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设计美学思想脱胎于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土壤。在这种文化影响下的先秦设计美学思想强调以人为本,顺应自然,注重和谐,对于解决当下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富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具体而言:首先,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物的关系,是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而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中,很早就注意到人的主体性问题。......
2023-09-30
“文”字在甲骨文、金文中多次出现,写作“”,一般认为是正面而立之人的纹身,《甲骨文字典》中解释为“象正立之人形,胸部有刻画之纹饰,故以纹身之纹为文”。[1]纹身虽然主要与图腾巫术相关,但是也隐含了人们对于装饰美化的欲求。
文的本义为自然事物各色交错的纹理,《说文解字》曰:“文,错画也,象交文。”[2]各种线条交错给人以审美感受,这种素朴的审美经验早已蕴含在人们的意识之中,如《国语·郑语》中记载了史伯向桓公指出,多样性的统一可以生成万物,单一的雷同就不能发展:“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若以同裨同,尽乃弃矣。故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3]因此,音乐的美不是由单一、无变化的声音构成的,“文”所指的花纹之美也不是单一的,而是杂多的,“声一无听,物一无味,味一无果,物一不讲”。[4]《周易》里更加明确地提出“物相杂,故曰文”。[5],并把“文”区分为“天文”和“人文”,“天文”是“人文”的基础或前提,“人文”是“天文”的接受和表现,如《贲·彖传》中说:“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6]
“人文”的范围很广,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其一,如文字、文章典籍,由于文章、典籍均用文字写成,因此也可称为“文”。如《尚书·序》记载伏羲画八卦,造书契,“由是文籍生焉”。[7]《论语·子罕》:“颜渊曰: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8]《论语·学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9]这里的“文”即古代遗存的文化典籍《诗》《书》《礼》《乐》《易》《春秋》。古人认为言语是人的思想的直接体现,语言本身也成了人的形象之美的组成部分,如:“夫貌,情之华也;言,貌之机也。身为情,成于中。言,身之文也。言文而发之,合而后行,离则有衅。”[10]因此古人十分讲究文辞之美,如《左传》中记载孔子的话:“仲尼曰:‘《志》有之:言以足志,文以足言。’不言,谁知其志?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晋为伯,郑入陈,非文辞不为功。慎辞哉!”[11]语言是表现思想的,而文则是语言的修饰,具有文辞之美的文章才能流传久远。其二,礼乐制度,《论语·宪问》曰:“文之以礼乐。”[12]《论语·八佾》:“郁郁乎文哉,吾从周。”[13]朱熹在《论语集注》中也指出:“道之显者谓之文,盖礼乐制度之谓。”[14]文被用来指称礼乐制度,是因为古代社会的等级秩序、行为礼仪通过形式化的典章文物而昭示出来,“礼”是外在的表现形式,“礼自外作故曰文”[15],“乐”则是“礼”的“声文”形式,在典礼仪式上奏乐,配合礼仪动作,激发人的情感,从而达到“昭德”的效果。《左传·桓公二年》记载了臧哀伯劝鲁桓公以“文”而“昭德塞违以临照百官”[16],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火、龙、黼、黻,昭其文也。五色比象,昭其物也。钖、鸾、和、铃,昭其声也。三辰旌旗,昭其明也。夫德,俭有度,登降有数。文、物以纪之,声、明以发之,以临照百官。百官于是乎戒惧,而不敢易纪律。”[17]其三,文德,如《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18]《荀子·不苟》:“君子宽而不慢,廉而不刿……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19]
从以上“文”的含义可以看出,从自然事物的色彩花纹到人体、器具的纹饰,从文辞、文物典章制度到礼乐制度、道德礼仪规范,“文”实际上包含了一切事物的外部形式美。
有关先秦设计美学思想研究的文章
先秦设计美学思想脱胎于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土壤。在这种文化影响下的先秦设计美学思想强调以人为本,顺应自然,注重和谐,对于解决当下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富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具体而言:首先,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物的关系,是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而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中,很早就注意到人的主体性问题。......
2023-09-30
器的本义为器皿,据《说文解字》:“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34]与形而上的抽象的道相对,它是具体可感的物质形态,“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一类器主要象征某种观念,如礼器、明器、祭器等。器的发明与制作涉及工艺、技术、社会生产力等因素,因此器的进步和广泛使用也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和文化的表征。每一个时代,随着旧器的改造、新器的运用,人们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
2023-09-30
作为一门学科,设计美学兴起于20世纪初,经历了机器美学、技术美学[30]和设计美学三个阶段[31]。在这种情况下,“机器美学”即研究机器生产时代产品设计的审美规律应运而生,其主要代表是勒·柯布西耶。在技术美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美学进一步探讨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
2023-09-30
《考工记》将造车列为官手工业之首,称“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主题清新、具有生活气息的纹饰,如采桑、攻战、狩猎、宴乐等。一般认为,《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工艺造物专著。它记载了先秦官府手工业的设计、创造工艺和制作规范,并且阐述了一些设计原则,其中的一些设计思想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2023-09-30
和礼乐文化相关的先秦各家各派的哲学都有自己的设计美学。下面,大致按照时代先后略述如下:第一,《周易》与设计美学。首先,孔子关于器物设计的思想与他所主张的“礼”“乐”治国分不开。在儒家设计美学中,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要求。总体来看,儒家的造物理想重在维护宗法制社会秩序,并通过器物的纹饰、形式等表现出......
2023-09-30
先秦古籍中也从各个方面论及器物之用,总体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图二十一大三棱尖状器(丁村人)第一,民生之用。民生之用主要强调器物在满足民众生计、生活方面的基础作用。《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2023-09-30
[1]徐恒醇.开拓现实世界的审美王国——国外技术美学研究概况[J].文艺研究,1986(6).[2]李砚祖,张道一.先秦诸子工艺思想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1987(4).[3]戴吾三,高宣.《考工记》的文化内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徐飚.观象制器[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9(2).[5]徐飚.周易“贲”卦美学思想探析[J].浙江工......
2023-09-30
又由于这些看法和与器物制作密切相关的礼乐文化分不开,因此又产生了本书后面将要讲到的和先秦各派哲学相联系的先秦设计美学。先秦各家各派直接详细论及礼乐文化的哲学按它们产生的时间先后,可以划分为五大系统。所谓礼乐文化,首先要有“礼”,其次要有与“礼”密切相连的“乐”。......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