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设计美学思想脱胎于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土壤。在这种文化影响下的先秦设计美学思想强调以人为本,顺应自然,注重和谐,对于解决当下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富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具体而言:首先,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物的关系,是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而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中,很早就注意到人的主体性问题。......
2023-09-30
器的本义为器皿,据《说文解字》:“器,皿也,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34]与形而上的抽象的道相对,它是具体可感的物质形态,“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35]《周易正义》云:“道是无体之名,形是有质之称。凡有从无而生,形由道而立。是先道而后形,是道在形之上,形在道之下,故自形外已上者谓之道也,自形内而下者谓之器也。形虽处道器两畔之际,形在器不在道也。既有形质可为器用。故云形而下者谓之器。”[36]此言中明确说明有形或无形成为道器最明显的区分,道是阴阳流变的规律,无形无象,而器则是可观可感的具体形质,“形乃谓之器”[37]。
“器”作为有形体的存在者,与通常所说的“物”意思相近,但是区别也十分明显:“物”包括天地万物(自然物和人工物),而“器”专指人工制作物。如老子认为:“朴散则为器。”[38]说文解字曰:“朴,木素也。”[39]木素就是未经锯凿、雕饰的原木,这句话就是说原木经过雕琢而成为器,这说明了器不同于自然物,是人选择自然材料,在自然之物的基础上,通过各种技术工艺加工创制的。
器是人创制的,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满足人的各种需要,因而具有某种功效。《周易·系辞上传》:“备物致用,立功成器,以为天下利。”[40]这句话是说人们制作器物的目的是满足百姓日常生活需要,《老子·十一章》也说:“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41]埏埴糅合陶土做成饮食的器皿,虽然中间是空的,但正是空的部分具有盛物的作用,“有器之用”,这说明器具有某种实用功能。《考工记》中多次涉及器,“梓人为饮器”[42]“庐人为庐器”[43]“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44],以上引文中的“器”具有相同特征:它指某种具体可感的物质形态,而且还是将自然之物经过人工创制的具有功效的物品。
从功能的角度,器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实用之器。包括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的各种日常生产、生活器具。
第二,规范之器。除了满足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以外,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还具有社会属性,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进行,由此形成了一整套的处理人与人相互关系的准则制度,并通过器的形式物化,以规范社会生活。如度量衡、货币和甲骨文等。
第三,象征之器。这一类器主要象征某种观念,如礼器、明器、祭器等。
从设计美学的角度来看,器也是人类生活方式的物质载体。人类的物质生活以及精神生活,都离不开器。器的发明与制作涉及工艺、技术、社会生产力等因素,因此器的进步和广泛使用也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和文化的表征。按照使用器具的不同,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经历了手工工具时代(包括石器时代、铜器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现在正迈进电子时代。每一个时代,随着旧器的改造、新器的运用,人们的社会生活也随之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器具有一种社会文化属性,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乃至思想观念的体现。
有关先秦设计美学思想研究的文章
先秦设计美学思想脱胎于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土壤。在这种文化影响下的先秦设计美学思想强调以人为本,顺应自然,注重和谐,对于解决当下设计所面临的问题富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具体而言:首先,提倡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物的关系,是设计美学的中心问题之一。而中国古代设计美学思想中,很早就注意到人的主体性问题。......
2023-09-30
作为一门学科,设计美学兴起于20世纪初,经历了机器美学、技术美学[30]和设计美学三个阶段[31]。在这种情况下,“机器美学”即研究机器生产时代产品设计的审美规律应运而生,其主要代表是勒·柯布西耶。在技术美学研究的基础上,设计美学进一步探讨设计领域的审美规律。......
2023-09-30
“制器尚象”出自《系辞上传》第十章:“《易》有圣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61]其中,第一种象是“制器尚象”中的象,即卦象,而第二种象才是真正导致器物产生的象。其次,从根本上说,“制器尚象”的造物设计体现了一种模仿思维。......
2023-09-30
《考工记》将造车列为官手工业之首,称“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主题清新、具有生活气息的纹饰,如采桑、攻战、狩猎、宴乐等。一般认为,《考工记》是我国第一部工艺造物专著。它记载了先秦官府手工业的设计、创造工艺和制作规范,并且阐述了一些设计原则,其中的一些设计思想具有重要的美学意义。......
2023-09-30
和礼乐文化相关的先秦各家各派的哲学都有自己的设计美学。下面,大致按照时代先后略述如下:第一,《周易》与设计美学。首先,孔子关于器物设计的思想与他所主张的“礼”“乐”治国分不开。在儒家设计美学中,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要求。总体来看,儒家的造物理想重在维护宗法制社会秩序,并通过器物的纹饰、形式等表现出......
2023-09-30
先秦古籍中也从各个方面论及器物之用,总体看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图二十一大三棱尖状器(丁村人)第一,民生之用。民生之用主要强调器物在满足民众生计、生活方面的基础作用。《左传·成公十三年》:“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2023-09-30
[1]徐恒醇.开拓现实世界的审美王国——国外技术美学研究概况[J].文艺研究,1986(6).[2]李砚祖,张道一.先秦诸子工艺思想研究[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1987(4).[3]戴吾三,高宣.《考工记》的文化内涵[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2).[4]徐飚.观象制器[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1999(2).[5]徐飚.周易“贲”卦美学思想探析[J].浙江工......
2023-09-30
又由于这些看法和与器物制作密切相关的礼乐文化分不开,因此又产生了本书后面将要讲到的和先秦各派哲学相联系的先秦设计美学。先秦各家各派直接详细论及礼乐文化的哲学按它们产生的时间先后,可以划分为五大系统。所谓礼乐文化,首先要有“礼”,其次要有与“礼”密切相连的“乐”。......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