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礼乐文化相关的先秦各家各派的哲学都有自己的设计美学。下面,大致按照时代先后略述如下:第一,《周易》与设计美学。首先,孔子关于器物设计的思想与他所主张的“礼”“乐”治国分不开。在儒家设计美学中,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要求。总体来看,儒家的造物理想重在维护宗法制社会秩序,并通过器物的纹饰、形式等表现出......
2023-09-30
从器的产生来看,“器”是为了满足人生存和发展的各种需要而创制出来,如英国著名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Kaspar Malinowski)曾说:“文化在最初时以及伴随其在整个进化过程中所起的根本作用,首先在于满足人类最基本的需求。”[12]原始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生存需要成为一切行为、思想的基本动机。出于生存需要,人们创制了各种器具,因而器具都具有某种功能。
衣食住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为了满足这些需求,人们创制出各种器具。饮食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首要需求,原始人类为了满足饮食之需,发明创制了用以投掷猎物的石球(如图二十),用以切割兽类皮肉的大三棱尖状器(如图二十一),用以捕鱼的鱼钩、鱼叉,用以生产农作物的石铲、石镰等,用以加工粟的石磨、石棒等。为了满足保暖御寒的需要,发明创制了用以缝制衣服的骨针,用以纺织的工具,如1975年,在浙江余姚河姆渡新石器文化遗址的第四层,出土了若干原始织机的部件,有管状骨、木制的刀和小木棒,经过复原,可知这些都是原始纺织机械的零部件,这种原始织机称为“腰机”。为了满足居住的需求,发明创制了用以遮风避雨的房屋,如《周易·系辞下》:“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13]并且根据不同的环境、气候,因地制宜,形成不同的风格和形态,如黄河流域的北方,气候干燥,有厚厚的黄土层,便于挖掘,以穴居和半地穴房屋为主;而长江流域的南方潮湿多雨,为了避免潮湿,以“干栏式建筑”为主。为了满足出行的需要,发明了舟船,如《周易·系辞下传》:“伏羲氏刳木为舟,剡木为楫。”[14]距今七千年的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就有木桨的发现,说明那时就已经有船。除了来自生理方面的衣食住行等基本物质的需要,人类还有来自心理方面的精神需要,如审美需要,《墨子·佚文》:“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暖,然后求丽。”[15]如公元前3万—前1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遗物中,就有穿孔石珠、贝壳、兽牙等穿成的项链,用于装饰以满足审美需要。又如宗教信仰需要,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改造自然的能力比较弱小,出于对自然力的神秘感而产生了原始宗教信仰,并且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如1955年,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半坡的新石器时代人面鱼纹彩陶盆,多作为儿童瓮棺的棺盖使用,人面呈鱼形,头顶有似发髻的尖状物和鱼鳍形装饰,嘴巴和双耳部位各有相对的鱼纹,构成奇特的人鱼合体,一般认为这与宗教信仰和图腾崇拜有关(如图二十二)。
图二十 石球(许家窑文化)
有关先秦设计美学思想研究的文章
和礼乐文化相关的先秦各家各派的哲学都有自己的设计美学。下面,大致按照时代先后略述如下:第一,《周易》与设计美学。首先,孔子关于器物设计的思想与他所主张的“礼”“乐”治国分不开。在儒家设计美学中,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要求。总体来看,儒家的造物理想重在维护宗法制社会秩序,并通过器物的纹饰、形式等表现出......
2023-09-30
先秦设计美学思想脱胎于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土壤。在这种文化影响下的先秦设计美学思想强调以人为本,顺应自然,注重和谐,对于解决当下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富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具体而言:首先,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物的关系,是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而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中,很早就注意到人的主体性问题。......
2023-09-30
先秦服饰设计蕴含了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而中国古代服饰之所以在先秦时期有了较快发展,一方面是由于纺织业的发展为人们的服饰设计提供了多种面料。[20]由此可见,“五服五章”强调天子、诸侯、卿、大夫、士之间通过服饰来表现尊卑等级。[22]这些服饰的审美标准是先秦设计美学思想“器以藏礼”的具体表现。......
2023-09-30
作为一门学科,设计美学兴起于20世纪初,经历了机器美学、技术美学[30]和设计美学三个阶段[31]。在这种情况下,“机器美学”即研究机器生产时代产品设计的审美规律应运而生,其主要代表是勒·柯布西耶。在技术美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美学进一步探讨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
2023-09-30
先秦古籍中也从各个方面论及器物之用,总体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图二十一大三棱尖状器(丁村人)第一,民生之用。民生之用主要强调器物在满足民众生计、生活方面的基础作用。《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2023-09-30
[1]徐恒醇.开拓现实世界的审美王国——国外技术美学研究概况[J].文艺研究,1986(6).[2]李砚祖,张道一.先秦诸子工艺思想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1987(4).[3]戴吾三,高宣.《考工记》的文化内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徐飚.观象制器[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9(2).[5]徐飚.周易“贲”卦美学思想探析[J].浙江工......
2023-09-30
又由于这些看法和与器物制作密切相关的礼乐文化分不开,因此又产生了本书后面将要讲到的和先秦各派哲学相联系的先秦设计美学。先秦各家各派直接详细论及礼乐文化的哲学按它们产生的时间先后,可以划分为五大系统。所谓礼乐文化,首先要有“礼”,其次要有与“礼”密切相连的“乐”。......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