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阴平道:历史上陇入蜀的重要路线

阴平道:历史上陇入蜀的重要路线

【摘要】:历史上,由陇入蜀多取阴平道。据《三国志》卷28《魏书·邓艾传》,阴平道从文县至南坝一段有“七百余里”。阴平道比较险要,但又有正路和间道之分,正路相对好走一些,间道更险。此次进军路线,当是取阴平道。后来隗嚣一度臣属于公孙述,陇、蜀往来密切,阴平道得到了维修,并一度成为蜀与外面联系的重要路线。阴平道也是沟通甸氐道、刚氐道等与广汉郡的要道。

沟通古代陇、蜀的要道。系古代由四川盆地北出,唯一一条与秦岭无关的道路。途径如下:

图8-4 现存古金牛道一段

由武都和甸氐道皆可至阴平道。沿白龙江至碧口后,有两条路:一条为景谷道,沿青川河谷,至刚氐道(平武),至江油(南坝);另一条从碧口至青川摩天岭(青岩关),至汉德阳亭,至马阁山,再至江油南坝。

历史上,由陇入蜀多取阴平道。据《三国志》卷28《魏书·邓艾传》,阴平道从文县至南坝一段有“七百余里”(今400余里)。阴平道比较险要,但又有正路和间道之分,正路相对好走一些,间道更险。《秦本纪》说:秦昭王二十七年(前280),司马错发陇西,因蜀攻楚黔中。此次进军路线,当是取阴平道。东汉初年,刘秀欲使隗嚣从陇西天水攻蜀,隗嚣以“白水险阻,栈阁绝败”为理由回书拒绝,也指阴平道。这表明当时这条路上还曾修建栈阁。后来隗嚣一度臣属于公孙述,陇、蜀往来密切,阴平道得到了维修,并一度成为蜀与外面联系的重要路线。建武十一年(35),刘秀在灭掉隗嚣后,又命大军从河池、下辨攻蜀,也是取阴平道。

魏景元四年(263),邓艾伐蜀,“自阴平由景谷道弯入”,未走景谷道,选择了旁边更为险陡的摩天岭(青塘岭)青岩关一线:“由邪径经汉德阳亭”。汉德阳亭即今江油东北的雁门坝,又避开了平武正道,选择了邪路小径。从平武至江油亦有正道,但邓艾又选择了马阁山一线。《太平寰宇记》卷84说:马阁山在阴平县(今江油马角坝)北60里;昔邓艾伐蜀,从景谷路至龙州江油县,至此悬崖绝壁,乃束马悬车,作栈阁,方得路通,因名马阁山。

阴平道也是沟通甸氐道、刚氐道等与广汉郡的要道。武帝时设置此二道后,派入了大量官吏、军队和工商业者,至蜀汉其开发趋势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