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曹操大败袁术一战中,曹仁杀死和俘获了许多敌兵。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他率骑兵攻打刘备,果然将其打得落荒而逃,曹仁全部收复了反叛的各县。袁绍派别将韩荀截断了曹仁西面的退路,曹仁在鸡洛山与韩荀大战,将韩荀彻底打败。曹仁又与史涣等人袭击了袁绍的运输队,将粮草全部烧毁。曹仁再次跟随曹操征讨荆州,曹操任命曹仁为征南将军,驻守江陵,以对抗东吴大将周瑜。曹泰死后,儿子曹初继承爵位。......
2023-08-19
诸葛亮[1]隆中之对,有一句话说:“今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这句话,是人人知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大家都以为是曹操胜利的一个条件了。其实亦不尽然。中国从前的皇帝,实际上并没有什么号召力。除掉异族侵入时,大家把他看作民族国家的象征之外(明朝的皇帝昏庸暴虐的很多,清朝时候,秘密社会里,却持反清复明的宗旨很久,就是为此),这一座宝位不论谁坐都好。自食其力的百姓,何苦要帮这一个、打那一个呢?即如前汉为王莽所篡,后来光武帝[2]兴起,还是前汉的子孙。而且王莽末年起兵的,真正汉朝的子孙和冒充的汉朝子孙,光武以外还有好几个。大家就都说人心思汉,所以起兵的都要推戴汉朝的子孙,或假托汉朝的子孙以资号召了。其实哪有这一回事?要是人心真个思汉,为什么王莽篡汉时,除掉几个姓刘的和一个别有用心的翟义之外,再没有人起而替汉朝抱不平?倒是王莽灭亡时,还有许多人对他效忠、替他尽节呢?然则把王莽说得如何坏,又说当时海内的人心如何思汉,怕只因做《汉书》的班固本是汉朝的亲戚,他又是一个无识见的人,根本不懂得历史是国民的公物,而只把他看成一家的私物罢?(《汉书》也是一部大家崇奉的名著。其实班固这个人是无甚识见的,根本不配写历史。只要看《汉书》的末了一篇《叙传》,就可以知道。《汉书》的所以被人崇奉:(一)由中国人崇古的观念太深。(二)由古书传世的少了,没有别的书同他校勘,其弱点不易发现。这是一切古书都是这样的,不独《汉书》。《汉书》中自然也有一部分好东西,这是由于作史的总是把许多现成材料编辑而成,并非一个人所作,根本不是班固一人的功劳。)
诸葛亮像
王羲之临摹诸葛亮《远涉帖》
王莽像
汉光武帝刘秀像
班固像
然则说三国史事,一定要把蜀汉看作正统,魏、吴看作僭窃,也不过是一种陈旧的见解罢了。就说曹操的成功,和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多大的关系,也是一个不正确的见解。试问当时因曹操挟天子而归顺他的,到底是哪一个?刘备、孙权不就是明知其挟天子而还要和他抵抗的么?然则曹操的所以不可与争锋,还是拥百万之众的关系大,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关系小。曹操所以能有相当的成功,还是因其政治清明,善于用兵,和挟天子以令诸侯,根本没有多大的关系。
虽然如此,所谓皇帝,在事实上如其略有可以利用之处,想做一番事业的人还是要利用他的。这不过是政治手腕的一个方便,以利用为便则利用之,以推翻为便则推翻之罢了。这在汉献帝初年,本来有两条路可走。当东方州郡起兵讨伐董卓之时,别立一君,而否认了汉献帝,本亦无所不可。所以袁绍就想走这一条路,因刘虞的不肯做傀儡而未能成功。到曹操平定兖州之后,要出来收拾时局,这时候的形势,利用汉献帝却比推翻汉献帝便利些。所以曹操就走了后一条路了。
曹操的打退吕布,平定兖州,事在汉献帝兴平二年(195),即献帝即位后的第六年。这一年冬天,献帝逃到河东。其明年,为建安元年(196年),即献帝即位后的第七年。七月里,献帝回到洛阳。这一年春天,曹操早就打平了现在的淮阳,和洛阳的形势更为接近了。献帝在洛阳,为什么不能自立,一定要叫一支外兵进来呢?说是为饥荒,这句话是似是而非的。饥荒是要望人家来进贡的,用不着带兵来。带了兵来,粮食、赏赐只有格外竭蹶[3]。然则这时候所以要召外兵,还是在中央的几个人势均力敌,不能够互相吞灭,而要召外兵以为援罢了。
《三国志·吕布传》注引《英雄记》,说汉献帝在河东时,曾有诏书叫吕布去迎接他。这一道诏书不知是谁的意思。据事迹推测起来:张杨和吕布是要好的。这时候,张杨业已遣人进贡,汉献帝很得他接济之力。这个主意出于张杨,也很有可能。吕布在这时候,正苦于漂泊无归,找不到一个地盘。而他是诛董卓有功的人,在中央也有相当的历史。倘使带兵勤王,倒也名正言顺,在于他,实在是一个好机会。苦于吕布的军队太穷困了,连开拔费都筹划不出来,因此没有能去。
后来汉献帝又靠张杨帮助之力,才得回到洛阳。这时候,驻扎在京城里的,是韩暹和董承二人。张杨仍在河内,杨奉则驻扎在河南的商丘县。他的兵在诸人中最强。韩暹和董承争权,董承便去勾引曹操,叫他进京。曹操这时候既然平定了兖州,落得再向西南发展,平定豫州,把洛阳也收入自己势力范围之内。要达到这个目的,推翻汉献帝,自不如拥护汉献帝为便,所以曹操就走了勤王的一条路。这正是我所说的政治手腕上的一个方便,可以利用则利用之。勾结着曹操去勤王,只是董承一个人的意思。其余诸人有没有问题呢,韩暹大约不足顾虑。杨奉有强兵,张杨是一郡的太守,而且献帝从河东到洛阳,一路得其接济之力。他的举动是比较成气候一些的。倘使要和曹操反对,也是一个小小的阻力。固然,曹操的兵力不会怕这两个人,但能不打总是不打的好。竞争的时候,人人都想保存实力,谁肯妄耗实力呢?好在当这时候,曹操对这两方面都有相当的接洽。
原来这时候,有一个人唤作董昭,本是袁绍手下的人。因为袁绍听信了人家的话,要想加罪于他,他就想走向中央政府去投效。路过河内,被张杨留了下来。这时候,汉献帝尚在河东。曹操也派人去进贡。路过河内,也被张杨所阻。董昭知道曹操的做事是最为有望的,便替他运动张杨,放他的使者过去。后来张杨连董昭也放走了。董昭到了河东,献帝拜为议郎,就做了中央政府的官。这时候,董昭对于曹操,大约抱有很大的希望。所以运用机谋,到处替他开通道路。董昭知道杨奉的兵最强,却没有党羽,他的意思一定希望拉帮手的,就替曹操写了一封信给杨奉,说“现在的局势,不是一个人独力所能平定的。最好你在内中做主,我做你的外援。而且你有的是兵,我有的是粮,我可以供给你。我们两个人正好合作”。杨奉得书大喜。于是曹操进京勤王的阻力,全然除去了。
献帝还洛阳未久,曹操也就到了洛阳。董昭又对他说:“在这里,人多主意多,由不得你一个人做主。不如把皇帝搬到许县(今河南许昌县),只说是洛阳饥荒,为就粮起见。到那里,就离你的兖州近,脱出了这班带兵的人的势力范围了。”曹操说:“这真是好主意。但杨奉怎肯安然放我们过去呢?”董昭说:“杨奉勇而无谋。我们只要再写封信敷衍他,而且送他些礼物。到他觉悟,事已嫌迟了。”曹操又听了他,一面写信送礼物给杨奉,一面就把汉献帝搬到许县。果然,杨奉觉悟了,要想在路上拦阻,已经来不及了。
曹操到了许县,立刻和杨奉翻脸,发兵去讨伐他。杨奉怎敌得曹操。此时韩暹亦已逃到杨奉处。只得两个人同去投奔袁术。后来合了袁术去打吕布。吕布又派人去运动他们倒戈,说我打仗所得的油水全给你们。二人欣然允诺,反和吕布合力,把袁术的兵打得大败。然而这种强盗般的行径,终究是站不住的。再后来,杨奉被刘备骗去杀掉。韩暹发急了,他本来是山西的强盗,要想跑回老家,在路上给人杀掉了。他的同党李乐,算是病死的。胡才为怨家所杀。李傕、郭汜一班人,郭汜是给自己的部将杀掉的。张济因没有给养,走到南阳境内,去攻击穰县(今河南邓县东南),为流矢所中而死。他的侄儿张绣[4],统领了他的兵,归附了刘表。建安三年,汉朝下诏书给关中诸将段煨等,令其讨伐李傕,把他三族都灭掉。于是从董卓以来,扰乱中央政府的一班人,大概完了。只剩得一个董承。董承本来是牛辅的余孽,哪里是什么公忠体国的人?他叫曹操进京,也不过是想借曹操的力量,排除异己罢了,哪里会真和曹操一心?
所以后来,又有奉到什么衣带诏,说献帝叫他诛灭曹操之说。从董卓拥立之后,到曹操进京之前,这一班拥兵乱政的人的行径,献帝还领教得不足么?就是要除曹操,如何会付托董承呢?这话怕靠不住罢?曹操到这时候,势力已成,也不怕什么董承不董承了。所以董承一党人,徒然自取灭亡之祸。只有一个刘备,因在外面,是走脱的。这是后话。
曹操这时候,在名义上做了汉朝的宰相,实际上也得到了一大块地盘,是很有利益的。这一次的事情,得董昭的力量实在不小。董昭并不是曹操的谋臣策士,而如此尽力帮他,那是由于扰乱之际,顾全大局的人总要想大局安定。而要想大局安定,总要就有实力的人中拣其成气候的而帮他的忙。这是从来的英雄所以能得人扶助的原因。明朝的王阳明[5]先生说:“莫要看轻了豪杰。能做一番大事业的人,总有一段真挚的精神在内。”可见天下事一切都是真的,断不是像平话家所说,用些小手段可以骗人的啊!
董承像
注释
[1]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2]刘秀(前5年—57年),字文叔,南阳郡蔡阳县(今湖北省枣阳市)人。东汉开国皇帝,汉高祖刘邦九世孙,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后裔。在经过长达十二年的统一战争,结束农民战争、军阀混战与地方割据局面。平定动乱之后,他励精图治。政治上,提倡“柔道”治国,改革官制,整饬吏治,精简结构,优待功臣;经济上,休养生息,发展经济;文化上,大兴儒学、推崇气节,开创“光武中兴”时代。
[3]竭蹶(jié jué),意思是颠仆倾跌,行步匆遽貌。出自《荀子·儒效》:“故近者歌讴而乐之,远者竭蹶而趋之。”杨倞注:“竭蹶,颠倒也。远者颠倒趋之,如不及然。”
[4]张绣(?—207年),武威郡祖厉(今甘肃靖远县)人也。骠骑将军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汉末群雄之一。曹魏时期,与段煨、贾诩、明元郭氏皇后是同乡,也是凉州豪族集团的代表人物。
[5]王守仁(1472年—1529年),本名王云,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朝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军事家、教育家。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阳明心学后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其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有《王文成公全书》传世。
有关三国史话的文章
在曹操大败袁术一战中,曹仁杀死和俘获了许多敌兵。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派他率骑兵攻打刘备,果然将其打得落荒而逃,曹仁全部收复了反叛的各县。袁绍派别将韩荀截断了曹仁西面的退路,曹仁在鸡洛山与韩荀大战,将韩荀彻底打败。曹仁又与史涣等人袭击了袁绍的运输队,将粮草全部烧毁。曹仁再次跟随曹操征讨荆州,曹操任命曹仁为征南将军,驻守江陵,以对抗东吴大将周瑜。曹泰死后,儿子曹初继承爵位。......
2023-08-19
公孙瓒便串通袁术把刘和拘留起来,而把刘虞所派的兵夺去。曹操像曹操手书“衮雪”袁绍和公孙瓒地势逼近,自然是要想互相吞并,不会合式的。曹操和袁绍是讨卓时的友军。这是当时曹操、刘备、吕布等所以内虽不和而当人家穷困来投奔时,总要假意敷衍,不肯遽行决裂的原因。曹操把他精锐的留下,编成军队,称为青州兵。曹操的父亲名曹嵩,是沛国谯县人。......
2023-10-02
王导所说司马懿的创业,无疑是指他谋杀曹爽之事,因为他是经过这一次的变动,然后取得政权的。司马懿虽然同受明帝的遗命辅翼幼主,却是被排斥于政府之外,卧病在家的。试看司马昭的兵,既已溃退于前,贾充的兵又要溃退于后,则他的估计原没有十分错,无如狠恶而敢干犯名义的人,历代总是有的,尤其是在军阀手下。这贾充乃是司马氏的死党,司马昭如何能杀掉他呢?......
2023-10-02
分裂扰乱的局面,共历九十一年。何进的死,虽然京城里经过一番扰乱,恰好把积年盘踞的宦官除掉了,倒像患外症的施行了手术一般。而惜乎给董卓走进去,把中央的局面弄糟了。所以论起汉末的分裂来,董卓确是一个罪魁祸首。董卓的举动如此,就见得他是一个草包了。董卓的兵力是相当强的。这时候,董卓的兵似乎胜利了,却又有一个孙坚,从豫南而来。于是孙坚进兵,离洛阳只有九十里,董卓自己出战,又败。......
2023-10-02
刘备在此时,只有觊觎着益州,然而益州是个天险之地,刘璋虽说无用,打进去也不容易。攻取益州之后,留孙瑜守其地,而他自己回来和孙权共镇襄阳,以图北方。派人去和刘备说,要和他共攻益州。刘备和手下的人商量,大家都说可以许他,攻下之后,孙权终不能跨过我们的地方,去据有益州,益州便是我们的了。原来刘焉从占据益州以来,始终和本地的人民不甚相合。张松、法正等都是些倾危之士,不恤卖主求荣的,就劝刘备夺取益州。......
2023-10-02
我现在,要替一位绝代的英雄辨诬了,这英雄是谁?现在举世都说魏武帝是奸臣,这话不知从何而来?魏武帝的为人,到底是怎样的呢?这一道令,是载在《魏武故事》上面,而见于现在的《三国志注》里的。他的大要如下:魏武帝是二十岁被举为孝廉[2]的。......
2023-10-02
战事是可以讲的,《三国演义》式的战事却不能讲,因为这根本是文学,不是历史。充满了离奇变幻的情节,使人听了拍案惊奇,这是文学的趣味,但意义实在是浅薄的。因为文学是刺激感情的东西。历史上的事情,都是真实的。其中如军谋和外交问题等,关系何等重大!所以有史学天才的人,听了我的话,固然不会比听《三国演义》乏味。因为历史上有许多问题,原是普通的问题,人人能够了解的,学问的能够通俗化,其原因就在于此。......
2023-10-02
曹操上表奏请任命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任会稽太守,驻守吴郡,派郡丞至会稽处理郡府文书等日常事务。建安七年,孙权的母亲吴氏去世。只有周瑜、鲁肃坚持主张抗击曹操,想法与孙权一致。曹操烧毁了剩余的船只,领兵撤退,士卒因饥饿瘟疫,死亡大半。当时甘宁在夷陵被曹仁的部队包围,孙权采用吕蒙的计策,留下凌统对抗曹仁,用一半兵力驰援甘宁,吴军得胜而返。......
2023-08-1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