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华阳国志》记载,秦至蜀汉,巴地、蜀地及相邻的汉中、南中地区等,皆出产金银。涪县——其山有金、银矿;洗取,火融合之,为金银。政府曾利用国家机器的力量,利用大量工匠、刑徒开采金银。考古发现的纯金银器实物资料较多。上述器物主要是以错金或错银表现纹饰,只有错金铁刀是表现纹饰和铭文。......
2023-09-30
巴蜀酿酒历史悠久。秦汉时期,人口剧增,交通改善,市场空前扩大,酿酒业又有了很大发展。秦昭王时,活动在川北的板楯人,以善酿“清酒”闻名。当时蜀地不仅一般官吏、百姓,即使奴僮,也普遍饮酒。王褒《僮约》曾严格限制奴隶“欲饮美酒,不得染唇渍口,不得倾歪覆斗”。秦及西汉初期,巴蜀城邑中出现了专门酿酒的作坊,市场有专门批发酒的商铺,路边道旁涌现一大批专门沽酒的小店,道上常见推酒的独轮车、挑酒的挑夫。司马相如与文君成婚后,便曾“当垆”卖酒。当时饮酒,一般先要将酒烫热。武帝时期,曾一度“禁民酤酿”,不准百姓酿酒与卖酒,但不久禁令就被冲破。
图8-41 成都出土酒鬼陶俑
秦至蜀汉时期,巴蜀地区的名酒有:
甘酒 秦至蜀汉时期,巴蜀民间普遍酿制一种时称“甘酒”的粮食酒。其酿制法“少曲多米,一宿而熟”,简易可行。近年在西蜀汉墓中,曾发现多件写有“甘酒”字样的陶罐。
清膘酒 左思《蜀都赋》说“觞以清膘,鲜以紫鳞”。据说该酒有“一醉累月”的效力,浓度较高。
图8-42 新都出土沽酒画像砖
酴酿酒 扬雄《蜀都赋》说“蔼酱酴清,众献储斯”,酴清,即酴縻酒,用酴花酿制。
郫筒酒 把麦曲装在竹筒内酿成,主要产于郫县。
清酒 巴人善酿此酒。此酒酿造时间较长,浓度较纯。秦昭王时官府曾与板楯人为盟,规定土著若侵犯了秦人,即“输清酒一钟”[59]。朐忍巴乡村(今云阳县东60里)村人善酿此酒,俗称“巴乡清”[60]。
旨酒 甜米酒。巴诗曰“旨酒嘉谷,可以养父”,“嘉谷旨酒,可以养母”[61]。此酒适宜长者,男女皆宜。
新都东汉酿酒坊画像砖拓片,为了解当时酿酒工艺提供了线索。关于该图,目前流行两种看法。一种认为是酿酒,反映了生产蒸馏酒的工艺。图案小灶上置天锅(称蒸锅或地锅),上置木甑,甑筚上部盛酒醅,再在甑口置一铁锅(称天锅)内盛冷水,此铁锅底部置一圆铜盘,盘侧有一小导管。蒸烧时,含酒精的水蒸气升至天锅底部时,遇冷水而聚成水珠,流入盘内,再从导罐流入酒罐中,这样就烧出了浓度较高的蒸馏酒。另一种看法认为该图反映的是酿酒工艺中的“收酒”。图上正中的妇女,左手扶圆簸状的滤酒筛,右手拿球拍形的压酒板,正在赶压滤筛上的酒渣。收酒用的榨槽(也称“榨床”)和前面的沉淀池构成一弯尺状平台,沉淀池前放有三个瓶,其瓶口正好对着沉淀池的“酒注子”。压出的酒,先流入沉淀池,通过适当的沉淀后,再流入瓶中。该图反映的是一个较大型的作坊,工作人员分工较细,有专人用独轮车运送酒和原料,有专人挑成品酒,有专人掌握沉淀池流酒的进度等[62]。从当时巴蜀高度发展的经济、文化看,从近年在上海发现汉代铜蒸馏器的情况看,汉代巴蜀地区出现蒸馏酒是完全可能的。
秦至蜀汉时期,巴蜀地区的手工业领域中,还有一些部门或行业,如铅、锡矿的开采和冶炼、炼丹业、雄黄与雌黄制造业、石器制作业,限于资料和篇幅,此不赘述。
图8-43 新都出土东汉酿酒坊画像砖
有关四川通史.卷二,秦汉三国的文章
据《华阳国志》记载,秦至蜀汉,巴地、蜀地及相邻的汉中、南中地区等,皆出产金银。涪县——其山有金、银矿;洗取,火融合之,为金银。政府曾利用国家机器的力量,利用大量工匠、刑徒开采金银。考古发现的纯金银器实物资料较多。上述器物主要是以错金或错银表现纹饰,只有错金铁刀是表现纹饰和铭文。......
2023-09-30
第一次封了8个异姓功臣为王,封地占全国之半,但关中与巴蜀、汉中之地却未封他人。刘邦不愿把关中、巴蜀、汉中之地分封出去,盖因此区域是他打天下的基地,战略地位重要,必须自己控制。汉代早期在巴蜀的统治区域,大体限于盆地内。西汉早期,巴蜀地区又是政府经常用以赈济饥民的大粮仓。巴、蜀是汉政府首先训练材官的地区之一。巴、蜀的材官,战斗力较强,受到汉政府的高度重视。西汉早期,巴蜀地区仍是朝廷流放犯人的重要地区。......
2023-09-30
秦至蜀汉间,是巴蜀玻璃制造业的初兴之时。近50余年,在这时期的遗址、墓葬中发现了大量玻璃器实物。秦统治期间,巴蜀地区已有了玻璃烧造技术。近年在理县佳山寨的这一时期石棺墓中,也发现大量玻璃器,主要是球、竹等装饰品。这证明在秦,巴蜀地区确已制造玻璃器。总的看来,巴蜀地区生产玻璃器的时间虽较早,但发展较慢,在约500年的时间内,一直处于早期摸索阶段。......
2023-09-30
据考古发现和文献记载,秦汉四川的“船棺”,以楠木、梓木为多,木板棺椁以梓木、桤木较多。房梁、檐柱之属,则多用柏木、杉木。汉代官府木工,主要系身份自由的工匠。秦汉三国时期,巴蜀地区使用木工最多的行业是:建筑业、造船业、造车业、日用家具业、棺椁和其他各工业部门,如盐井井架、矿井井架、漆工工具、兵器器柄制造等。《汉书·地理志》说巴、蜀、广汉富有竹木之饶。在书写工具方面则有竹简、竹牍、竹笔管等。......
2023-09-30
巴蜀地区的冶铜业,在秦至蜀汉间大体可分为两大阶段。这一时期,由于受到新的冶铁业的挑战,加之政府的种种限制,冶铜业在工商业及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已大幅度下降。西汉中期,武帝抑商,巴蜀地区的私营冶铜作坊从此一蹶不振,官营作坊成为铜器生产的主体。《华阳国志》载巴、蜀皆出铜,但著名的铜矿和冶铜地却分布不均衡。秦及西汉早期,巴蜀地区最主要的铜矿及冶铜基地,皆在蜀郡严道。......
2023-09-30
秦入巴蜀之前,巴蜀地区主要流行巴蜀符号,尚无现代意义的书法可言。通过考古资料,对秦汉三国时期巴蜀地区的书法艺术可得出一基本认识。这500余年间,书法艺术大体可分为四个有明显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的发展阶段。画像石、画像砖中还有大量宴乐舞杂伎、曼衍、嬉、琵琶乐伎、庖厨、六博、戏猿、出行、女乐、秘戏等,较集中地表现了东汉豪族大姓纵情享乐、声色犬马、穷奢极侈的生活。......
2023-09-30
秦至蜀汉,巴蜀地区很盛行“风水术”。风水师参与了成都城的规划设计。秦汉三国时期,巴蜀各地勘探盐井,开采铜矿、铁矿、锡矿,种植大面积的果树、桑树等,都会请巫师看“风水”。当时巴蜀盐井甚为普及,它从侧面反映出当时巴蜀风水术的高度发达。当时土著蜀人中流行的船棺葬,与他们认为灵魂应溯江而上至故乡的观念有关。该仪式除反映了对死者的关怀外,还反映出生者欲摆脱死者灵魂的控制、干扰的普遍愿望。......
2023-09-30
秦末战乱,僰人趁机再次独立。当时刘邦无暇南顾,僰人曾一度占领了成都平原南部今新津、眉山、乐山及成渝间的广大富庶地区。秦、西汉时期,巴蜀商人等大肆购买僰人为奴,有的还被转卖到关中。秦汉时期,今宜宾、珙县一带又称“僰中”,是僰人政治、经济较发达的中心区域。西徙至今越西、西昌一带者,史籍中又称为“西僰”。当时僰人首领若儿“数为寇盗”。王莽执政时期,僰人再次造反。它表现了僰人的音乐水平和系统。......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