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德行观:修身比德与设计美学

德行观:修身比德与设计美学

【摘要】:前文已经论述器显人道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器以比德,即器物的设计和使用引导人们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近则修身远则齐家治国的目的。这种修身比德的德行观主要体现为:1.君子比德于玉器以比德中最典型的就是“君子比德于玉”。玉因此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不仅男子以服饰比德,女子的服饰也与妇德联系起来。

前文已经论述器显人道的另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器以比德,即器物的设计和使用引导人们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近则修身远则齐家治国的目的。这种修身比德的德行观主要体现为:

1.君子比德于玉

器以比德中最典型的就是“君子比德于玉”。据《礼记·聘义》所记载,子贡曾问孔子何以“贵玉而贱珉”,孔子回答不是因为玉少而珍贵,而是因为“君子比德于玉”:“夫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粟,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141]孔子认为玉本身的色泽、质地、纹理等特点可以与君子的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相比拟,由此获得君子的重视。《荀子·法行》中也将玉所代表的君子之德归纳为七德(仁、知、义、行、勇、情、辞),《管子·水地》将其归纳为九德(仁、知、义、行、洁、勇、精、容、辞),受这种观念的影响,玉佩是君子服饰中最重要的配饰之一,没有特殊原因,必须佩玉。如《礼记·玉藻》所说:“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旋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142]这段文字表明古时候的君子必佩玉,右边的佩玉发出的声音像徵声和角声,左边的佩玉发出的声音像宫声和羽声。在路寝门外快步走时音乐演奏《采奇》,进入路门上堂时音乐演奏《肆夏》,转身的时候圆如规,拐弯的时候方如矩,前进的时候身体微俯,后退时身体要微仰,然后佩玉发出锵锵的鸣声。因此,君子在车上就能听到鸾和的鸣声,行走时就能听到佩玉的鸣声,因此,非礼的、邪僻的思想就无从侵入。玉因此具有道德教化的作用。同一个人,场合不同,佩玉也有所不同,世子“君在不佩玉”[143],即太子与国君共处时,不敢佩玉以表德,故去玉以示无德,表明自己的谦卑(如图十八)。

图十八 玉项链(西周孝王)

2.服饰比德

儒家看来,合礼得体的服饰,是君子“修身”的内容之一,古代服饰往往与人的道德修养联系起来,具体而言,服饰比德即以服饰象征道德或将某些服饰的形制用道德标准加以诠释,使穿着衣冠服饰与道德教化统一起来。

图十九 (明)《三才图会》中的深衣

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深衣。古制深衣形制严格,《礼记·深衣》记载:“古者深衣,盖有制度,以应规、矩、绳、权、衡。”[144]“故规者,行举手以为容。负绳抱方者,以直其政,方其义也……下齐如权、衡者,以安志而平心也。五法已施,故圣人服之。故规、矩取其无私,绳取其直,权、衡取其平,故先王贵之。”[145]深衣袖圆符合圆规,象征公正无私;背缝垂直似墨线而领子方正,象征正直不阿;下摆齐平如垂和秤杆,象征志向恒定而处事公正,因此先王很看重深衣(如图十九)。

不仅男子以服饰比德,女子的服饰也与妇德联系起来。据《周礼·天宫·内司服》记载:“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沙。”[146]文中的“六服”即“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其中三种装饰有雉形纹样,称为象服。六服为妇人最尊贵的服装,而且上下连属,都是采用一种颜色,象征“妇德”所提倡的“从一而终”,如郑玄注:“妇人尚专一,德无所兼,连衣裳,不异其色。”[147]又如《诗经·鄘风·君子偕老》讽刺卫国宣夫人宣姜身穿象服,却淫乱不专一,有失妇德:“君子偕老,副笄六珈。委委佗佗,如山如河,象服是宜。子之不淑,云如之何?……”[148]《毛诗序》云:“《君子偕老》,刺卫夫人也。夫人淫乱,失事君子之道,故陈人君之德,服饰之盛,宜与君子偕老也。”[149]孔颖达疏:“毛以为由夫人失事君子之道,故陈别有小君内有贞顺之德,外有服饰之盛,德称其服宜与君子偕老者,刺今夫人有淫秽之行,不能与君子偕老。”[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