇窗框方整不变形,古代人们用铜片钉在窗框横竖交接的部分,在这些铜片上压制花纹又成了窗扇上极具装饰性的看叶与角叶(图2-17)。石雕因其工艺难度大,材料昂贵,在一般民居建筑中使用较少。另外,砖雕因其工艺独特,在宋元时期曾被当作建筑等级的划分依据,其艺术价值颇高,亦是中国建筑所独有的。
雀替是中国古建筑的特色构件之一,宋代称为“角替”,清代称为“雀替”,又称为“插角或“托木”。雀替通常置于建筑的横材(梁、枋)与竖材(柱)相交处,作用是缩短梁枋的净跨度,从而增强梁枋的承载能力;减少梁与柱相接处的剪切力;防止横竖构件倾斜。”
花罩是一种空灵且富有诗意的装饰性隔断,是明清时期传统居住建筑划分内部空间的重要艺术手段。用花罩分隔的建筑空间隔而不断,层次丰富,虽隔犹通,装饰意味颇强。
图2-13 椽头
图2-14 椽头纹
图2-15 雀替
图2-16 花罩
图2-17 寺庙窗上的花格
相关文章
旧工业建筑包括具有历史价值的工业建筑。旧工业建筑的改造,最重要的是对其改造方式进行研究。相应地,成功的改造也能促进对旧工业建筑的保护和再利用。正是工业建筑的大空间便于灵活划分的结构特点,为其再利用提供了可能。其中,厂房、仓库等工业建筑改造为展示空间、市场、图书馆等再利用项目。......
2025-09-30
环境是一个极其广泛的概念,总是相对于某一主体而言,不能孤立地存在。聚落环境主要包括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人文社会环境。人工环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产物,也是人与自然环境之间辩证关系的见证。如果按照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的程度来区分建筑的发展阶段,可以看到以下演变历程。[3]因此,这个时期的人工环境非常原始,基本上处在与自然环境共融的状态。这样的人工环境造就了现代的物质文明。......
2025-09-30
目前,身处信息化时代的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备受社会各方的关注。2017年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教育现代化”。教育源于传统,延于革新。本套普通高等学校“十四五”规划艺术设计类专业案例式系列教材正在逐步配备如下数字教学资源,并根据教学需求不断完善。本书数字资源目录......
2025-09-30
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国生态建筑学家理查德·瑞杰斯特认为,生态城市是指生态方面健康的城市。它寻求健康并充满活力和持续力的自然环境。早在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促进了建筑与大自然的相互协调与融合,并逐步形成了风水理论。同样,我国传统道家思想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在我国传统建筑中也有所体现,如人们会在建筑中运用大量隐喻性物件以趋吉避凶。......
2025-09-30
所以说,德国的设计是冷静的、高度理性的,正是缘于模数化社会背景下产生的设计方式。贝聿铭建筑事务所的模数化设计,体现出模数制的精妙之处。......
2025-09-30
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需要对整体环境、文化特征及功能技术等多方面进行考虑,使得每一部分和每一阶段的设计都成为环境艺术设计系列中的一环。实际上,整体化和立体化也是环境艺术设计的重要特点。我们应该把环境艺术设计从室内外空间扩展到整个城市空间,把构成空间和环境的各个要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人类聚居环境视为一个整体,并从政治、文化、社会、技术等各个方面,系统地、综合地加以研究,使之协调发展。......
2025-09-30
北京奥运会基于“绿色奥运”建设的一批新能源工程,标志着北京奥运场馆及奥运村建设由此成为以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基地。其中,奥运会主场馆“鸟巢”采用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达到130千瓦;建在青岛奥帆赛场及周边场馆的风能灯、太阳能灯每年可节约用电2万多度。在奥运帆船基地,太阳能可转化成冷能或热能,实现了生活用水、制冷、供暖“三位一体”。......
2025-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