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限制道教的影响和活动,反对民间奉老子为神,禁止不符合儒家礼教祀典的祭祀。当他执掌朝廷大权时,更是严禁“奸邪鬼神之事” ,坚决打击迷信风俗及利用淫祀来剥削人民的地方豪强势力。张鲁苦心经营的整个教团组织北迁,由于诸葛亮治国严谨,所以当时蜀汉没有道教组织的公开活动。......
2023-12-06
现在要说三国时的战事了,却还要请诸位耐烦一些,听一听东汉时地理的情形。东汉的行政区划是分为十三个州,其中十二个州各有一个刺史,又有一个州,则是属于司隶校尉的。把现在的地方说起来,则:
幽州:包括河北省的北部和热河(今辽宁省西部,河北省东北部)、辽宁两省,还包括朝鲜半岛的北部。因为朝鲜在汉时,也是中国的郡县。
冀州:河北省的南部。
并州:山西省的大部分、陕西省的北部和察哈尔(并入今河北、山西)、绥远(并入今内蒙古自治区)两省的一部分。
凉州:大略是现在的甘肃和宁夏两省。
青州:山东省的东北部。
兖州:山东省的西部和河南省的东北部。
豫州:河南省的东南部和安徽的江北。
徐州:山东的东南部和江苏的江北。
荆州:河南的西南部和湖南、湖北两省。
益州:陕西省的南部和四川、云南两省。
交州:广东、广西两省,还包括现在的越南。因为越南在汉时也是中国的郡县。
司隶校尉:河南省的西北部、山西省的西南部、陕西省的中部。
荆州图示
汉朝的行政区划,下级的是县。这和后世的情形是一样的,是官治的最下级。自此以下,就只有自治的机关,而没有官治的机关了。上级的是郡。郡的幅员,在中原繁盛之地,和清朝时代的府差不多。县的长官,户口多的称为令,少的称为长;郡的长官,称为太守;都是地方行政官。郡以上更大的区域称为州。每州有一个刺史,却是监察官而不是行政官了,所以他只查察人家的失职与否,而自己并不办事。而且所监察的专注重于太守,县以下的事情,即非其所问。
原来秦汉时代的县,就是古代的一个国。诸位总还有读过《孟子》[1]的。《孟子·万章下篇》说古代国家的大小,不是说“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么?《汉书·百官公卿表》说:汉朝承袭秦朝的制度,每一县的地方,大概是方一百里。我们读《左传》等书屡见当时的大国灭小国而以为县,而秦汉时的县名,和古代的国名相同的很多,就可见古代之国被灭之后,在大国中仍成为一个政治单位。春秋、战国之世,次等国大约方五百里,如《孟子·告子下篇》所说“今鲁方百里者五”便是。大国则方千里,如《孟子·梁惠王上篇》所说“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便是。这其大小,就是《万章篇》所说的天子之国了。所以孟子说梁惠王,说齐宣王,都希望他们行王政而王天下,因为他们实在有这个凭借。
在春秋以前,大国或次等国灭掉了别一国,大概都把它作为自己国里的一县,直隶于中央政府,其上更无任何等级。战国时的大国,才有在边地置郡的,内地还没有什么郡。郡的兵力比县要充足些。所以战国时,秦王派甘茂去攻韩国的宜阳县,甘茂说:宜阳虽名为县,其实是郡,是不容易攻的。内地用不到很厚的兵力,所以各国都不设郡。到秦始皇灭六国,六国的人民都非心服,到处都有用兵力镇压的必要,所以把天下分作三十六郡,而郡就成为普遍的制度了。所以郡的设立,根本就是为镇压起见,并不是为治理地方起见。但是既不放心各地方的人民,怕其要反叛,县的兵力不足镇压,而要设置了许多郡守,又怕郡守的权力太大了,于己不利,于是每郡又派一个御史去监视着他。到汉朝,皇帝不再派御史,而由丞相分派若干个史,出去监察各郡,这个史便称为刺史。刺史本非行政官,一个刺史监察几个郡,只是办事上一个分划的手续,并不是什么行政区划,所以其初并没有州的名目而称之为部。这“部”字,便是现在“部分”两个字的意思。到后来才改称为州,但是名目虽改,其实权还是一样。直到后汉灵帝时候,改刺史为州牧,其实权才有变更的。改刺史[2]为州牧[3],前汉时就有此举,但是不久又改回来了。
当时主张改刺史为牧的人,议论是这样的,他们说:刺史的责任在监察太守,可是他们的官位比太守小,他们的资格也比太守浅。政治上的秩序,是要使大官去治小官,不该使小官去治大官的。所以要把刺史改名为牧,算作太守的上级官,用资格深的人去做。其实这话是错的。监察和行政是两个系统。监察一系的官吏,可以监察行政官,乃其职权如此,并非把其官位和所监察的官的官位,比较大小而定的。而在事实上,则行政官宜用资格较深的人,监察官宜用资格较浅的人。因为行政有时候要有相当的手腕,而且也要有相当技术,这是要有经验然后才能够有的,所以要用资格深的人。至于监察官,则重在破除情面。要锋锐,不要稳重;要有些初出茅庐的呆气,不要阅历深而世故熟;要他抱有高远的理想,看得世事不入眼,不要他看惯了以为无足为怪;要他到处没有认得的人,可以一意孤行,不要交际多了,处处觉得为难。用现在的事来说,学校里初毕业的人,文官考试刚录取的人,宜于做监察官。在官场上办过若干年事情的人,宜于做行政官。而且行政官和当地的人,总不能毫无联络。对于土豪劣绅等,有时虽明知其不好,也不容易专走方路,把他们尽情惩治的,因为如此,他就要暗中和你为难,使你缓急之际办事棘手,有时为害甚大。就是平时的政务,也不免要受他牵掣的。我前文说行政官必须要有些手腕,这也是其中的一端。至于监察官,则根本不办什么事情,不怕你掣肘。而且汉朝的刺史,只有一年一任,到你要和他为难,他倒早已离开你这地方了。土豪劣绅的势力,大抵只限于本地。要离开本地,赶进京,或者到别地方去和前任刺史为难,是不容易的。所以汉朝刺史的制度,确有相当的价值。前汉时主张改刺史为州牧的人,其议论实不得当。所以后来行之而不好,就不得不将旧制回复了。
但是到东汉末年,此论复起。主张的人便是刘璋的父亲刘焉。他的理由是四方多乱,非有资深望重的人不能镇慑;而资深望重的人是不能使他为刺史,而不得不改其名为牧,以示隆重的。当时听了他的话,便派了几个资深望重的人出去做州牧。其余不重要的去处,还是称为刺史。到后来,则一个人往往先做刺史,过了几年,资格渐深,名望渐高,然后升为州牧。论当时的情势,有实力的人,无论称为刺史,或称为牧,其能霸占一地方,总是一样。而且既占一地方之后,其势也不得不升他做牧。但是有几个人,其能霸占一地方,和州牧的制度也是有些关系的。
譬如刘表,若非有州牧之制,他这种名望很高的人,或者就不会久任一州的刺史。又如他的名目只是刺史,在地位上比州牧要低些,或者他也要小心一些,有许多僭越的事情,根本就不敢做。所以把后汉末年的分裂,过分归咎于州牧之制,是不对的;然而州牧之制,确也有相当的关系。据地自专,和中央政府对抗,是要有相当大的地盘的。从春秋以来,像后世一府这么大的地方,就不足以为轻重。所以和鲁国差不多大小的国,如宋国、卫国、郑国等,都不能和大国相抗,到秦汉之世,此等情形就更为显著。
柳宗元像
柳宗元《玄秘塔碑》
诸位有读过柳宗元的《封建论》[4]的么?他的《封建论》里有一句说:汉朝“有叛国而无叛郡”。这就因为汉时的郡,只有后世一府这么大,而汉初所封诸国,都兼五六郡之地之故。后汉末年,割据的人,大约都有一州或大于一州之地,也是为此。后汉的十三州大小是极不相等的。小的如青州、兖州,不过现在山东省的一半。大的如扬州、益州,都要包括现在的好几省。这是因人口多则设治密,而当时的南方还未甚开发之故。所以翻开读史地图来看,吴国的地方并不小于魏,而实力却远不如魏,就是为此。
东汉十三州地理图
司隶校尉是前汉武帝所设的官。因当时有巫蛊之祸,使之督捕,是带有非常时期的侦缉性质的。后来事过境迁,此等特殊性质渐渐消灭,乃使其监察数郡。在这一点上,其性质与刺史无异。所以后汉有十三州[5],中有一州不设刺史而即由司隶校尉监察。
注释
[1]《孟子》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被南宋朱熹列为“四书”(另外三本为《大学》《中庸》《论语》)。战国中期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著。最早见于赵岐《孟子题辞》:“此书,孟子之所作也,故总谓之《孟子》。”
[2]刺史:秦制,每郡设御史,任监察之职,称监御史(监郡御史)。又称刺使,职官。“刺”是检核问事的意思,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汉武帝继废诸郡监察御史后,又于元封五年(前106年)分全国为十三部(州),各部始置刺史一人。汉成帝绥和元年(前8年)刺史改称州牧,职权进一步扩大,由监察官变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3]州牧:中国古代汉代至宋代的官名。古代以九州之长为“牧”,“牧”是管理人民之意。
[4]《封建论》: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的一篇政治论文。文章对“分封制”进行了全面的历史的分析,论证了郡县制的巨大优越性。肯定了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任何人也无力改变这一历史发展的趋势,痛斥了各种鼓吹分封制的谬论。这篇文章从理论上有力地抨击了维护分封制的谬论,打击了藩镇们的气焰,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鲜明的战斗性。全文观点明确,重点突出,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既有正面论述,也讲反面教训,具有不容置辩的逻辑力量;且多用排偶句子,骈散相间,语言凝练,语气清峻。
[5]州:汉代监察区名。又称部。汉朝东汉全国设十三州,一州所辖郡、国多少不等。每州设刺史或州牧一人,巡察所属郡、国,督察郡、县官吏和地方豪强,纠举不法,弹劾污吏。东汉灵帝中平五年(188年),选朝廷重臣出任州牧。从此,州逐渐变成行政区,州牧也成为常设的一方军政长官。东汉末年,各州或置牧,或置刺史,以资望轻重为转移。
有关三国史话的文章
官方限制道教的影响和活动,反对民间奉老子为神,禁止不符合儒家礼教祀典的祭祀。当他执掌朝廷大权时,更是严禁“奸邪鬼神之事” ,坚决打击迷信风俗及利用淫祀来剥削人民的地方豪强势力。张鲁苦心经营的整个教团组织北迁,由于诸葛亮治国严谨,所以当时蜀汉没有道教组织的公开活动。......
2023-12-06
比利时是法国北部的一个国家。长久以来,比利时都是欧洲主要的战场,不过,作战的双方不是比利时人,而是其他欧洲国家的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比利时成为德军和法军交战的主战场,因此战火将比利时的许多建筑毁掉了,整个国家也遭到了严重的毁坏。布鲁塞尔是比利时的首都。布鲁日是比利时的一个以“布鲁”开头的城市。比利时和法国、荷兰接壤,其中靠近法国的那部分领土山地较多,和荷兰接壤的那部分地势则很低。......
2023-11-01
灵帝皇后何氏,生子辩。备奔刘表的长子琦于江夏,[4]和孙权合力,败操于赤壁。后备乘刘焉的儿子刘璋暗弱,夺取益州。其明年,刘备称帝于蜀,是为蜀汉昭烈帝。天下正式成为三分之局。所以三国以魏为最强,吴、蜀二国,常合力以与之抗。试看汉代的士大夫,仕于州郡的,都奉其长官为君,称其机关为本朝,有事为之尽忠,死则为之持服,便可知道。司马昭死后,他的儿子司马炎继之,于265年篡魏,是为晋武帝。......
2023-08-26
三国之时,魏、吴、蜀三家,蜀国的力量一直处于弱小地位,这于刘备集团干部队伍“少而弱”的情况大有关系。当然,毛泽东说刘备集团干部少而弱,与他对刘备会用人团结人终成大事的分析并不矛盾。但是尽管刘备做了很大的努力,仍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蜀汉一方干部少而弱的状况。......
2023-11-27
后汉自光武至献帝,历主十四,传八世,凡百九十五年,其世系表如次:光武一代政治,可分五项来说:一曰减轻田赋。及其末流,趋于标榜以为名高,卒之酿成党锢之祸。明帝、章帝继立,亦能崇尚儒术,修明吏治,为后汉治世,足与文、景并称。后汉一代,除光武、明、章三朝称为治世外,其余都是戚宦冲突的历史;而后汉之亡,即由于此。太后没,帝与宦官单超谋杀冀,于是政权又落于宦官之手。黄巾之乱,是戚宦乱政所激成的。......
2023-08-17
本章上述讨论所采用的时间都是以太阳时为计时系统的。本节将简单地叙述一下太阳时与钟时的关系及其相互换算。而太阳距天顶较近的一次“中天”称为“上中天”。将太阳视圆面中心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定义为一个“真太阳日”。这一时间系统,称为“真太阳时”,或简称为“太阳时”。地球每天自转一周,记为24个太阳时。平太阳连续两次上中天的时间间隔,称为“平太阳日”,1个平太阳日分为24个平太阳时。......
2023-06-23
刘备取得汉中,给关羽极大鼓励。刘备、诸葛亮先后离开荆州之时,都要关羽巩固孙刘联盟,并相机夺取曹魏控制的襄阳、樊城一带,以确保荆州之安。蜀汉以荆州为基地向外拓展,势在必行。建安二十年吕蒙兵袭长沙、江夏、桂阳三郡的事件方过不久,足以使关羽为戒。图5-11关羽塑像关羽失荆州,并非偶然。荆州人民,似乎也是心向东吴的。“东和孙吴”,在赤壁之战时,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在丢失荆州之后,都是可行的。......
2023-09-30
刘备在此时,只有觊觎着益州,然而益州是个天险之地,刘璋虽说无用,打进去也不容易。攻取益州之后,留孙瑜守其地,而他自己回来和孙权共镇襄阳,以图北方。派人去和刘备说,要和他共攻益州。刘备和手下的人商量,大家都说可以许他,攻下之后,孙权终不能跨过我们的地方,去据有益州,益州便是我们的了。原来刘焉从占据益州以来,始终和本地的人民不甚相合。张松、法正等都是些倾危之士,不恤卖主求荣的,就劝刘备夺取益州。......
2023-10-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