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勤俭与勤政廉政建设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勤俭与勤政廉政建设

【摘要】:例如,周恩来是党的勤政廉政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因此,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勤俭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迫切要求。中国传统的勤俭精神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政廉政的工作作风,给党员干部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益与启示。

自古以来,勤政廉洁是政治道德的基本规范,也是对为政者的基本要求。“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陈宏谋《从政遗规·舍人官箴》)勤政廉洁作为“为政之本”和“为官之纲”,要求为政者勤于政事,励精图治,不贪财货,不谋私利,立身清白。勤政与廉政往往相伴而生,为政者倘能清廉自守,严于律己,多半能够勤政为民、造福社会

中国共产党是传统政治道德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并且把勤政廉洁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勤政廉政方面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例如,周恩来是党的勤政廉政建设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他勤俭节约,廉洁自律,虽然身居高位,从不谋取私利。在一些人看来,自己在战争年代流过血,负过伤,出生入死,革命成功后,作为有功之臣,享受点特殊待遇,是应该的事。而在周恩来看来,为人民出生入死、建功立业,是共产党员应尽的责任、义务和本分,把功劳作为向人民索取报酬,向党讨价还价的资本,则是革命意志衰退的开始,是党性不纯的表现。周恩来带头严格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不搞半点特殊。他平时外出,喝茶、吃饭等都是自己付钱;个人用车也要自付汽油费,如司机忘了记账则会受到严厉批评。凡是送给他的礼品,一律退回,不能退的,自己付款后交有关部门处理。他从不利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亲友谋取任何私利,就是对国家制度规定范围内他应享受的待遇,也常常觉得这些待遇“过了”,而居之不安,尽可能降低标准。

又如,陈毅作为我国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具有清正廉洁、艰苦朴素的风范,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陈毅既是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又是上海市市长,手中掌握着很大的权力,但是他在胜利面前,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严格地要求自己,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从不占公家的便宜,不滥用手中的权力为自己或亲属谋取私利。他任上海市市长后,一些亲朋好友都来找他,有的要他介绍工作,有的找他解决具体困难,他都耐心开导,从不利用手中的职权办私事。他曾对市委的干部说:“干部亲属好友的言行,在群众中有很强的说服力。”在生活上,他也非常俭朴,无论在上海或者是去北京开会,总是穿那件褪了色的旧军装。他有一件黄线呢制服,穿了十多年,破了几个洞,他要管理员补了又补。那时实行供给制,买件新衣服是可以报销的,但陈毅就是不许管理员去买新的。他的伙食也十分简单,几小碟菜加上辣椒,伙食费从来不超过标准。他对管理员说:“我们的国家远不富裕,我们平时的家庭生活要同普通老百姓一样。”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胸怀,严格要求自己,陈毅的高风亮节影响了整整一代人。“清风从君始”,陈毅的形象成为解放初期广大干部的榜样,熏陶了一代干部队伍。

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党员干部淡忘了党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好传统,奢侈享乐之风有所滋长,出现了以权谋私、贪图享乐,甚至腐化堕落的现象。这些丑恶现象严重侵蚀着党的肌体,削弱了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严重损害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这种情况不加以制止,就会严重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危及党的执政地位。如果各级党员干部放弃勤俭治国、励精图治的指导思想,贪图安逸享受,生活腐化,精神堕落,不仅会毁掉自己,而且会带坏一批干部,败坏一个地方的社会风气,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巨大损失。因此,加强勤政廉政建设,增强各级党员干部勤俭建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新形势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的迫切要求。中国传统的勤俭精神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勤政廉政的工作作风,给党员干部加强勤政廉政建设提供了丰富的教益与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