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道陵道教创始于东汉桓帝时代的张道陵[2]。观此,便知张角的天师道,是属于符箓一派。不过张角一派,其传不如张道陵一派之盛,所以道陵一派竟成为日后正统派的道教。以上两派,都是教匪,都属于符箓派,拿宗教的力量,去笼络愚民,所以五斗米道又叫做米贼,张角一派又叫做黄巾贼或蛾贼。这两派在当时并不曾正式形成为道教,道教的正式确立还是以后的事。......
2023-08-17
图10-8 鹤鸣山张道陵像
在道家思想、原始巫术和“巴蜀文化”的长期孕育下,东汉时期,在西蜀诞生了我国最重要的土著宗教——道教。当时它自称“正一盟威之道”,简称“正一道”,又称“天师道”,因该教崇拜五方星斗及入道者需交五斗米,又俗称“五斗米道”;官府则称其为“米巫”、“米道”、“米贼”、“鬼道”等。正一道是我国早期道教的一个大派,它曾为外地道教的发展树立了榜样,奠定了教义,输送了骨干。
道教创始人张陵(又名张道陵,或称张天师、正一真人、祖天师等),沛国丰(今江苏丰县)人,明帝时曾任巴郡江州(今重庆)县令。汉顺帝时,因厌恶当时的腐败政治,痛恨豪族经济,毅然率家人弟子等到西蜀鹤鸣山(今属大邑县)修道。他在道家学说、原始巫术和传统的“巴蜀文化”的基础上,奉我国早期道家代表老子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文为经典,又著《灵宝》、《天官章本》、《黄书》等道书24篇,创建了正一道的道书、教义、教仪和教规,通过教授教义、施法、教武等途径发展了一大批骨干,一时名震西蜀。当时在豪族经济的支配下,广大中、下层知识分子在政治上受到排挤、打击,在经济生活中遭到盘剥压榨,便纷纷赴鹤鸣山拜师学道。于是,张陵把弟子们按地区分为二十四治:
在当时蜀郡内有阳平山治(今彭州九陇,传张衡逝于此地,又称“嗣师治”)、鹿堂山治(今绵竹)、鹤鸣山治(今大邑)、漓沅山治(今彭州九陇)、葛山治(今彭州九陇)、玉局治(成都南门)、主簿治(今蒲江);
在当时广汉郡内有庚除山治(今绵竹县西)、秦中治(今德阳市城区东)、真多治(今金堂地)、昌利治(今金堂地)、隶上治(今德阳市城区东);
在犍为郡内有涌泉山治(今遂宁)、稠梗治(今新津)、北平治(今彭山县)、本竹治(今新津)、平盖治(今新津)、平冈治(今新津);
在越嶲郡内有蒙秦治;
在巴西郡内有云台山治(今苍溪);
在汉中郡内有浕口治、后城山治、公慕治;
在京城洛阳为北邙山治。
这二十四治实际上是二十四个教区。其中以阳平、鹿堂、鹤鸣三治最重要,阳平治最大。教区与行政区域相结合:
巴郡教区,以张修为首领;
汉中郡教区,以张鲁为首领;
犍为郡教区,以张普为首领,后继者为陈瑞;
广汉郡教区、蜀郡教区,以马相、赵祗为首领。
总的看来是以成都平原为中心,以西蜀最集中,次为汉中地区。张陵自称“天师”,为最高教主,在每个教区设治头大祭酒、祭酒、奸令、鬼吏等,统帅教徒“鬼卒”、“鬼兵”。凡入教者,交五斗米,参加其活动,即可受到正一道组织的保护。
这在当时那种豪族势力横行乡里,官吏军队鱼肉百姓,匪盗随时骚扰,日常生活毫无安全保障的背景下,对一般百姓确有吸引力。当时百姓多以“户”为单位,集体参加正一道。仅在张陵时期,已“弟子户至数万”。部分地区,正一道还率领教徒打富济贫,将豪族地主的财产、田地等分给教徒耕种。如顺帝末年(公元144年前后),巴郡人服直,聚众起义,自称“天王”。从其自称“天王”的情况看,应与早期道教有关;桓帝永兴二年(154),蜀郡李伯在山区自称老子后裔,组织一批农民欲举行武装起义,被政府捕杀。从其自称老子后裔的情况看,也应与早期道教有关。四川芦山东汉《樊敏碑》说“季汉不祥,米巫凶虐,陷附者众”。“鬼卒”家人的红白喜事等都可受到宗教组织的关注和支持。
《隶续》卷3载《米巫祭酒张普题字》:
熹平二年三月一日,天表鬼兵胡九,(阙二字)仙历道成,玄施延命,道正一元,布于伯气。定召祭酒张普,萌(盟)生赵广、王盛、黄长、杨奉等,计分谕受《微经》十二卷。祭酒约施天师道,法无极耳。[24]
该文说:天师道的“鬼兵”胡九死了,祭酒张普亲率“萌生”赵广、王盛、黄长、杨奉等为其施法。
“鬼卒”及其家人病了,则令其思过,写出有生以来所犯的各种过错,投于水中,并与神发誓而盟,不得复犯。
正一道天师、祭酒实行世袭制。光和元年(178)前后,张陵死,其子张衡承其业,称“嗣师”。当时汉政府曾征张衡为郎中,不就。光和二年(179)正月十五,张衡死,其子张鲁承其业,称“系师”。张陵“天师”、张衡“嗣师”、张鲁“系师”,合称“三师”。
中平元年(184),黄巾起义时,巴蜀的正一道各支系、各教区也都参加了起义。其中声势较大的主要有巴郡的张修部、犍为郡的张普部及蜀郡的张鲁部。北方的黄巾军因官府的残酷镇压,在经过约九个月的浴血奋战后便告失败,但巴蜀的起义军却较好地保存了实力。
中平五年(188)三月,蜀中又爆发了以马相、赵祗为首的“黄巾”起义。义军很快攻下益州刺史部所在地雒县,捕杀州刺史郗俭,又攻下成都、江州、阆中等城。义军很快发展到10余万人。最初,张鲁部、张修部也参加了这次起义。但马相攻下成都后,便自称“天子”,违背了教义,并将自己置于其他教区首领地位,特别是置于“系师”张鲁之上。张鲁、张修即率部退出观望。马相孤军作战,在短短几个月内便败于地方豪族势力。张鲁、张修部却与豪族势力达成妥协,又一次保存了实力。
中平五年(188),刘焉入蜀为益州牧。他为了割据益州,也为了摆脱益州豪族势力的控制,对蜀中道教势力采取了拉拢利用的政策。他躬身自奉道教,将张鲁的母亲迎于府中,率妻女师事之,称五斗米教徒为义民(官府一般称其为米巫、米妖、米道、米贼和鬼道等)。张鲁、张修则欲利用官府与豪族势力相抗,也主动配合刘焉。当时,汉中太守苏固对刘焉的割据行动有所抵制。初平二年(191),刘焉正式策命张鲁为督义司马,命张修为别部司马,令二人率部下去攻打汉中。二张也正欲谋取一个根据地,便率领教徒,里应外合,很快袭取了汉中。此后八九年间,二张共同治理汉中。刘焉为了摆脱朝廷的控制,又命二张烧毁栈道,断绝交通,捉杀过往使者,中断朝廷与益州的联系。同时,刘焉却上书朝廷,说“米贼”断绝了交通,今后难以与朝廷联系,准备割据。兴平元年(194),刘焉死,其子刘璋接任益州牧。张鲁等因刘璋软弱无能,对其不够尊敬,“稍骄于汉”。这时,巴郡的一些少数民族部落首领如杜濩、朴胡、袁约等又率族人前往汉中投靠张鲁。张鲁势力迅速扩大。建安五年(200),张鲁袭杀张修,兼并其部众,单独控制汉中。
张鲁在汉中,以五斗米教的教义教法统治人民。当地民众也争相入教,入教者需交五斗米。张鲁吸取了马相失败的教训,仍自号“师君”,为总首领。凡入教者,最初名“鬼卒”,可为一般兵丁差人,其头目名“祭酒”,属小吏性质;其首领为“治头大祭酒”。鬼卒、祭酒,说话、办事以诚实信义为首要,为奖罚的标准。此外,不另置官吏系统。张鲁对百姓实行宽惠的统治。各祭酒在自己的辖地(约当一乡?)内设置一义舍于路边,内放米肉,旅行经过者可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免费自取,教义认为,多取多占就会生病。凡犯法者,先原谅三次,然后行刑。当地百姓及附近地区的许多少数民族,都认为这种统治制度很简便,趋附者日渐增多。
张鲁单独控制汉中后,不再接受益州牧的节制,成了名副其实的割据政权。益州牧刘璋杀了张鲁的母亲和弟弟,并派遣庞羲等带兵多次前往攻打汉中,不克。此后,张鲁与刘璋间一直处于武装冲突状态。建安十六年(211),刘璋请刘备入蜀帮助攻打张鲁;不久,张鲁也将新近投奔的大将马超派往前线,欲夺取西蜀。张鲁虽割据一方,但并无称王称帝的野心。汉中百姓曾从地下挖得汉宁王玉印,部属欲尊张鲁为汉宁王,被拒。他还多次遣使到朝廷上表进贡。当时朝廷为曹操所控制,一时也分不出兵力对付汉中,便委任其为镇民中郎将,领汉宁(即汉中)太守。
张鲁割据汉中期间,曾做《老子想尔注》一书,较系统地阐述了道教教义的纲领和具体内容。建安二十年(215),曹操怕刘备夺取汉中,便亲率大军先行攻打汉中。曹操刚至阳平关,张鲁便欲降,鲁弟张卫主战,便领数万人拒关坚守,但很快被曹军攻破。张鲁再次准备出降,其功曹阎圃又劝其暂时外逃。张鲁临逃时,有人劝其烧毁宫室仓库,但他却认为:“我现在出走只是避其锋锐,并无抵抗之心。宫室仓库本应属朝廷所有。”他命人将仓库封藏好后才外逃。曹操进入南郑后,对张鲁的做法甚为赞许,加之张鲁本有降意,便派人劝降。张鲁带领家人、徒众、部属等投降曹操。曹操拜鲁为镇南将军,封为阆中侯,食邑万户(此为虚封,当时阆中为刘备控制);将其带回邺城,用贵客礼节对待他;又封鲁的五个儿子及阎圃等为列侯,娶鲁女为儿子曹宇之妻。随着张鲁及其部众的北迁,五斗米教开始在北方传播。建安二十一年(216),鲁死,葬于邺城之东郊。
“正一道”和传统的“巴蜀文化”有着明显的承继关系。如早期道教认为人死后可羽化成仙,便与“巴蜀文化”的传统灵魂观念、有关远古传说相一致。正一道在道教各派中最先使用符箓,并用其作解除、厌胜、镇邪等方术;其符箓的形式、构成用法、意义,甚至方术仪式都是在“巴蜀符号”、“巴蜀符号印章”的基础上发展而成。
图10-9 乐山东汉崖墓的佛像
有关四川通史.卷二,秦汉三国的文章
张道陵道教创始于东汉桓帝时代的张道陵[2]。观此,便知张角的天师道,是属于符箓一派。不过张角一派,其传不如张道陵一派之盛,所以道陵一派竟成为日后正统派的道教。以上两派,都是教匪,都属于符箓派,拿宗教的力量,去笼络愚民,所以五斗米道又叫做米贼,张角一派又叫做黄巾贼或蛾贼。这两派在当时并不曾正式形成为道教,道教的正式确立还是以后的事。......
2023-08-17
金文是预先雕刻在陶范上再铸出来的,也有少数则是铜器铸好后直接刻上的。又如“文”字在甲骨文中常写成、,表示花纹,西周早期金文中还写成等,到西周晚期就简化为了。殷周的青铜器,早在汉代就已不断出土,为学者所研究,包括金文在内,早已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到现在为止,青铜器上的金文发现的不同单字约有3000个,其中约有近2000个能正确释读。......
2024-01-26
第一节修道之概念及其意义广义而言,儒释道三家皆属于修道思想的范围,它们都不是关于外在对象的知识系统,而是关于主体生命的修养的境界形态的学问。全面考察修道与内丹之异同,是本章最后一节的任务,这里只略述修道的概念。但这是一个虚假的问题,因为修道并不意味着以对象化的方式去对道有理性的认识,修道只是意味着超越对象化的二元认知方式,在存在的层面上达到一种超越知识的无分别境界。......
2024-05-04
来凤县传统村落受佛教和道教文化影响较大,同时存在祖先崇拜、自然崇拜等原始宗教因素,1949年以来,宗教慢慢淡出村庄人们的生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科学知识普及到传统村落,科学精神深入村民人心,宗教开始退出人们生活,宗教意识开始淡化。通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村民的法治意识提高了,现代法治逐步普及。......
2023-10-19
福建人讲中原的话,不令人奇怪吗?因为这些方言与中原有着密切的乡土关系,也就是说,福建方言是从中原带来的古汉语,所以福建方言又被说成是河洛话。特别要提到,福建方言中的闽南话,其流行地区大大超过福建范围,台湾省的大部分地区、浙江省的温州、江西省的东部,广西、四川的一些地区,都讲闽南话,海南省方言、广东潮汕方言,也属于闽南话体系。此外,东南亚华侨、华人中,讲闽南话人数亦相当的多。这些主要与福建移民有关。......
2023-11-18
原始道教形成于东汉晚期,开始时流行于民间,往往被用来发动反政府起事。此为研究道教的重要资料。这些改革使道教更加成熟。道教徒的最高目标,就是活着成仙,而不是死后回到神的左右,这与其他宗教思想形成了鲜明的反差。道教追求的是现世的解脱而不是来世超生。统治者看重的是道教能够积极引导人们向善,在民众中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和吸引力,所以予以承认和支持。......
2023-08-31
喝咖啡也是你每天做的最具殖民性质的事情——除了给你的车加油。由于殖民主义,咖啡豆成了一种全球性的产品。从16世纪开始,咖啡由一种来自埃塞俄比亚和也门的本土作物发展成与帝国主义观念和新社会精英文化联系在一起且面向全球的农产品。人们很容易将这种咖啡殖民化的现象看作一种在世界地图中某些巨大的“风险”板块上进行的全球农作物游戏。但这忽略了咖啡生产中固有的人为因素。......
2023-06-28
泰山刻石书法的源头可追溯到大汶口文化遗址出土陶器上的象形文字。[1]现存泰山刻石虽然没有发现象形文字,但书界一致认为大汶口出土的象形刻纹,系中国书法艺术的渊源之一。据现代学者研究,原始社会晚期的岩画符号、陶器刻划符号以及八卦符号等,均被认为与汉字的起源有联系。......
2023-10-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