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老师来自华北地区的一所理工类全国重点高校,2002 年本科毕业后成了一名大英教师,教授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工作多年,C 老师慢慢爱上了大英教师这份职业:“刚入职的时候,对于做不做老师也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是现在做15 年了,还是觉得挺好的,挺喜欢这份职业的。”......
2023-10-02
D 老师来自华东沿海地区的一所涉外商科高校,2009 年研究生毕业后成了一名大学英语教师,教授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工作期间,D 老师攻读了在职博士研究生课程,获得了博士学位,现为副教授。
谈及入职原因,D 老师笑言自己“感觉是上了‘贼船’ ”,因为喜爱阅读的缘故,选择留在了高校教书:“以前比较喜欢看书,在大学里面感觉跟自己的爱好关联度最大。去公司上班的话就会忙得没时间嘛,所以当时的初衷是这样。当然教学的东西自己也是蛮擅长的,也教了很多年,自己科班出身,本来就是师范的嘛。”
由于D 老师所在的这所高校是一所涉外商科高校,因而在大学英语课程的学习方面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因此在国内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以学分为例:“其他学校的学生大英的学分一般是8 个,我们有30 个。这是我们学校特色,就是涉外院校嘛。”无论专科学生还是本科学生,毕业前都必须通过公共英语六级的考试:“我们学校专科的学生毕业必须过六级的,不然不让毕业,过六级是一个硬性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分级教学,A 班是为最优秀的学生设置的学术英语实验班,学生毕业前需要通过雅思考试:“现在我们学校的做法是,最好的学生进入学术英语实验班,然后假设他通用英语已经过了,直接开始学术英语,他们最终需要过雅思,6.5 分还是7 分,我有点忘了,好像是6.5 吧,要求也不是很高。考得比较高的话学校让报销考试费用的。我们每年2 000 余个学生,只有100 余个能进实验班,比例很小的。他们要考英语,还要考数学。因为对他们要求比较高嘛,优中选优,在几个比较有特色的专业开设的。这样的做法已经四五年了吧。”B 班是提高班,学生仅上一学期的通用英语课程:“提高班是上一个学期的通用英语,接下来几个学期都是上学术英语。”C 班是普通班,学生需要夯实基础,因而前三个学期都上通用英语,“普通班的发展趋势是前三个学期上通用英语,最后一个学期上学术英语。” D 班因英语基础最弱,四个学期全都上通用英语:“D 班觉得他们的基础都没有打好,就不上学术英语了,四个学期都是通用英语。”D 老师之前是教授学术英语的,现被调任来管理C 班和D 班的教学工作:“我原来是教学术英语的,现在不教了,管这个C 班的普通班。A 和B 放一块,然后C、D 也归我管,设两个教研室,我们大英这边的老师将近有60 个呢,其他学校一般不会有这么多的。但是我这边的基数大啊,3/4 的学生都在我这边,就是说一届2 000 个学生,我这边要负责1 500 个。”小班化教学也是学校一直坚持的传统,每班学生人数控制在30 ~ 35 人:“班级规模倒还好,一般控制在30 人左右,我们这边还是比较小班化的。有些学校它大英也不重视,老师又不多,只能大班化,弄得像一个小礼堂一样地上课。我们学校不这样做的,因为这样做的话效果肯定不好,这不是lecture 的方式。我们一般控制在30 人,我知道最多的班级在35 人左右。一般我们这个还是比较控制人数的。这个是有传统的,一直是这么做的。”
教材方面,D 老师所在学校的大外部选用的主要为国外教材:“我们的教材呢是讨论过的,是国外的引进教材。国内的这方面成熟的不是很多,所以引进了一套国外的教材。我们之前的大学英语教材都是theme-based,它现在呢叫subject-based。这个单元它讲mathematics,下个单元教geography。稍微有点学科背景这样的。”课堂内,教师较少直接教授应试的内容,更注重教学过程的控制:“我们现在上课比较少涉及直接应试的东西,我们还是比较process-based,而不是product-based,我们把过程控制好的话,结果是水到渠成的。我们应试的东西真的比较少,比如我带的学生这学期要考四级,那么就提前考几次模拟考。老师可以自己安排,但没有硬性的规定。因为水准在那里了,稍微做一点真题就没问题了。这一直是我们学校的一个特色,不被它绑着走,虽然很重要。”学校在充分利用出版社提供的网络平台的同时,还引进了批改网、Speaks 等其他先进平台:“现在教材的话也设计得比较立体,网络平台,这个教材比英专的可花里胡哨多了,文化阅读教程,新标准嘛。现在我们还引进了批改网,学生每学期要写八次作文,平台上提交。现在已经打造成了一个非常复杂的立体平台。还有一个叫Speaks,就是放给学生去做的。学生进来就会考一次,它是根据欧框来的。学生毕业前必须达到B1、C1,学校会设一个杠杠,毕业前必须达到。我们肯定比其他学校更领先,因为我们更重视。”
在D 老师任教的这所高校,英语专业和非英语专业的界限日趋模糊:“所以我们这块相对走得比较保守,基本是英专的那套东西,什么英美概况啦,英美文学选读啦,英专和非英专的界限正在渐渐模糊,大部分英专的课程基本都有。”除此之外,学校还在大外部开设职业英语课程:“然后有一些校本课程,什么商务谈判、商务礼仪啦。就是指南里说的职业英语,不是说要分几个模块嘛。学术英语是为他的学业服务,职业英语是为他的职业发展服务。”以往仅在英语专业开设的跨文化课程也将在大外部开设:“这门课以前是英专必须开的,以后是全校都得开,所有的学生都得选。”大外部开设的所有课程都为必修课,但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选择自主权:“其实怎么说呢,我们这些课都叫作必修课。我们这边没有选修一说的,都是必修的。就是说给你6 个学分,你可以选3 门,就是说是可供选修的必修课,学生还稍微有些自主权。其他的课都是定死的。”
通过对D 老师访谈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出以下D 老师的工作特征描述关键词:教学负荷、学生不良行为、职称晋升与科研问题、工作自主权问题、组织公平问题、职业发展机会等。
5.1.4.1 教学负荷
访谈中,D 老师首先聊到了教学工作量的问题。在D 老师所在的学校里,大英教师的教学工作量相对比较大,大部分教师每周的课时量都在10 节以上:“领导就是把我们和体育课、计算机课视为一类的,所以我们课比较多,我们这边教学比较吃重。我们这边的老师常态都是10 余节课,很正常的。10 节课以下的很少很少,讲师都至少得上10 节课。”
D 老师与他的同事们在教学方面的交流不是很多,教师们普遍不太愿意进行集体备课,懈怠感比较明显:“总的来说,在不少老师的身上还存在这种‘懈怠’。就是说你不要给他找太多的事儿。我们的领导说:‘你们怎么不集体备课啊?’我说:‘推不下去哎,大家不愿意做这些事情。’所以相对而言,你要团结协作得很好,但真的蛮难的,应该是大学老师的特质吧。大家去观摩课啊,这些都比较淡化,业务上的相对很难推。课间,教师休息室里,相对而言老师们业务上的交流还是比较少的。有些老师就说:‘上完课了,其他时间就是我的了。’他觉得集体的事情就不是他的本职工作了。”在D 老师看来,近期开始推行的教师坐班制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教学问题的严重性:“现在为什么要坐班?就是因为已经意识到教学上存在很大的问题了,很多学生开始抱怨下了课就找不到老师。只不过这个药方开得比较猛。”
谈及学术英语,D 老师坦言他身边的大部分同事都抱有不太认同的态度:“大部分大英教师对学术英语都是不太认同的。反正我觉得基本上都是被推着往前进吧,相对而言新教师还好一点。”尽管如此,教师们还是积极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如选择外出进修:“我们学校上学术英语的老师都会利用寒暑假出去进修,都会有一些training,就会相对好一些。”
D 老师在教学方面会体验到周期性的倦怠感,同事们也有相似的情况,青年教师的倦怠感相对更为严重:“做英语老师,工作倦怠感肯定是有的,而且以我为例,呈现周期性,几年就有一次。如果做问卷调查的话,中年以上的老师会麻木一点,年轻的老师会严重一些。如果教3 个班的话,一再重复,体验会很糟糕的。各方面问题都很多,教材编写得也很有问题。很多老师觉得现在的教材反而没有原来的好了。教材如果编得比较枯燥的话,老师上起来相对难处理一点。”D 老师提出,不故步自封是化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所以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化解,不然最后要抑郁的。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故步自封,要给课堂增加点新内容,不管是理论还是实践。因此,教学如果沦为低级的重复劳动,那是很可怕的,虐人虐己。易中天说了,做老师本来就不是高收入的工作,如果上课还不让自己享受其中,那就太没有职业归属感和成就感了。”
5.1.4.2 学生不良行为
访谈中,D 老师也聊到了现今的学生问题。总的来说,学生对大英课程的评价是不高的,对大英教师的认同度也同样不高:“学生对大英教师的认同度是不高的,我们学校还好了。我经常跟其他学校的学生有接触,他们都会说大英的课最水了。包括好的大学,反正对这门课好的评价基本上听不到。”尽管D老师的学校对大英课程相当重视,但学生仍有很多不满:“我们学校这块已经算是做得好的了,但是学生还是有很多怨言,我每个学期都要开一次学生的座谈的,学生还是会有很多很多的意见。这门课在很多学校还真的是鸡肋,即必须要有,但是实际的效果又不好。我们学校是把它看得很重的,我跟学生说:‘你们的大学学习时间1/3 要放在英语学习上。’这是我们学校的特色,其他学校是不敢说这样的话的。”
学生的期末评教对于教师的教学考核而言具有相当的重要性:“教师的教学考核标准,第一个要满工作量,第二不能有学生的投诉,不然会影响考评。我们学校如果要出国进修啊,都会看你的评教排名,不能排在太后面,一学期一评。”由于学生评价过于主观化,教师们对此也有颇多怨言:“但是很多老师对这个都有诟病,因为学生评得很主观化,他们那个导向会稍微有点问题。有些老师对学生很松,课堂上嘻嘻哈哈,学生就给的分很高。有时老师严厉点,骂一次学生,分就打得很低。”与英语专业的教师相比,这方面大英教师更是处于明显的劣势:“而且基本上专业的学生打分普遍高于大英的,这跟motivation 有关。专业的学生把这个更当一回事,他们心目中老师的地位更高,奉若神明,所以基本上分数会打得更高一点。大英的老师的话,这方面处于劣势。”这也导致了部分教师不得不以讨好的心态去面对学生:“所以现在就是老师要顺着学生,不能够忤逆他们的意思。不然的话,他就可能给你射一个冷箭,有些学生都是低低低低低,你的整体分数就拉下来了。年纪大的老师说:‘I don’t care.’但是年轻的老师就不行了。”另一方面,各专业学生之间的差异也非常大,在不同专业的大英课堂内使用同样的教学方法,最终得到的教学效果却可能大相径庭:“各个专业之间差异很大,有些专业会教得很舒服,有些会痛不欲生。它会有共性,它是捆绑在一块儿的,就像一个人有一个人的个性一样。有些老师就很郁闷,同样的教法有些班评教很好,有些班就很差。老师说:‘到底是我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想来想去是学生的问题,因为我教法都是一样的。’ ”尽管学生评教的做法并不完全科学,然而学校出于量化教学的考虑,也只能勉强为之:“领导不管,他只看数字。所以很多老师说过这个评价体系不科学,但是没办法。很多学校都这样做,因为它要评价必须要有量化的数字,只能让学生打分,但是这个里面有很多很多的问题。但是没办法,不然教学怎么来量化呢?”D老师曾很有希望获评学校的“教学标兵”称号,但最终因为评教成绩未达到相关的指标,遗憾落选:“我们学校不是在评‘教学标兵’嘛,本来我倒是有可能上的,但是它要看之前三年还是四年的评教成绩,我就发现我去教学术英语的话,学生的分数马上就下来了。它要前20%还是多少,我就没有达到这个指标嘛。”D 老师深感现今一些大英学生是越来越难教了:“你想专业的老师一套教材可以用十年的,我们这里的老师一直在抱怨。他们的稳定性比较强,我们就一直在教改。我来这里七八年,教材不知道用多少套了。我的领导跟我也有个共识,大英的课比专业的课难上。因为现在一些学生越来越难教了。Change or perish!有些老师因教学效果不好被学生投诉,这对专业自尊的打击性是很大的。”
5.1.4.3 职称晋升与科研问题
D 老师所在的高校位于华东沿海地区,这一地区的经济近些年来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各行各业对于高水平人才的需求持续增加,高校大英教师的准入标准也在逐年提升。D 老师的学校现今招聘大英教师的学历要求为博士研究生,海归博士更佳:“现在的话,优先考虑海归博士,国内的话它要求非常优秀的博士。”新教师入职后,需要经过半年的岗前培训(当地政府教育部门的规定)方可上讲台。部分注重科研的高校则对新入职教师的科研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学校还算好的,还比较偏重教学,像其他几个学校对科研的要求很高,一进去先签合同,几年发几篇核心,写得了才有上讲台的资格。像我也差不多啊,要师资博士后啊,所以这就是一个很大的矛盾。”目前来说,D 老师所在高校对于大英教师的科研要求略低于英专教师的科研要求,且实际执行时也不甚严格:“我们这边大英的科研要求比专业的稍微低一点。之前有一些政策,相对来说执行得没有那么严厉。现在老师的科研基本上是服务于评职称的。如果不要评职称的话,也不会拿你怎么样。”但这种局面不久即将被打破,当地政府明确将对包括大英教师在内的高校教师实行“分类管理”:“现在上面也发文了,要明确化,这种局面马上就要打破了。现在有一种说法叫‘分类管理’,教育部门的文件精神。年龄大一些的不可能做科研了,就叫‘教学岗’,年纪轻一些的两头都得兼着,叫‘教学科研岗’。可能会以两三年作为一个聘期,因为你知道发一篇论文周期都很长的。它会要求你两三年内完成多少科研的量,是这样的一个做法。年度考评相对来说比较难一点。评完考虑续聘啊什么的。这个东西会压力越来越大,如果没有这个东西可以考虑解聘。”年轻大英教师将面临越来越大的职称晋升与生存压力:“反正大英这边中年以上的没有做科研的。年轻老师还是要做,不然没办法的呀!年轻老师没有博士学位的又会很焦虑,都争先恐后地考。然后这两年在职的不招了嘛,那很多老师就看不到什么希望,有些干脆放弃了。基本上,年轻老师如果要求比较高的话,是一种生存危机。你活得下来,你可以存在,但你要发展就是值得考量的一个问题了。马斯洛不是说实现自我嘛,在这个工作平台上就比较难了。以后评职称都会比较难,没有博士学位的话,正高是评不了的,最多能评到副高,副高都不一定评得到,现在科研要求这么高。”以晋升副教授为例,8 篇核心论文是基本要求:“如果你没有《外语界》 《外国语》这样的,要8 篇。它分A、B、C 嘛,所以真的难度很高啊。”
5.1.4.4 工作自主问题
尽管D 老师所在的高校较为重视大英课程,但其组织氛围和有的高校是基本一致的,行政化较严重:“很多年纪大的老师就把自己定位为一线的工人,你让我干吗我就干吗就行了。基本上这是一个垂直的权力体系吧,自上而下的,没办法。这个是肯定的,我们学校是涉外性质比较明显的一个商科学校,所以对于大学英语历来是比较重视的。但是我觉得虽然重视,但重视的程度不太够。”在D 老师看来,导致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校领导并不具备语言专业背景,因而对于英语教育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认识上的偏差:“因为我觉得很多校领导都不是科班出身,对于英语教育的特殊性他们没有透彻的了解,他们觉得我们的课重复、机械和比较低级的活动比较多,跟专业课的复杂性是不好比的,往往存在这么一个认识上的偏差吧。在我们学校大学英语已经算比较重视了,但是如果放到其他学校,比方说理工科学校,或者放到全国的范围来看,大学英语教师的日子可以说越来越‘难过’了,因为从全国来看,基本都在砍大学英语的课时,以前甚至有这样的一种声音,就是说索性要把大学英语的课程全部砍掉,有这样的一种呼声。所以我刚才说了校领导对于外语教育的特殊性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说存在认知上的偏差,我觉得这还是蛮普遍的现象。”D 老师的记忆中曾有一位领导是这样理解和评价外语教育的:“ ‘你们教外语的嘛,就是让学生多读多听多背。’在他的观点里,外语教学处于比较低的一个层次。所以如果他存在这样一种认知的话,你要叫他给更多的资源那是不现实的。”
从教材的使用方面也能清楚地看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原本应对教材最有发言权的教师在这方面几乎没有参与决策的权利:“我前两天还在看论文,说对教材最有发言权的应该是使用者、教师和学生。现在是倒挂的,我们成为生态链的最后一条了。我们没有任何的发言权,所以就有这样一个问题。就是规定用什么教材,老师拿着教材直接去用就是了,很多都是行政命令。最后的话,不是说这套教材最好才用它的,有其他很多左右的因素,现在还规范一些。”D 老师所在的大外部现在同时使用两大出版社的教材:“现在是外教社和外研社的教材都用。很多学校都这样做的,听说和读写各用一边。”
5.1.4.5 组织公平问题
访谈中,D 老师也聊到了组织公平问题。一方面,大英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比英语专业教师的教学工作量更重:“大英的老师比英专的老师课程还要重,比方说专业上的副教授要上8 节,我们这儿就是10 节。我们这边的老师常态都是10 余节课,很正常的。10 节课以下的很少很少,讲师都至少得上10 节课。”
另一方面,D 老师的不少同事始终感觉学校对大外部的重视程度远不及英语专业,不免时常会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我再给你举个例子。专业的钱跟我们不一样嘛,年末他们发了个五六百元的电子书,我们因为钱花得差不多了,发了个充电宝,就有老师说了:‘看,我们又被冷落了。’一碰到这样的事情,他就说让他对前途充满了悲哀,看不到任何希望,很多老师就会这样讲。”对此问题,D 老师本人却有着不同的看法:“其实完全没有这个事情,这就是他内心的一个预设。我就一直跟他们说,专业不专业都差不多,他们也比我们好不到哪里去。我们是基础课,所以重视程度肯定不好和专业比的。我们学校好点,大英比较重视,其他很多学校就不妙了。我觉得还好,因为舞台还是很大的。”
5.1.4.6 职业发展机会
外出进修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手段。D 老师学校的大英教师的主要进修方式是每年由出版社组织的相关培训:“主要是出版社开会啊,但这又是大英的另外一个问题了:被市场绑着走。出版社是根据你教材的使用情况给你名额。”每年年底,教育部门会资助部分教师进行国内外的访学,学校并不出资:“学校有一个年底的国内外访学项目,是教育部门出钱,学校只是帮你保留你的职务而已。”由学校资助的国外研修也有,但频率不高:“之前不是要开学术英语吗?学校有过经费,拉了几批老师去英国培训。一般的国外进修项目,基本上几年一次吧,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啊,相对来说不是很多。如果你一辈子在这边上班,一辈子下来可以轮到两到三次,每次两三周的短期培训。”如果教师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会议,可以向学校申请报销参会费用。
由于大英教师的职业发展机会相对单一,不少教师对于自己的前途表示悲观:“现在科研要求这么高,我们读到博士,晋升非常缓慢,年纪大的老师说‘一眼可以望到头’。所以有机会让老师再选一次职业的话,很多老师不会再选这个职业了。有些老师还是有些愤懑,或者说郁郁不得志吧。”女教师中选择以家庭为重的更是不在少数:“很多女老师讲明了的,以家庭为主,就push 自己老公多赚点钱这样子。当然也是经过了内心很多的波动,没办法只能屈服于现实呀!如果她有这样的心态,她不可能一心一意地扑到工作上的。她就是把你给她的工作量完成就好了。”由于看不到职业发展的清晰路线图,不少教师缺乏积极工作的动力:“有一个教师激励计划,为什么要激励呢?就是因为教师motivation 不够高嘛。就是说很清晰的一个路线图对老师来说他看不到。他看不到只能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现在的路比原来难走很多了,如果你把精力全部扑在上面的话,你会发现你的收入还难以维持家里的开销。”
D 老师坦言,大英教师这个职业“从经济这个角度来看,真的是性价比不高。这个行业怎么说呢,它的要求非常高,它的回报非常慢,即使你靠科研啊,项目啊,那个周期也是非常长。如果要我对现在的这个职业有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的评价的话,因为大英这块我也教了将近10 年了,自己的一个感觉确实是存在很多现实中的问题的,很多的问题还不是一两天形成的,或者可以说是积重难返”。现在与D 老师同龄的同事中几乎找不到本地人的身影:“前几天还在跟其他老师说:‘我们新进来的老师有本地人吗?’ ‘没有的呀。’通常是外省市的老师为了比如小孩子读书,有些老师是为了这边落户干嘛的。本地的如果他没有这种需求的话,是不会进来的。他们读个本科,工作个两三年就有我们这样的收入。关键是晋升上去你的收入也没有提高多少啊!上副高了,每个月多出1 000 多块钱。在企业里做的话,怎么可能这么慢呢?跳个槽啊什么的,翻得很快的。”
尽管如此,D 老师仍未失去对未来的信心,他认为大英课程的重要性非但不能减弱,而应进一步强化,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与国家“走出去”的战略相匹配:“但是呢,我觉得总的来说前途还是美好的,因为它涉及的面非常广,而且现如今培养大学生都是要涉外型的,而且要和国家的‘走出去’的战略相匹配嘛,所以从战略意义上来说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不能够减轻,只能是把它强化。只不过我们做得还不够好,还要做很多的事情。这是我整体的一些看法。”
总体而言,D 老师感觉大英教师的付出与回报两者之间是明显失衡的:“他的付出跟他的回报相比还是不平衡的,反正我跟你讲,大家都觉得大英老师蛮累的。”由于工作的压力,大英教师的身体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患上严重疾病的也不少:“我现在做行政,我了解一点。大英老师生病的好多,好几个都是年纪轻轻就得癌症的。我这边这学期又一个老师开刀动手术,他相对来说年纪大一点。有好几个得甲状腺癌的,就是压力比较大一点。我知道的有四五个吧。这种东西是无形的,教师坐得比较多,相对而言不是那么健康。精神压力一大,家里又要管,就会这样。”D 老师也因此会在工作中周期性地体验到明显的倦怠感,而D 老师的不少同事们更是持续性地体验到明显的倦怠感。
通过对D 老师访谈内容的分析可知,影响D 老师与其同事们的工作倦怠程度的相关工作特征主要包括教学负荷、学生不良行为、职称晋升与科研问题、工作自主问题、组织公平问题、职业发展机会问题等。
有关中国大学英语教师工作倦怠研究的文章
C 老师来自华北地区的一所理工类全国重点高校,2002 年本科毕业后成了一名大英教师,教授大学公共英语课程。工作多年,C 老师慢慢爱上了大英教师这份职业:“刚入职的时候,对于做不做老师也没有太多的想法,但是现在做15 年了,还是觉得挺好的,挺喜欢这份职业的。”......
2023-10-02
目前,A 老师所在高校的各个学院“有一个小想法,想把通识英语过渡到与他们专业相关的专门用途英语”,但包括A 老师在内的大英教师普遍认为“这个考验是非常大的”。因此,A 老师对于大英教师这一职业最主要的不满在于“工作量大,课时量大”。另外,A 老师同学院的大英教师大部分是女老师,“家里又有孩子,工作量还是比较大的”。......
2023-10-02
2007 年,B 老师接受学校委派以党员的身份下乡担任新农村指导员,后参与筹备和建立学院的“分级教学”教研室,2009—2011 年任该教研室主任,2011 年调去新校区的教学组负责工作,后因怀孕不再担任新校区教学组的负责人。通过对B 老师访谈内容的分析,我们可以提取出以下B 老师的工作特征描述关键词:学生不良行为、组织公平问题、工作—家庭冲突、领导支持问题等。......
2023-10-02
从访谈结果分析中构建并拓展理论。通过访谈事件研究分析,表明旅游服务破坏行为对游客不公平行为和游客攻击行为有驱动影响,但旅游服务破坏行为对游客不文明行为影响不显著。本研究有5个访谈事件,都是旅游服务人员的服务破坏行为诱发了游客不公平行为。......
2023-11-17
本章通过一对一面谈与一对一在线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访谈资料收集。其中,时间维度涉及信息获取的时效性和及时性;数量涉及满足信息需求的信息量;任务涉及问题或特定任务驱动的信息需求;内容维度涉及满足信息需求的内容质量、信息类型;对应马斯洛的需求层次,信息需求又可以归纳为生理层面的信息需求、认知层面的信息需求和情感层面的信息需求等。......
2023-08-03
和汉庭的“老师”在北京骑车一个偶然的机会,有幸和Accor的一位创始人杜布吕在北京相见,共同参与一个节目。第一次见面安排在汉庭东单店的会议室。媒体见面会结束,我邀请杜布吕参观汉庭的客房,并请他提提意见。商务环节结束,我们为第一财经的《主角》节目担当“演员”,去后海骑车、品酒。我们也相约了下次去他的酒庄拜访,顺便在普罗旺斯骑车,我还准备和他赛一赛呢!......
2023-12-06
通过分配功能、角色以及任务,同一坦克装甲车辆里的不同乘员、不同车辆里同一角色的不同职责来考虑显示/操控内容。在坦克装甲车辆人机交互设计中,使命任务分析能够提供对乘员的操作行为、所需要的控制行为、所需要提供的显示需求等容易理解的、准确的描述。场景设计包括以下内容:选定坦克装甲车辆的典型作战场景和任务阶段。合理的人机功能分配能够减轻乘员的工作负荷。......
2023-06-24
宏观生态监测的地域等级至少应在区域生态范围之内,最大可扩展到全球一级。这项工作要以大量的野外生态监测站为基础,每个监测站的地域等级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上述三类微观生态监测均应以背景生态系统监测资料作为类比,以反映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态系统内部各个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及其程度。......
2023-11-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