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网络教学资源应用形式

网络教学资源应用形式

【摘要】:也就是说,网络教育资源实现的是从效率到效果的双重改变。网络教学资源主要的应用形式有以下五种。虽然用于教育中的知识大多是人类长时间的实践所证实了的,网络资源的开发并不能增加知识本身的数量,但它能大大提高知识积累的质量,实现对知识的高效利用。求变、求新、多样化和快节奏是网络时代学习的重要特征。

互联网上丰富的教学资源不仅形成了一个拥有大量数据的资源仓库,更发挥着对教育教学强大的支持和服务功能,这些功能极大地冲击着教学结构本身的改革,无论是教师的备课、教学,还是学生的学习,包括教务人员的管理工作,都会由此而发生根本性的变革。也就是说,网络教育资源实现的是从效率到效果的双重改变。网络教学资源主要的应用形式有以下五种。

(一)电子备课

电子备课的概念是相对于传统的教师基于教材和教学参考书进行备课而言的,它指备课过程的信息化,即利用计算机和其他现代信息技术,以多种媒体信息作为素材,以操作电子文件的方式查阅资料,或制作能够更好表现讲授内容的文字、声音、图形和图像文件,最后以适当的方式将它们有机地集成在某种介质上。

电子备课的资料范围广;备课效率高;生动形象;交流方便;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拓展突破了传统的文本教案的局限,使得教学环节的设计能够直接运用于课堂,实现教案、课件、学件的综合一体化,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与自主性学习。

(二)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

网络为学习者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包括数字化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网上报刊和各种数据库多媒体电子书等。学习者只要掌握了一定的信息获取技能,就可以通过各种网上检索机制,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识。

基于资源的学习与传统的学习模式有很大不同,这不仅表现在学习者及教师的地位与角色发生了改变,更主要地表现在基于资源的学习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传统学习模式强调学习的结果;基于资源的学习侧重于培养学习者发现信息、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传统学习模式侧重于强化学习者对知识的记忆。总之,基于资源的学习模式是一种更适合于信息时代网络化社会的学习模式。

基于资源学习的主要目标是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使他们在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时,形成独立的学习技能,逐步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这种学习模式的特点是:不是将现成的答案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而是为他们提供一个非良构的学习环境,这个环境中包含了要实现学习目标可以参考的各种资源,学生通过对这些资源进行筛选、分析、综合以及实际应用,最终达到对知识的深层建构,并形成信息加工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服务

互联网正以一种特殊的顾问身份,为用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不仅提供具体的资源内容,还针对用户的实际需求主动提供策略与解决方案。教育教学信息也是其中之一,它能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和评价,帮助用户找到解决问题的可行性方案。用户通过互联网获取教育信息的同时,也贡献了自己的观点和资源,从而完善和丰富了教育信息网路。网络教育信息中包含了大量优秀的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模式、策略、经验、案例以及学科知识,一旦我们求助于它,它就可以分析组合所有有关信息,最终给我们一个合理的方案。当然,完全依靠技术的手段来实现是不可能的,网络教育仍需要大量的人工因素,通过制定一系列的信息规则和推理机制,我们能将原来杂乱无序的信息加工成具有信息服务功能的资源。

(四)知识存储与共享

知识的数字化存储已成为时代不可扭转的趋势。虽然用于教育中的知识大多是人类长时间的实践所证实了的,网络资源的开发并不能增加知识本身的数量,但它能大大提高知识积累的质量,实现对知识的高效利用。它把原本无序的、零散的知识加以科学的组织,使之系统化、条理化,学习者因而能对积累的内容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并能借此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想法,得到新启示,实现真正的创新。

互联网集中了每个人所创造的信息,多种多样的信息瞬间就可以存取,跨学科、跨文化的对话和交流可以广泛地进行,合作和竞争进一步加强了。求变、求新、多样化和快节奏是网络时代学习的重要特征。它要求我们具备广阔的视野、活跃的思想、敏捷的思维和即时应变的能力,积极地利用网络资源与他人交流并不断完善自我。

(五)模拟体验

网络教学资源以非线性的、更符合人类思维习惯的方式进行组织,既包括静态的数字资源,又包括因人的交流与交互所形成的社会化氛围,如虚拟社区和专题学习网站。蕴含在网络信息中的这些氛围来源于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因此,它与现实社会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存在媒体的面纱,每个人都以自由化的方式演绎着个性活动,因此,在网络上的信息活动是一种虚拟的体验,既可以是现实生活学习的模拟,如虚拟实验室、虚拟实验平台、专题学习网站,使位于不同区域的人像同班同学一样共同参与讨论,并协作完成基于实际问题的任务;也可以是对过去和未来的一种幻象,如对历史事件的模拟重放,对宇宙空间的多维展现,使网络能构建出现实教学中无法实现的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