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立象以尽意-先秦设计美学思想研究

立象以尽意-先秦设计美学思想研究

【摘要】:“立象以尽意”出自《系辞传·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段话流露出《周易》对言、象、意三者关系的深刻见解。“言”,原指卦爻辞,“象”即卦象,意指圣人,是圣人对天地万物运行变化规律和宇宙人生之理的理解和感悟:“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

“立象以尽意”出自《系辞传·上》:“子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然则圣人之意,其不可见乎?子曰:‘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这段话流露出《周易》对言、象、意三者关系的深刻见解。“言”,原指卦爻辞,“象”即卦象,意指圣人,是圣人对天地万物运行变化规律和宇宙人生之理的理解和感悟:“夫《易》,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74]由于圣人之意具有深微神妙的特征,很难用有限的言语表达,即“言不尽意”,所以圣人“立象以尽意”。

这里,“象”成为由“言”到“意”的中介,那么,“象”何以能尽意?首先,前文已经论述,卦象的产生是通过“观象于天”“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而创造出来的,目的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即通晓天地万物阴阳变化的功能和性质,因此卦象本身就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如《说卦》记载:“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75]这说明《周易》把天、地、人道分别概括为阴阳、刚柔、仁义等六种基本元素,并用阳爻和阴爻作为基本符号进行叠加和变化来创制卦象,“兼三才而两之”。

其次,从卦象的创造来看,必须“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76],即比拟天地万物所具有的形象,象征天地万物所应有的、适宜的状态,因此“立象以尽意”本质上是一种象征思维。所谓象征思维,即借具体有形的物象来表现某种无形的、抽象的概念和意义。如黑格尔所说:“象征所要使人意识到的却不应是它本身那样一个具体的个别事物,而是他所暗示的普遍性的意义。”具体而言,“立象以尽意”的象征思维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卦象基本元素阳爻和阴爻[77]的象征。《周易》认为宇宙是一个生生不息的运动变化过程,而支配这一运动变化过程的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规律,即“一阴一阳之谓道”[78]。阴阳的原义指阳光的向背,《说文解字》曰:“阴,暗也,水之南,山之北也”[79],“阳,高明也”[80],也就是说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被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中国古代哲学认为整个宇宙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恰如阴阳之理,于是阴阳逐渐演变为探究世界本原及其变化的核心范畴。《周易》将阴阳引申为宇宙生命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两种基本要素,并将阴阳变化的规律推崇为宇宙间的普遍规律和最高原则,又由于阴与女相联系,具有柔的性质,阳与男相联系,具有刚的性质,《周易》又进而引申出刚柔的概念,并从阴阳、刚柔的相互作用出发,“刚柔相推而生变化”[81],进而解释昼夜、寒暑、动静、往来、进退、吉凶、祸福、成败等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因此,阳爻象征阳、天、刚强、前进、上升、积极等一切阳刚之物;阴爻象征阴、地、柔弱、后退、下降、消极等一切阴柔之物。

其次,八卦符号的象征形态。“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82],八卦分别象征自然界的八种基本物象,如乾象征天、坤象征地、震象征雷、巽象征风、坎象征水、离象征火、艮象征山、兑象征泽,并可以依类博取相关的其他物象。

最后,六十四卦的象征。八卦两两组合,组成六爻一组的六十四卦。六十四卦的六爻分别处于高低不同的等级,由下而上依次递进,称为初、二、三、四、五、上。六爻中,“上”与“五”象天,以“五”为天位。“初”与“二”象地,“二”为地位。“三”与“四”象人,“三”为人位。六爻以“初”“三”“五”为奇数,“奇”为阳,故为阳爻;以“二”“四”“六”为偶数,偶为阴,故为阴爻。六爻以阳爻为刚,阴爻为柔,刚柔之间构成种种关系,如刚柔相应、刚柔相敌相胜、刚柔位当与位不当、刚柔得中与得尊等,从而象征人事吉凶。

《周易·系辞下传》深入探讨了“立象以尽意”的特点:“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83]韩康伯注曰:“托象以明义,因小以喻大。”[84]孔颖达疏:“其旨远者,近道此事,远明彼事,是其旨意深远,……其辞文者,不直言所论之事,乃以义理明之,是其辞文饰也……”[85]可见,周易的六十四卦象,虽然每卦的名称很小,但是指称的同类事物却很大,言辞曲折而富有文采,用意深远隐蔽,有着以小喻大、以少总多、由此及彼、由近及远的特点,这段话虽然是针对卦象的象征思维而言,但是却触及了以艺术表现的本质问题,即形象与意义的关联。艺术形象类似卦象,也是以个别表现一般,以单纯表现丰富,以有限表现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