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改进后的标题:先秦设计美学思想:器具创新的力量

改进后的标题:先秦设计美学思想:器具创新的力量

【摘要】: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首要需求,原始人类为了满足饮食之需,发明创制了用以投掷猎物的石球,用以切割兽类皮肉的大三棱尖状器,用以捕鱼的鱼钩、鱼叉,用以生产农作物的石铲、石镰等,用以加工粟的石磨、石棒等。为了满足居住的需求,发明创制了用以遮风避雨的房屋,如《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

从器的产生来看,“器”是为了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而创制出来,如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曾说:“文化在最初时以及伴随其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所起的根本作用,首先在于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12]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存需要成为一切行为、思想的基本动机。出于生存需要,人们创制了各种器具,因而器具都具有某种功能。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们创制出各种器具。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首要需求,原始人类为了满足饮食之需,发明创制了用以投掷猎物的石球(如图二十),用以切割兽类皮肉的大三棱尖状器(如图二十一),用以捕鱼鱼钩、鱼叉,用以生产农作物的石铲、石镰等,用以加工粟的石磨、石棒等。为了满足保暖御寒的需要,发明创制了用以缝制衣服的骨针,用以纺织的工具,如1975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的第四层,出土了若干原始织机的部件,有管状骨、木制的刀和小木棒,经过复原,可知这些都是原始纺织机械的零部件,这种原始织机称为“腰机”。为了满足居住的需求,发明创制了用以遮风避雨的房屋,如《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13]并且根据不同的环境、气候,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风格和形态,如黄河流域的北方,气候干燥,有厚厚的黄土层,便于挖掘,以穴居和半地穴房屋为主;而长江流域的南方潮湿多雨,为了避免潮湿,以“干栏式建筑”为主。为了满足出行的需要,发明了舟船,如《周易·系辞下传》:“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14]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就有木桨的发现,说明那时就已经有船。除了来自生理方面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的需要,人类还有来自心理方面的精神需要,如审美需要,《墨子·佚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15]如公元前3万—前1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遗物中,就有穿孔石珠、贝壳、兽牙等穿成的项链,用于装饰以满足审美需要。又如宗教信仰需要,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比较弱小,出于对自然力的神秘感而产生了原始宗教信仰,并且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如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的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使用,人面呈鱼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嘴巴和双耳部位各有相对的鱼纹,构成奇特的人鱼合体,一般认为这与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有关(如图二十二)。

图二十 石球(许家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