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先秦设计美学研究与车器设计

先秦设计美学研究与车器设计

【摘要】:图十五(宋)聂崇义《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车的设计也蕴含了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商代,车的设计制造有了更大进步,车有独轮、双轮。因此,《考工记》将造车列为官营手工业之首,并指出“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整体看来,先秦时期高度繁荣的造物设计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因而有力地推动了理论层面的探讨,产生了我国第一部专门工艺专著——《考工记》。

图十五 (宋)聂崇义《三礼图》中的周王城图

车的设计也蕴含了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从文献记载来看,夏代以前就已经开始造车。《左传·定公元年》:“薛之皇祖悉仲居薛,以为夏车正。”[25]悉仲是夏代著名的造车能匠,能制造出高水平的车子。商代,车的设计制造有了更大进步,车有独轮、双轮。西周时期,与礼制的充分发展相适应,车的分类越来越具体,据《周礼·春官·巾车》记载,官府用车有“王之五路”(玉路、金路、象路、革路、木路)、“王后之五路”(重翟、厌翟、安车、翟车、辇车)、“王之丧车五乘”(木车、素车、藻车、駹车、漆车)、“服车五乘”(夏篆、夏缦、墨车、栈车、役车)。[26]所有四大类别的车子,又因其用途和礼制的要求,在制作的形式和装饰上各细分为五种,其制作方法很复杂。因此,《考工记》将造车列为官营手工业之首,并指出“一器而工聚焉者,车为多”。[27]又提出“车有六等之数”[28]。并详细记载了车的六个不同等级的各种尺寸,都是以使用者的身体尺度为标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与现代设计美学中的人体工学有相同之处。在谈到车的整体形象时,又说道:“轸之方也,以象地也;盖之圜也,以象天也。”[29]这体现了中国古代设计美学十分重视的“象天法地”设计原则。

整体看来,先秦时期高度繁荣的造物设计实践中蕴含着丰富的设计美学思想,因而有力地推动了理论层面的探讨,产生了我国第一部专门工艺专著——《考工记》。此外,由于在中国的历史条件下,自古以来,器物设计就是与中国的思想文化伦理道德政治理想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绝不是一个只与工匠有关的单纯技术问题,这又使先秦诸子百家曾反复讨论过的“道”与“器”、“文”与“质”、“器”与“用”,以及“象”与“意”等重大哲学问题,都可以通向器物设计问题,为中国古代设计美学的探讨提供了博大精深的哲学美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