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大学英语教师工作倦怠研究:局限与展望

中国大学英语教师工作倦怠研究:局限与展望

【摘要】:未来研究中,研究者可进一步通过纵向研究来考察大英教师工作倦怠水平的变化规律,并对工作特征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因果关系加以验证。最后,本书主要对大英教师群体的工作倦怠水平进行了测量,在工作要求—资源理论的指导下尝试建构了大英教师群体工作倦怠的归因模型,同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干预措施。未来研究中,研究者可尝试从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这一视角进行相关实证研究,为大英教师群体工作倦怠的有效消解提供支持。

尽管本书在工作要求—资源理论的指导下,以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混合研究方法,对大英教师的工作倦怠进行了测量,并建构了大英教师工作倦怠的归因模型,然而,本书仍存在一定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本书在质性研究阶段采用了个案访谈与开放式问卷调查两种研究手段,个案访谈在先,开放式问卷调查在后。这一研究设计存在一定的不足:尽管从半结构式的个案访谈中初步提取的大英教师工作倦怠的主要工作特征影响因素可以在后续的开放式问卷调查中得到印证,然而笔者却无法深入考察开放式问卷调查中所提及的其他工作特征影响因素。未来的相关研究中,研究者可考虑在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进行深度访谈,以获取更有价值的访谈数据。

其次,在第二阶段的量化研究中,笔者不仅修编了部分工作特征因子的已有成熟量表,还尝试自编了学生问题因子和科研压力因子的测量量表。然而,在预试环节,自编的学生问题因子并未顺利通过信度和结构效度的检验。因而,在后续的正式测量中,笔者将该因子完全剔除,仅保留了工作特征的其他七个影响因子。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在自编量表时应多听取量表编写专家的意见,对量表内容进行合理的调整,量表项目数不宜过少,可在大样本预试前进行多次小范围的试测,以提高自编量表的信度和效度。

第三,从研究样本的性别比例构成、学历比例构成、职称比例构成以及所属高校层次和类别比例构成来看,本书的研究取样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基本符合大英教师群体的实际现状,然而本书的取样方式仍属于滚雪球式的非随机取样方式,因而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可推广性。未来的研究中,研究者应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采用随机取样的方式进行样本的收集,以使相关研究结果具备更好的可推广性。

第四,本书在工作要求—资源理论指导下,采用混合研究方法,对大英教师群体的工作倦怠进行了测量和归因研究。然而,本书仍属于横向研究,即本书中用于大英教师工作倦怠测量和归因研究的量化数据均收集于同一时间,这使得笔者无法考察大英教师工作倦怠水平在不同时间节点上的变化,归因研究中各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路径方向也是基于已有研究所做出的选择。未来研究中,研究者可进一步通过纵向研究来考察大英教师工作倦怠水平的变化规律,并对工作特征与工作倦怠之间的因果关系加以验证。

最后,本书主要对大英教师群体的工作倦怠水平进行了测量,在工作要求—资源理论的指导下尝试建构了大英教师群体工作倦怠的归因模型,同时依据研究结论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干预措施。然而,本书并未进一步验证这些措施的实际效果。未来研究中,研究者可尝试从干预措施的有效性这一视角进行相关实证研究,为大英教师群体工作倦怠的有效消解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