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物取象”包括两个方面:“观物”和“取象”。从《周易》全书来看,“观”的涵义主要包括:一是指观察、审视,如“仰则观象于天”[23]“观其象而玩其辞”[24]。“观物取象”虽然是阐述卦象的创立之法,但是由于卦象本身就可以看成是非常杰出的图形设计,因此“观物取象”与设计过程是相通的。“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也贯穿在先秦设计实践中......
2023-09-30
先秦哲学中的“象”虽然并不是直接谈论设计,但是却与设计有着密切关系,这主要体现在《周易》中。《周易》中的卦象虽然并不是直接针对设计而言,却与图形设计相似、相通,具体而言:
首先,从卦象的产生来看,《周易》通过观察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社会,“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16],从而创制出八卦。从“观物”到“取象”,实际上蕴含了一个图形创造和图形设计的过程。
其次,卦象本身就可以看成是非常杰出的图形设计。从卦象的符号体系来看,无论是八卦还是六十四卦,都是以阳爻(——)和阴爻(﹣﹣)为基本元素,符号虽然简洁却具有高度的概括和象征性,能“弥纶天地之道”[17]。卦象的形式虽然简洁,意蕴却十分丰富,这与平面设计中的简约主义风格十分相似。简约不是简单,而是将设计的元素简化到最少的程度,是一种高度概括的抽象形式。从审美心理学来看,这种简化的卦象符号也是非常利于视觉传达的。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的视知觉具有简化倾向。当视知觉面对纷繁的事物时,它会自觉简化这个事物,对其鲜明特征进行识别、认知与记忆。因此,卦象这种具有鲜明特征的简洁图形更符合知觉的简化倾向,也给人极为愉悦、舒服和平静的感觉。
图三十八 八卦卦象
最后,从卦象的构成形式来看,卦象符号也是一种富有形式美的图形(如图三十八)。《系辞下传》说:“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18]又《说卦传》说:“《易》六画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19]“文”“章”这两个字在古代均同器物上的纹样图案有关,且包含美的意义在内。因此,卦象形式结构也充分体现了对称均衡、节奏韵律、多样统一等形式美的规律,是一种富有审美意义的形式结构。[20]
另一方面,《周易》还把“象”与制器联系起来,提出了三个重要的相关命题:观物取象、制器尚象和立象以尽意,从观物、取象到制器这是一个从酝酿、设计到实施的完整的器物设计构思过程,体现了整体性思维、悟性思维、类比思维、简化思维以及模仿思维,“立象以尽意”与古代器物设计的象形寓意是相通的,体现了一种象征思维。下面试分论之。
有关先秦设计美学思想研究的文章
“观物取象”包括两个方面:“观物”和“取象”。从《周易》全书来看,“观”的涵义主要包括:一是指观察、审视,如“仰则观象于天”[23]“观其象而玩其辞”[24]。“观物取象”虽然是阐述卦象的创立之法,但是由于卦象本身就可以看成是非常杰出的图形设计,因此“观物取象”与设计过程是相通的。“观物取象”的思维方式也贯穿在先秦设计实践中......
2023-09-30
中国传统哲学中最早的原始五行说见于《尚书·洪范》。[4](一)儒家作为影响最为深远的哲学流派,儒家奠定了中国哲学的精神底色,成为中国哲学的“中轴”。孔子哲学的基本观念是“仁”。荀子以儒家思想为主体,吸收其他各家学说,进一步丰富了早期的儒家哲学思想。老子的哲学最高范畴是“道”。......
2023-08-30
从根本上看,器显人道的思想与先秦哲学中注重“人伦之和”的思想是一致的。“人伦”即封建礼教所规定的君臣、父子、夫妇、兄弟等各种尊卑长幼关系。《孟子·滕文公上》对于人伦之和有比较详细的解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167]注重“人伦之和”的思想与先秦时期社会组织形态的特点密不可分。......
2023-09-30
“制器尚象”出自《系辞上传》第十章:“《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61]其中,第一种象是“制器尚象”中的象,即卦象,而第二种象才是真正导致器物产生的象。其次,从根本上说,“制器尚象”的造物设计体现了一种模仿思维。......
2023-09-30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3][日]笠原仲二.古代中国人的美意识[M].魏常海,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4]敏泽.中国美学思想史[M].济南:齐鲁书社,1989.[5]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6]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
2023-09-30
[1]徐恒醇.开拓现实世界的审美王国——国外技术美学研究概况[J].文艺研究,1986(6).[2]李砚祖,张道一.先秦诸子工艺思想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1987(4).[3]戴吾三,高宣.《考工记》的文化内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徐飚.观象制器[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9(2).[5]徐飚.周易“贲”卦美学思想探析[J].浙江工......
2023-09-30
从先秦古籍来看,虽然儒、道两家对于道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是都主张道器是统一的。道器关系的探讨早在《老子》一书中就初见端倪。在此,道器并举,并以“形”为中介联系起来。因此,道器是一体的。“道器”论的出现,虽然并不是专门针对设计而言,但是却与设计是一致的。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道器”论实际上包含了中国古代设计美学的本体论。道器一体,“道”是“器”的本体、内容,“器”是道的显现、形式。......
2023-09-30
又由于这些看法和与器物制作密切相关的礼乐文化分不开,因此又产生了本书后面将要讲到的和先秦各派哲学相联系的先秦设计美学。先秦各家各派直接详细论及礼乐文化的哲学按它们产生的时间先后,可以划分为五大系统。所谓礼乐文化,首先要有“礼”,其次要有与“礼”密切相连的“乐”。......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