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通史第二卷:秦汉三国时期的散文、歌、诗、刺、谚、谥

四川通史第二卷:秦汉三国时期的散文、歌、诗、刺、谚、谥

【摘要】:巴蜀地区,目前还没发现先秦时的散文,迄至汉代三国,出现许多名篇,对后世影响极深。该文详尽地规定了所购奴僮一年四季、一日早晚的各种差役,为了解汉代四川社会、经济、民俗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汉代巴蜀民间歌、诗、刺、谚、谥之风适应了当时的地方察举和朝廷征辟制度。它歌美德、颂廉洁、贬奸谗、挞贪污,对遏制邪恶、维护百姓利益、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意义,实际上也是人物品评习俗中的一部分。

巴蜀地区,目前还没发现先秦时的散文,迄至汉代三国,出现许多名篇,对后世影响极深。司马相如的《报卓文君文》《喻巴蜀檄》《难蜀父老》等,扬雄的《酒箴》《州箴》《官箴》,皆系不朽之作。

西汉王褒《僮约》,是一篇盟约性的散文。该文详尽地规定了所购奴僮一年四季、一日早晚的各种差役,为了解汉代四川社会、经济、民俗提供了极宝贵的资料。该文文笔朴素,平易近人,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是我国第一篇白话文散文,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

诸葛亮的《出师表》,是一篇奏疏性的散文。建兴五年(227),诸葛亮率军离成都,准备北伐。临出师前上疏后主,希望后主能继承大业。该文文字简练、朴素,情真意切,苦口婆心,发人深省。

汉晋时期,巴蜀民间多用“歌”来赞美一些人事。如巴郡人陈禅,东汉安帝时为司隶校尉,严明正直,当时西域禅国来朝廷表演吐火、自肢解、易牛马头等魔术,独陈禅不视,京师称誉,于是巴人歌曰:“筑室载直梁,国人以贞直。邪娱不扬目,枉行不动身;奸轨避乎远,理义协乎民。”顺帝时泰山人吴资为巴郡守,屡获丰年,民歌之曰:“习习晨风动,澍雨润乎苗,我后恤时务,我民以优饶。”吴资外调,民众思慕,又歌曰:“望远忽不见,惆怅尝徘徊,恩泽实难忘,悠悠心永怀。”东汉蜀郡太守廉范,特垂惠爱,百姓歌之曰:“廉叔度,来何暮,来时我单衣,去时重五绔。”南安(今乐山)人费贻,公孙述时漆身装疯避世,破灭公孙述后,出任合浦太守,蜀中歌之曰:“节义至仁费奉君,不仕乱世避恶君。”

秦汉时巴蜀人民好以诗表达心怀。如:赞美巴地者:“川崖堆平,其稼多黍。旨酒嘉谷,可以养父。野惟阜丘,彼稷多有。嘉谷旨酒,可以养母。”祭祀之诗:“惟月孟春,獭祭彼崖,永言孝思,享祀孔嘉,彼黍既洁,彼牺惟泽,蒸命良辱,祖考来格。”人民思治之诗:东汉末年,牧守自擅,人心思治,作诗曰:“混混浊沼鱼,习习激清流,温温乱国民,业业仰前修。”赞美地方俊秀之词:巴郡人严王思东汉时为扬州刺史,惠爱在民,巴郡太守应季先作诗赞曰:“乘彼西汉,潭潭其渊,君子恺悌,作民二亲,没式遗爱,式镜后人。”

图10-22 成都出土汉代铭文铜镜

四川汉镜资料极富,许多有铭,往往是诗句,现择录几件。连弧纹镜:“青羊作竟(镜)大毋份,巧工刑之成文章,左龙右虎辟不羊(祥),朱鸟玄武顺阴阳,长保二亲乐富昌,寿蔽金石如侯王,贵未央。”昭明镜:“内清以昭明,光乎日月”或“内清以昭明,光象乎日月”。连弧纹镜:“冻冶铜华清而明,以之为镜宜文章,延年益寿辟不羊(祥),与天无亟日月光,长乐未央。”神兽镜:“青羊作竟(镜)四夷服,多贺国家人民息,胡虏殄灭天下复,风雨时节五谷熟,长保二亲得天力。”

汉代巴蜀民间流行以诗歌形式讽谏当权执政者。东汉安帝时,几任巴郡太守多失道,不得人心,于是人们讽之曰:“明明上天,下土是观,帝选元后,求定民安;孰可不念?祸福由人;愿君奉诏,惟德日亲。”

汉代巴蜀民间流行以诗歌形式“刺”贪官污吏。如果“诗”还带有规劝之意的话,“刺”就明显用于鞭笞。孝桓帝时,河南人李盛为巴郡郡守,贪财重赋,民众“刺”之曰:“狗吠何喧暄,有吏来在门;披衣出门应,府记欲得钱;语穷乞请期,吏怒反见尤;旋步顾家中,家中无可与;思往从邻贷,邻人已言匮;钱钱何难得,令我独憔悴。”

中郎将尹就伐羌,扰动益部,百姓谚云:“虏来尚可,尹将杀我。”东汉时成都人柳宗(字伯骞)为州郡右职,务在进贤,州里为谚曰:“得黄金一笥,不如为伯骞所识。”

秦汉谥法一般只能官谥,巴蜀地区是我国最先出现私谥之地。广汉郡新都人杨厚,为东汉著名学者,晚年在家教学,门生多达3000余人,83岁时卒于家,乡人谥曰“文父”。东汉郪人王稚,长期在家教学,官府多次征辟其出仕皆不赴任,81岁卒,门人录其本行,谥曰“宪父”[93]

汉代巴蜀民间歌、诗、刺、谚、谥之风适应了当时的地方察举和朝廷征辟制度。其次,它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百姓的心声。它歌美德、颂廉洁、贬奸谗、挞贪污,对遏制邪恶、维护百姓利益、维护社会秩序,有一定积极意义,实际上也是人物品评习俗中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