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助推高教改革

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教育信息化助推高教改革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引入,教师教育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深受信息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为教师的终生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随着信息技术的大量引入,教师教育中的教师专业发展一直深受信息化的影响,这种影响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

(一)重新定位角色

在信息化推动下,新的课程和教学改革使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这就需要对教师重新进行角色定位。在当代社会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导师

在现代社会中,高度发达的信息技术给教师的角色定位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一方面,发达的信息技术使得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变得更为便捷,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弱化了教师作为知识传递者的角色;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又有效地强化了教师的导师身份。从整体上来看,教师的导师身份主要体现在引导、指导、诱导、辅导和教导这五个方面。

2.终生的学习者

在当代社会中,信息技术向教师提出了终生学习的要求。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所提出的新要求,为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人才,教师必须使自己得到相应的提升。与此同时,信息技术也为教师的终生学习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教师可以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进行学习,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益。

3.信息资源的设计者和查询者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技术高度发达,这种时代环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和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建构主义式的学习需要教师为其提供各种相关的信息资源。这就要求教师能够熟悉地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学会在网上查找信息,能够确定学习某种主题所需要信息资源的种类和每种资源在学习中的作用。教师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才有可能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设良好的环境。

4.课程的设计者和开发者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应当从宏观上发挥其课程设计者的作用。教师在制定课程体系时,对于传统课程内容的改革必须要根据社会发展对课程内容的要求,以新的知识、技能、技巧来对传统课程进行改组。

在课程的开发与设计工作中,还必须要注意相关教育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作用。例如,可以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对课程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策略等进行改革。

5.协作的研究者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教师的教育活动与科研活动的联系日益密切。在教师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不仅要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学生,还要不断发展自我。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研究中善于通过网络与其他教师进行协作交流,共享教学经验。

总而言之,在当今信息时代下,无论教师通过怎样的途径和方法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其目的都是为了要促进学生在学习中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动建构者。

(二)提高信息素养

在当代社会中,信息化在教育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教育信息的发展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水平的信息素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所教育的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因此,当代社会中的广大教师必须学会充分利用各种可利用的因素,努力提高自身的信息素养,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符合时代需要的人才。对此部分内容,本章第三节会有详述,此处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