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先秦设计美学:道器一体的研究成果

先秦设计美学:道器一体的研究成果

【摘要】:从先秦古籍来看,虽然儒、道两家对于道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是都主张道器是统一的。道器关系的探讨早在《老子》一书中就初见端倪。在此,道器并举,并以“形”为中介联系起来。因此,道器是一体的。“道器”论的出现,虽然并不是专门针对设计而言,但是却与设计是一致的。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道器”论实际上包含了中国古代设计美学的本体论。道器一体,“道”是“器”的本体、内容,“器”是道的显现、形式。

从先秦古籍来看,虽然儒、道两家对于道的看法各有不同,但是都主张道器是统一的。

道器关系的探讨早在《老子》一书中就初见端倪。《老子·二十八章》曰:“朴散则为器。”[45]前文已经论述,朴的原义为木素,就是未经锯凿、雕饰的原木,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是指原木经过雕琢而成为可用之器,但是“朴”在《老子》中还有另一层意义,即道的“无名”状态,“道常无名,朴”。[46]因此,从更深层理解来看,朴就是道自身,“朴散则为器”说明器是道显现的结果。

作为儒家经典的《周易》,最早明确提出道器关系:“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47]这句话即指出了“道”与“器”的区分,更指出了两者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此,道器并举,并以“形”为中介联系起来。何谓形?《系辞上传》开篇即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动静有常,刚柔断矣。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48]由此可知,形即乾坤天地之形象,而“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乾坤阴阳流变的规律,一切“形”都是阴阳构精而生,从这个意义上说,道是“形而上”的,“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49]“器”则是人们根据反映阴阳流变规律的“象”的启示用一定的形来表现的器物,是“道”的具体显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器”是形而下的。因此,道器是一体的。

“道器”论的出现,虽然并不是专门针对设计而言,但是却与设计是一致的。“器”是人对自然物经过加工改造的物质形态,即人的设计作品,而道则是人在造物设计中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以及社会准则。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道器”论实际上包含了中国古代设计美学的本体论。道器一体,“道”是“器”的本体、内容,“器”是道的显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