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9-51937年文井江简图《华阳国志·蜀志》说李冰:“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水经·江水注》说李冰:“又穿羊摩江,灌江西。”羊摩江“自湔堰上分穿”,表明了羊摩江分水口的位置,也反映出当时的技术水平。李冰等以“羊摩”给此人工渠命名,是为了纪念鼓励氐人的功勋。李冰“通笮道文井江”与“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实际上是同一水利工程。......
2023-09-30
图9-7 都江堰二王庙
西汉时期,蜀郡太守文翁曾在蜀中大兴水利。文翁,名党,字翁仲,西汉庐江舒县(今安徽庐江西)人。关于文翁任蜀郡守的年代,《汉书·地理志》说:“景武间文翁为蜀守。”按景帝在位15年(前156~前141),即文翁大约在公元前156年至公元前135年担任蜀郡守。文翁在蜀中兴学化教,名著正史。
《华阳国志》说:西汉“孝文帝末年,以庐江文翁为蜀守,穿湔江口灌溉繁田千七百顷”。这一记载补充了正史的不足。以后有关文翁穿湔江口的各种文献记载,莫不本于此。
《水经·江水注》说:“江北则左对繁田,文翁又穿湔溲以灌溉繁田一千七百顷。”江北,指郫江北。
《水经·江水注》又说:“江神尝溺杀人。文翁为守,祠之,劝酒不进,拔剑击之,遂不为害。”
《蜀中名胜记》“灌县”条引《永康军志》说:“汉文翁为守,穿湔江,水堰流以灌平陆,春耕之际,需水如金,号曰金灌口也。”
《灌县志·舆地书》“浦阳河”条下也说:“是为外江,即古湔江也。”
关于这“穿湔江口”,主要有二说:
湔江即今蒲阳河。秦汉时期的湔江,本指今都江堰上游的白沙河。白沙河入岷江,岷江内江又分出柏条河,故柏条河亦有湔江之称。湔江口,《水经注·江水》作“湔溲”。“穿湔江口”指开蒲阳河。蒲阳河下流为青白江。青白江有二源,一为蒲阳河,一为自彭州关口流出的青白江。文翁率领蜀地人民自今都江堰市东门分湔江东北流,过蒲阳镇,转而东南流入彭州界,在丽春乡与青白江合,灌溉今都江堰市东部及彭州、新繁大片田地。这一带在汉代大部分属繁、郫二县地。这一工程建成后,当时就可灌溉农田1700顷。
另一说认为湔江即从彭州海窝子流出之水,原系直入沱江,文翁自关口下引渠分道,故为“穿湔江口”;文翁时今青白江还未上通都江堰灌口;今青白江与灌口间的工程系后人所为[23]。
从“溉灌郫、繁田千七百顷”所涉及郫县在西汉早中期的辖地看,这“穿湔江口”只能是开凿蒲阳河。文翁在治水之前,为了动员、鼓动群众,也像李冰那样,举行了一番祭神仪式,或进行了斗杀水神的象征性表演。文翁“穿湔江口”后,当时就解决了1700顷土地的灌溉问题,使1700顷旱地变为水田,正因如此,汉晋时期,蜀人习称“郫、繁为膏腴”。
蒲阳河即文翁所穿湔江,自灌县太平堤下鱼嘴与柏条河分水后东北流,再折向东南流入彭州,与由关口流出的湔水(又称青白江)相会于石坝子。这一段人工河流就是湔江,即所谓“穿湔江口”或“金灌口”。它完全不同于发源于彭州玉垒山东南麓的自然河流湔水。
繁江为郫江支流,为今毗河、青白江上游之一的前身。它现在为柏条河的下游,进水口在郫县石堤堰下,经郫县、金牛区、新都、青白江、金堂,在赵镇入沱江,全长65.6公里。《华阳国志》说文翁“穿湔江口灌溉繁田千七百顷”。《元和郡县志》卷32:“新繁县,本汉繁县地,属蜀郡,因繁江以为名也。周改为新繁,隋开皇三年省,武徳三年分广都县地重置。”《蜀中广记》卷51:“新繁县,秦曰繁,以界有繁江也,谓之繁田,蜀姜维徙凉州降胡于繁,迁其民于新县,故曰新繁。”古代繁江相当一部分为人工开凿,也利用了较多的自然河床段。繁江经新繁,入新都,至金堂峡口入沱江,为沟通岷、沱两大水系的通道,古称“东别为沱”,亦称沱江,是当时新繁、新都等城市的重要水源工程,也是成都“二江”系统分洪减灾,保护成都不被水淹的一条极为重要的泄洪通道。综观这一地区的水利建设资料,该人工渠的开凿时间,不会晚于汉代,可能与文翁“穿湔江口,溉灌郫、繁田千七百顷”,在这一带大兴水利的背景有关。汉、唐、宋成都的高度繁荣,水灾较少,与这一泄洪通道关系密切。
历史上,青白江上游有两个水源,一为接纳上游洪水形成的自然排洪河道,一为繁江。宋之前,青白江又名繁江。
有关四川通史.卷二,秦汉三国的文章
图9-51937年文井江简图《华阳国志·蜀志》说李冰:“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水经·江水注》说李冰:“又穿羊摩江,灌江西。”羊摩江“自湔堰上分穿”,表明了羊摩江分水口的位置,也反映出当时的技术水平。李冰等以“羊摩”给此人工渠命名,是为了纪念鼓励氐人的功勋。李冰“通笮道文井江”与“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实际上是同一水利工程。......
2023-09-30
为对抗曹魏,益州府官员们也为刘备登基称帝,紧急活动起来。与此同时,各地官吏纷纷称本地出现祥瑞之物,为刘备称帝做舆论准备。李严抓住这一自然现象,广造舆论,动员蜀国各大臣签名刻碑,又建庙铸鼎[18],为刘备正式称帝立下大功,取得了刘备的信任。擅长谶纬学的谯周,在这一时期承担了一个特殊使命,便是从古籍、从历史、从谶纬学的角度找出刘备称帝的若干依据。一些益州土著则认为刘备不宜马上称帝。......
2023-09-30
从全国形势看,在刘秀攻打隗嚣的过程中,占据今甘肃北部地区的窦融,已归附汉政府,并多次出军助汉;其实力较小,所控地区经济、文化较落后,刘秀并不把他放在眼中。北方卢芳,眼见形势不利,便勾结匈奴以自保。汉军进,他则北退大漠,汉军退,他则进兵骚扰,短期内尚无制策。刘秀平蜀,势之必然。公孙述的战略部署是:他坐镇成都,居中指挥。......
2023-09-30
僰道为联系巴蜀与滇、黔的要道之一。僰道(经安边)—渡金沙江—沿横江河谷—(庆符)—取五尺道、石门—南广。所谓“五尺”,只是一种粗略的说法,形容路窄,可人行、牲口行走罢了,多数路段不能通车。为了专力对付匈奴,武帝又撤回僰道以南的“吏”,不久又“平南夷为牂柯郡”,此道复通。......
2023-09-30
司马迁说成都“二江”“溉田畴之渠以亿万计”。他所见的“二江”灌溉网,包括李冰以后至武帝前的成就。此后通过百余年的建设,特别是“文景之治”,都江堰灌区人口大幅度增加,农作普遍向精耕细作发展,溉田畴之渠逐步密如蛛网,以致使司马迁感到数不胜数了。升仙水是沙河的前身。秦、西汉早期,还在成都北郊约10里处开凿、修筑了一座堰,名始昌堰。升仙水为该堰的人工渠。同治《成都县志·山川》说:“升仙山在县北十里。”......
2023-09-30
秦至蜀汉,巴蜀丧葬习俗五彩缤纷。许多新的丧葬制度、墓葬类型又迅速兴起。这一时期发现的较重要的有成都东北郊大湾村、大安村的部分墓葬,成都北郊洪家包的第二类墓及木椁墓,凤凰山木椁墓,巴县冬笋坝部分长方坑墓和方坑墓,绵阳双包山汉墓等。崖穴葬指利用自然山洞、崖壁、崖穴而葬,主要集中在峡江地区,其他地区也有。东汉巴蜀地区还流行同性朋友合葬一墓,共立一碑。......
2023-09-30
作为“天府之国”核心圈的前身,都江堰灌区为秦、汉大一统政权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刘邦为汉中王时,其统治区域内最为富饶的便是成都平原。为出击“三秦”,刘邦派人到巴蜀内地招兵买马,筹集粮食,其间成都平原贡献最大。迄至西汉中、晚期,全国已形成十大经济区。邸阁之称始见于三国,为朝廷直属的大型粮仓。这表明蜀汉政府是以都江堰灌区为中心筹粮基地。......
2023-09-30
公孙述取得汉中后,即把三辅作为下一个目标。三辅地区乃西汉京畿所在,西周、秦、西汉都以此为基地,夺取并统治了全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能否夺取三辅,攻占全关中,决定着公孙述日后能否夺取天下。与此同时,刘秀也极为关注这一地区。冯异的任务,是要抢在公孙述之前占领关中。此后,公孙述又多次派兵与吕鲔合兵,出击三辅,但都遭到冯异与隗嚣联军的阻击,始终未能如愿。从此蜀军不再北出,北取三辅战略宣告失败。......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