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先秦设计美学思想研究:揭秘古代设计艺术

先秦设计美学思想研究:揭秘古代设计艺术

【摘要】:设计[16]一词最早可以追溯至拉丁文designave,指的是“徽章、记号”。从古典到现代的数百年间,design词义的重点也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生变化。15世纪前后,意大利语的disegno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disegno一般理解为“描绘”,15世纪的绘画理论家兰西洛蒂认为绘画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描绘、色彩、构图以及创意。广义的disegno则指艺术家心中的创作意念。[18]18世纪,design的词义一般仍然用于艺术领域。[22]Design学科的名称是由日本传入中国的,最初被译为“图案”。

设计[16](design)一词最早可以追溯至拉丁文designave,指的是“徽章、记号”。从古典到现代的数百年间,design词义的重点也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生变化。

15世纪前后,意大利语的disegno(音译“迪塞诺”)有狭义和广义两种含义。狭义的disegno一般理解为“描绘”,15世纪的绘画理论家兰西洛蒂(Francesco Lancilotti)认为绘画的四个基本要素是描绘(disegno)、色彩(colorito)、构图(compositione)以及创意(inventione)。广义的disegno则指艺术家心中的创作意念。这是因为早期西方艺术观念深受古希腊柏拉图思想的影响,柏拉图认为存在三个世界:理念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理念世界是第一性的,最根本的;现实世界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只是理念世界的摹本;艺术世界更不真实,又是现实世界的摹本。因此,从根本上说,艺术创造就是模仿世界的本体——理念。于是,艺术家的创作就与“理念”密切联系起来。17世纪,佛罗伦萨艺术史家巴尔迪努奇(Balldinucci,约1624—1669年)将广义的disegno定义为“以线条的手段来具体说明那些早先在人的心中有所构思,后经想象力使其成形,并可借着熟练的技巧使其现身的事物”[17]。“它也左右了布局,以及线条和明暗层次的构成,由它决定何处需要设色,或运用其他方式,而这些方式实则是再现一件已经(在心中)完成的作品。”[18]

18世纪,design的词义一般仍然用于艺术领域。初版《大不列颠百科全书》(1786年)对desgin的解释是:“所谓design是指艺术作品的线条、形状在比例、动态和审美方面的协调。在此意义上,desgin和构成同义。可以从平面、立体、色彩、结构、轮廓的构成方面加以思考,当这些因素融为一体时,就产生了比预想更好的效果……”[19]

工业革命以后,现代意义的设计观念由此确立起来,与工业生产密切相关,工业设计成为现代设计的主体。国际工业设计学会(ICSID)将“工业设计”定义为:“就批量生产的工业产品而言,凭借训练、技术知识、经验以及视觉感受而赋予材料、结构、构造、形态、色彩、表面加工以及装饰以新的品质和规格,叫做工业设计。”[20]但是,工业设计并不等于设计的全部,现代设计的范围要广泛得多,著名美籍华裔设计理论家王受之认为:“所谓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方面,即(1)计划、构思的形成;(2)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3)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21]

以上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各有侧重,但是基本上都是围绕外在的形式与内在的创作意念两个领域而展开。或强调外在的形式,如材料、色彩、结构、轮廓等形式因素的合理安排;或强调内在的创作意念,如计划、构思等。[22]

Design学科的名称是由日本传入中国的,最初被译为“图案”。[23]当时包括以纹样为主的平面图案和以器物为主的立体图案,自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图案学”从艺术思维、构想、创意到具体方法和表现形式,建构了一个较完整的理论体系[24]但是,由于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专业是染织、陶瓷和印刷,往往把纹样称为图案,久而久之,“图案”的词义缩小为纹样描绘的技法,沦落为一门技法课。20世纪50年代,我国用“工艺美术”这个词来取代“图案”。“工艺美术”由“工艺”一词发展而来,“工艺”沿袭古代的“百工之艺”,以手工艺为特点,通常与绘画、雕塑建筑书法等并列。近代,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出现,“工艺美术”的内涵也随之扩大,“工艺”也可指工业生产中对于物质原料或半成品的加工技术。但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将“工艺美术”划归手工业部门管理,并且成立了一个“工艺美术系统”,把更广泛的工艺美术特别是机器生产的日用工艺排除在这个系统之外,于是,“工艺美术”被误解为专指手工艺与特种工艺。1997年,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中,用“设计艺术学”取代了“工艺美术学”,1998年,工艺美术本科招生的名称也相应地改为“设计艺术”,“设计艺术”成为正式的学科名称。

从最初的“图案”到20世纪50年代的“工艺美术”,再到现在的“设计艺术”,虽然名称有所变化,但实际上是同一学科,只是研究角度随着时代变迁而转化[25],其本质都是指人类的一种造物活动,是人类为实现特定目的而进行的设想、规划、方案等。“造物”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伟哉夫造物者,将以予为此拘拘也!”[26]在此,庄子赞颂天地化生万物的伟大与神奇,造物者为天地,所造之物也并非局限于人工物,而是自然界的一切存在物。张道一先生借用“造物”一词来阐明设计艺术的本质:“我们这里所指的‘造物’,是人造之物,也就是古代所谓‘物曲有利’——以各种物质材料,改变其形,偏重其利,而制成的器物。人造物与自然物相对称,但一般的人造物以自然物为基础。”[27]张道一先生认为造物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现。在人类主动改造自然事物的实践中,体现了最本质的人与物的关系,造物(即艺术设计)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是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在本质上,是一种艺术的创意行为。[28]从造物这一本质出发,现代工业设计与古代手工业时代的设计在形式上虽然有区别,但是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两者的区别在于现代设计的基础是现代大工业生产方式,“制造”与“设计”相分离,而手工业时代的设计的基础是手工艺,“制造”与“设计”往往合一,设计者即手工艺人同时也就是产品的制造者、完成者,但究其实质,两者都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结合,艺术与科学技术的结合,只是在速度、数量、规格和制作技术上有明显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