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高的事业毕生的追求——记紫云中学校长何建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风风雨雨,十七年的书记、校长经历酸甜苦辣……但他始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耕耘在教育这片广阔的沃土之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对崇高事业的执著追求,他就是紫云中学校长何建民。紫云中学获得“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何建民凭借自己对党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执著,用痴心谱写敬业歌,实现了紫云中学的跨越式发展。......
2023-12-02
当我们翻开中华史册,不难发现能够以恪尽职守要求自己的贤士简直灿若群星。他们或出于“忠君”,或出于“爱国”,或出于个人的道德理念和原则信仰,忠于职守,克己奉公,上扶君王,下济苍生,终视天下为己任。由于“家天下”的缘故,帝王中虽然也有少数明君,但平庸之辈毕竟占据了大半,更有甚者纵一己之欲、行荒唐之事,直至骄奢淫逸而亡国丧身。然而中华文明的车轮滚滚向前从不曾停滞的原因,就在于有太多恪尽职守的贤士。他们有见识,有胆量,有操守,敢担当,前仆后继。在改朝换代的汹涌波涛之下,他们是坚实厚重的大陆架,为神州大地擎起了碧海青天。
汉文帝生前最后一道诏书曾说过,“天下万物之萌生,靡不有死。死者天地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他实在是位清醒的、了不起的君王。雍正在位之时也是位勤勉的皇帝,传说他十三年中批过的折子就有三百六十多卷,然而一想到有一天会丧失权力,他就感到恐慌。所以他才迷信道士,终因服用丹丸过度而死于圆明园。可见,当皇帝们为了保住“权力”或者延长“权力”的寿命时,虚妄的“长生”“斋醮”和“天书”就成了迷惑心性的东西。面对这样的情形,明代的海瑞和宋代的前辈孙奭一样,选择抗颜上疏,用他们卓越不凡的见识和理性的头脑匡世救主,哪怕自己会触怒龙颜,哪怕自己会家破人亡。卓越不凡的见识让他们不会轻易迷惑,把职责放在第一位让他们拥有了超人的胆量。臧文仲不但勇挑别人躲也躲不及的重担,更是目光长远,成竹在胸,深知齐鲁渊源的臧文仲知道齐必会救鲁,因此能够挑起担子,自然也能顺利地到达目的地。同样自省的国渊,即使面对来自曹公的赞美,也深深懂得域内发生祸患自然也是自己的责任,比平定祸乱更重要的是凭借善政去铲除祸乱滋生的土壤。
无论古今,谈论恪尽职守,都不会忘记强调一个“公”字。公者,背私为公。如果天子甘心代表天下人的利益,那么“奉君”即为“奉公”。如果天子选择与天下人为敌,那么这个“公”字也就有了超越“忠君”的内涵。因此“公心”源于责任,而责任源于更深层的“忠”,对“公”追求的使命化最终演变为对崇高人格的自觉追求。赵奢收税铁面无私,还算是为了君王之法不怕得罪贵族;相比之下,李离的殉法而死则显得更为壮烈。他是执法者,也自认是犯法者,他面对的不是贵族利益,而是自己的生命,当法已然成了他的信仰,他的生命也就融进了他所提倡的“公法”之中。
诗云,“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主要是因为通过读书取仕,可以一步踏入统治阶级的行列,从而拥有大小不同的权力。如果皇帝青睐有加,那么这种权力甚至可以说是几乎不受制约的,要想以权谋点小“私”,实在是易如反掌。苏章对待有问题的朋友强调公私分明,为当年的友情而醉,也为今天朋友的腐败而警醒。韩厥的处境更让人感到窘迫,违法的是刚刚举荐自己的当权者的下属,不处理,违法;按章办事,有碍于当权者的面子,弄不好还可能影响自己的政治前途。还好,真正感到窘迫的是读者,韩厥却不曾有一丝一毫的犹豫,他只管照章办事,因而也成就了赵宣子善于荐贤的好名声。人生在世,谁没有朋友、亲人、恩人,只是感情归感情,职责归职责。公私的那条界限,无论如何也不应该跨过。
宋代以来,一般的地方官员也常被百姓称作“父母官”。但柳宗元却在送友人的文章里说到官吏的职责应该是“民之役,非以役民”,这在封建时代实在是振聋发聩的洪钟巨响,具有超越时代的意义。幸运的是绝非柳宗元一人这样想,“前有古人,后有来者”。西周的召公作为辅国之臣常常亲自外出巡视,在田间地头就把百姓的事情解决了。而且他还生怕叨扰地方,就在甘棠树下搭个简易帐篷办公。明朝的青文胜是个品阶低到没有资格见皇帝的县令属官,却能拼死为属地的百姓请命,以自己的生命救众生于水火之中。他们都用行动表明,做官就是为百姓服务的,当然要把百姓的利益、百姓的感受放在心上。
恪尽职守,夙夜在公,为民服务,为国尽力。在当代中国,我们更需要发扬这种精神,让人们在各自的行业里、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的进步和道德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诗词欣赏
咏怀古迹·其五
唐·杜甫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赏析:当时诗人瞻仰了武侯祠,衷心敬慕,发而为诗。作品以激情昂扬的笔触,对其雄才大略进行了热烈的颂扬,对其壮志未酬叹惋不已!
“诸葛大名垂宇宙”,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曰宙,“垂宇宙”,将时间、空间共说,给人以“名满寰宇,万世不朽”的具体形象之感。首句如异峰突起,笔力雄放。次句“宗臣遗像肃清高”,进入祠堂,瞻望诸葛遗像,不由肃然起敬,遥想一代宗臣,高风亮节,更添敬慕之情。“宗臣”二字,总领全诗。
接下去进一步具体写诸葛亮的才能、功绩。对其丰功伟绩做出高度的评价:“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想及武侯超人的才智和胆略,使人如见其羽扇纶巾,一扫千军万马的潇洒风度。感情所至,诗人不由呼出“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的赞语。伊尹是商代开国君主汤的大臣,吕尚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有功;萧何和曹参都是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初的名相。诗人盛赞诸葛亮的人品与伊尹、吕尚不相上下。
最后,“运移汉祚终难复,志决身歼军务劳”。诗人抱恨汉朝“气数”已终,长叹尽管有武侯这样稀世杰出的人物,下决心恢复汉朝大业,但竟未成功,反而因军务繁忙,积劳成疾而死于征途。这既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高尚品节的赞歌,也是对英雄未遂平生志的深切叹惋。
有关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文章
崇高的事业毕生的追求——记紫云中学校长何建民三十年的教育生涯风风雨雨,十七年的书记、校长经历酸甜苦辣……但他始终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情,耕耘在教育这片广阔的沃土之上,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名普通教育工作者对崇高事业的执著追求,他就是紫云中学校长何建民。紫云中学获得“天津市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的光荣称号。何建民凭借自己对党的忠诚,对教育事业的执著,用痴心谱写敬业歌,实现了紫云中学的跨越式发展。......
2023-12-02
也许同学们会说,当今我们没有吃苦的必要,其实不然,越是在当今这样的时代,能吃苦越显珍贵,吃苦也更加有意义。吃苦有着丰富的内涵,它也有着许多的孪生兄弟,如坚毅、恒心、顽强、积极、乐观等。吃苦耐劳说小点是为了自己的生存着想,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将无法去面对这竞争日益强大的社会;上升到国家和民族来说,吃苦耐劳是立国之本,也是具有民族良知的表现。......
2023-10-01
尊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它从另一个侧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聪明智慧。细微之中彰显对老师的感恩。理解老师的辛苦,经常询问、关心老师,让老师感受同学们的温暖。朋友很支持他,就腾出两间空房作为教室,子质所收的学生不分贫富,只要愿学的都可以拜他为师,一视同仁。为了把学生教育成有用的人才,子质认真教学。他们为了感念子质先生的教诲,都在自己的住处亲手栽种桃树和李子树。......
2023-10-01
论鲁迅和王国维对独立品格的追求[1]20世纪在中西文化交汇的坐标上出现的那些继往开来的文化巨子中,不乏对独立品格的苦苦追求者,但真正完成追求历程的却为数甚少,而在为数甚少者之中鲁迅和王国维又可算是两个不同的代表。......
2023-07-21
任何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都具有一定的价值取向,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容,是民族全体成员包括个体和群体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高尚品格和坚定志向。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团结统一、独立自主、爱好和平、自强不息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精神,就必须继承传统文化的合理内核。......
2023-10-01
诚信友爱最符合人性的要求,也是和谐社会的本质规定性之一。不难想象,如果人对人像狼一样,互为仇敌,相互陷害,尔虞我诈,彼此间争斗不已,社会充满矛盾、冲突和战争,这个社会只能永无宁日,遑论稳定,更难言和谐了。因此,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动力。第三个四句引入信陵君和侯嬴、朱亥的故事来进一步歌颂侠客,同时也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抱负。......
2023-10-01
在当今世界,民族凝聚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爱国主义已经成为民族凝聚力的一种日益重要的精神资源。爱国主义历来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综合国力是国家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统一。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民族精神既是中国现代化的动力也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2023-10-01
学习固然重要,但是重视学习的同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学会放松,学会调整自己的状态,这样不仅不会耽误学习,反而会让学习的效率有进一步的提升。在中国古代,象棋被列为士大夫们的修身之艺。“遗”,即保留。“无遗力”,即毫无保留,竭尽全力。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
2023-10-0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