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便串通袁术把刘和拘留起来,而把刘虞所派的兵夺去。曹操像曹操手书“衮雪”袁绍和公孙瓒地势逼近,自然是要想互相吞并,不会合式的。曹操和袁绍是讨卓时的友军。这是当时曹操、刘备、吕布等所以内虽不和而当人家穷困来投奔时,总要假意敷衍,不肯遽行决裂的原因。曹操把他精锐的留下,编成军队,称为青州兵。曹操的父亲名曹嵩,是沛国谯县人。......
2023-10-02
我写了一篇《司马懿如何人》,有人读了问我道:“依你的说法,要求成功的,倒只要用严刑峻法,压制其下了。”这又不然,司马氏之所以能成功,能用严刑峻法,压制自己手下的武人,使其不敢十分胡行,固然是其一个原因;然而他的使用严刑峻法,主要的还不是为着约束自己手下的人,倒是用来对付政敌的。所以如果说,从严约束自己手下的人,是他成功的因素,那么用严酷的手段对付政敌,就成为他失败的因素了。
谁都知道,历代用法的严峻,无有过于魏晋之间的。不但动辄族诛,就是嫁出的女儿,也不能免。所以如此,无非是想用恐怖政策,慑服异己,使其不敢有所举动罢了。倘使这种政策而用诸今日,反对他的,将是广大的人民,必非严刑峻法所能禁绝的,即在昔日,反对他的仅是少数的政敌,并没有广大的人民作为基础,似乎给他压下去了。然而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恐怖政策的结果,还是不免于自害自。
谁都知道,西晋之所以灭亡,由于八王之乱。而八王之乱,则是因惠帝杀其太子而引起的。原来晋武帝的儿子是晋惠帝,他的皇后就是上篇所说的贾充的女儿。惠帝的太子非其所生,贾后就蒙蔽惠帝,把他废掉,后来又把他杀掉。八王之乱就借此为由而开始,递推递演,终致不可收拾了。当太子被杀之时,有一个唤作阎缵的,自己带着棺材,以表示必死的决心,上书替太子伸冤,不见省。后来惠帝又立他的孙子做皇太孙。阎缵怕再有他祸,又诣阙上书。他的书中引证前代的三件事:
其一,汉高祖出去打仗,路过赵国,当时赵王唤作张敖,乃是汉高祖的女婿,迎见执礼甚恭,而汉高祖是流氓出身,喜欢骂人,谩骂他。赵王不敢如何,他的宰相唤作贯高,却听着不平,于是伏兵谋杀高祖。事情发觉了,这自然要连累到赵王,于是他被逮入京。贯高却真是个硬汉,随王到京一律承当,说都是自己所做的事,赵王全不知情。虽然受尽酷刑,口供始终不改,赵王因此得免。即贯高,汉高祖也并不办他的罪,还有赵王之臣田叔等十人,冒充赵王的家奴,随王到京保护服侍他,则还受到汉高祖的奖赏。
其二,汉高祖的皇后姓吕。高祖死后,他的儿子惠帝在位时,吕后实握朝权七年,惠帝死后,又临朝称制八年。吕后是很有才能的。汉高祖平定天下后,东奔西走,不皇宁处。京城里的事情,实际都是交给她。汉高祖是个好色之徒。起兵之后宠爱了一个戚夫人,生子赵王如意。意欲废掉惠帝,把他立做太子,因顾虑吕后的实力,未能如愿。高祖在日,吕后无如戚夫人何,到高祖死后,便把她囚了起来,又召赵王入京,赵王的宰相周昌,知道她没有好意,留王不遣,如此者三次,吕后乃先召周昌入京,再召赵王。赵王到后,就把他母子一并杀害了。然而对于周昌,吕后却没有得罪他。
其三,是汉武帝的事情。汉武帝的皇后姓卫,生子名据,立为太子。后来他的谥法,是个“戾”字,所以称为戾太子。汉武帝是个喜怒无常、赏罚无章之徒,他又很迷信,到晚年更多疑忌。总疑心人家要用巫术去谋害他,这便是所谓“巫蛊”[1]。于是有个唤作江充的,和太子有隙,就借以诬陷太子。太子明知道武帝偏见任性,既被诬陷之后,向他辩白是无益的,于是不想辩白,而竟诈传武帝的诏旨,发兵捕杀江充。这一来,武帝说太子造反了。发兵叫宰相带着兵去打他,太子战败逃出去,给追捕的人追到了,自杀。皇后亦自杀于京城之内,太子有三个儿子都被杀,只有一个孙儿,就是武帝的曾孙,因年幼系狱。后来武帝也知道太子的冤枉了,江充和迫害太子的人,多遭族诛。然皇曾孙仍系狱未释。再后来,武帝害病了,当时又有一种迷信称为“望气”。望气的人说:“长安狱中有天子气。”于是武帝下诏,要把狱中的囚徒,尽数杀掉。这真是不成事体,幸得当时有个法官唤作丙吉的关了狱门,拒绝诏旨,皇曾孙才得保全,这就是后来的宣帝。然武帝用刑虽滥,对于丙吉,却也没有得罪他。
巫蛊小人
阎缵引这三件事说:当时用法太酷,动辄灭门,所以使人不敢尽忠。他又说:倘使当时的人能像周昌、丙吉一般,暂时拒绝诏旨,太子固然可以不死,就是有些人,能够跟随太子,局面也总要好些。然而太子被废出宫之时,他的臣子有些在路上望车拜辞,还被逮捕送到监狱之中治罪,还有何人敢说话呢?然则晋朝恐怖政策,钳制其下,不是自杀其子孙么?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自己的政策贻害自己的子孙,谁能为他惋惜?然而政权在他手里。政治上的事情是最宜“气疏以达”,把各方面的意思都反映出来的。最忌自行封锁,致处于耳无闻、目无见的地位。
当大局动荡之时,一切事情都不上轨道,握有实权的人,很容易用严刑峻法,取快一时,这也是古今之通弊。魏晋间的严刑峻法,还不自司马氏始,当时曹操、孙权手下,都有所谓校事,就是今世所谓特务。曹操手下有一个人唤作高柔,曾力谏曹操,说这班人用不得,而曹操不听。至于孙权,则连他自己的太子亦不以此种办法为然,而孙权亦不听。曹操、孙权的出此,或者还不全是私心,而是有整顿政治的思想,因为他们的校事,并不是用来对付人民,倒是用来对付官吏的。这看后来孙权的觉悟,由于其信臣朱据的被诬,而魏文帝(曹丕)时,程昱的孙儿程晓疏论此事,称其“上察官属,下摄众司”,就可知道了。然而还是不胜其弊。可见用法而出于正式的法律和司法机关以外,总是弊余于利的。若其用途而非以对付官吏,则更不必论了。
注释
[1]巫蛊之祸是汉武帝在位后期发生的政治事件,牵连甚广。当时人们认为指使巫师祭祠或将木偶人埋于地下诅咒所怨者,被诅咒者即有灾难甚至会死亡。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丞相公孙贺之子公孙敬声被人告发以巫蛊咒武帝,并与阳石公主通奸,公孙贺父子下狱而死,诸邑公主与阳石公主、卫青之子卫伉皆坐诛。武帝宠信江充,令其查案。江充趁机构陷太子刘据,太子起兵诛杀江充,被武帝镇压兵败,皇后卫子夫与太子刘据相继自杀。后武帝清醒,夷江充三族,建“思子宫”。此次事件牵连者达数十万人,史称“巫蛊之祸”。
有关三国史话的文章
公孙瓒便串通袁术把刘和拘留起来,而把刘虞所派的兵夺去。曹操像曹操手书“衮雪”袁绍和公孙瓒地势逼近,自然是要想互相吞并,不会合式的。曹操和袁绍是讨卓时的友军。这是当时曹操、刘备、吕布等所以内虽不和而当人家穷困来投奔时,总要假意敷衍,不肯遽行决裂的原因。曹操把他精锐的留下,编成军队,称为青州兵。曹操的父亲名曹嵩,是沛国谯县人。......
2023-10-02
战事是可以讲的,《三国演义》式的战事却不能讲,因为这根本是文学,不是历史。充满了离奇变幻的情节,使人听了拍案惊奇,这是文学的趣味,但意义实在是浅薄的。因为文学是刺激感情的东西。历史上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其中如军谋和外交问题等,关系何等重大!所以有史学天才的人,听了我的话,固然不会比听《三国演义》乏味。因为历史上有许多问题,原是普通的问题,人人能够了解的,学问的能够通俗化,其原因就在于此。......
2023-10-02
我现在,要替一位绝代的英雄辨诬了,这英雄是谁?现在举世都说魏武帝是奸臣,这话不知从何而来?魏武帝的为人,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一道令,是载在《魏武故事》上面,而见于现在的《三国志注》里的。他的大要如下:魏武帝是二十岁被举为孝廉[2]的。......
2023-10-02
三国时期,司马懿在曹魏握有军政大权。到了魏明帝即位时,司马懿已经成为了魏国的元老。司马氏从此开始独断朝野。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接替了他的位置。后来,司马师死了,司马昭做了大将军,比司马师更加专横。司马昭怕人咒骂他弑君篡权,就以太后的名义写了一道诏书,指出曹髦的许多罪过,把他废为了平民,掩盖自己杀君的罪名。到这时,司马昭夺权篡位的活动基本完成,曹氏政权名存实亡,三国鼎立的局面快要结束了。......
2023-08-30
既然如此,我就还要想替一个人辨诬,那就是魏延[1]。魏延本来是以部曲随先主入蜀的。然而先主对于镇守汉中之任,竟不用张飞而用魏延,则魏延的将略,似乎还在关张之上。然则使诸葛亮采用魏延之计,看似冒险,或者转无马谡的失著,亦未可知。魏延大怒,趁他们没有动兵,便带兵先发。魏延的兵先到,据住了南谷口,派兵去攻击杨仪。据注引《魏略》说,则诸葛亮病重的时候,是派魏延代理自己的职务,秘丧而归的。......
2023-10-02
王导所说司马懿的创业,无疑是指他谋杀曹爽之事,因为他是经过这一次的变动,然后取得政权的。司马懿虽然同受明帝的遗命辅翼幼主,却是被排斥于政府之外,卧病在家的。试看司马昭的兵,既已溃退于前,贾充的兵又要溃退于后,则他的估计原没有十分错,无如狠恶而敢干犯名义的人,历代总是有的,尤其是在军阀手下。这贾充乃是司马氏的死党,司马昭如何能杀掉他呢?......
2023-10-02
然则曹操的所以不可与争锋,还是拥百万之众的关系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系小。这一年春天,曹操早就打平了现在的淮阳,和洛阳的形势更为接近了。固然,曹操的兵力不会怕这两个人,但能不打总是不打的好。好在当这时候,曹操对这两方面都有相当的接洽。曹操也派人去进贡。董昭知道曹操的做事是最为有望的,便替他运动张杨,放他的使者过去。这时候,董昭对于曹操,大约抱有很大的希望。于是曹操进京勤王的阻力,全然除去了。......
2023-10-02
分裂扰乱的局面,共历九十一年。何进的死,虽然京城里经过一番扰乱,恰好把积年盘踞的宦官除掉了,倒像患外症的施行了手术一般。而惜乎给董卓走进去,把中央的局面弄糟了。所以论起汉末的分裂来,董卓确是一个罪魁祸首。董卓的举动如此,就见得他是一个草包了。董卓的兵力是相当强的。这时候,董卓的兵似乎胜利了,却又有一个孙坚,从豫南而来。于是孙坚进兵,离洛阳只有九十里,董卓自己出战,又败。......
2023-10-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