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褒斜道的历史、特点及修建过程

褒斜道的历史、特点及修建过程

【摘要】:褒斜道主要利用了褒水、斜水这两条南北水源相对应的河道河床为道。关于褒斜道的始筑时间,尚有歧见。为了麻痹项羽,刘邦烧断了褒斜栈道。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褒斜道不能通车,但人、畜仍可行;车道改行故道。其后有人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运。朝廷拜御史大夫张汤儿子张卯为汉中郡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500余里。《开褒斜道碑》记载: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

沟通关中与巴蜀的主要交通路线之一,又名斜谷道,或写成褒余道、余谷道、石门道。长约235公里。途径方位如下:

(南)汉中褒城褒谷—武兴驿—悬泉驿—江口镇—咀头镇—眉县斜谷。

关中、巴蜀之间横阻着巍巍秦岭山脉,为尽量减少山脊的阻挠,几乎都利用了自然河床。褒斜道主要利用了褒水、斜水这两条南北水源相对应的河道河床为道。褒水位于秦岭南坡,属汉江水系;斜水位于秦岭北坡,属渭河水系。二水以古衙岭山为分水岭,二水河谷绕开了秦岭主峰太白山(汉称太山,位于今郿县南方,海拔3767米),上游唯阻隔于一匹南北纵横的凹形山梁,不甚高,易于翻越。

关于褒斜道的始筑时间,尚有歧见。当经历了民间踏踩成路、民间维修、政府维修、拓宽的过程。战国中期,秦蜀争锋,最后秦人夺汉中、入巴蜀,皆主要取道褒斜。这一阶段,秦、蜀二国都曾出动人力维修过道路。秦昭王之时,“栈道千里,通入蜀汉”,曾大规模改造褒斜道,主要是开凿栈道。以前此道上主要是由人力、牲畜驮载货物,不能通车,现在加宽路面和开凿栈道后,始能通行马车。

公元前206年,刘邦进汉中时,同时取道褒斜、子午。为了麻痹项羽,刘邦烧断了褒斜栈道。以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褒斜道不能通车,但人、畜仍可行;车道改行故道。故道绕行太远,多400里。其后有人上书欲通褒斜道及漕运。朝廷拜御史大夫张汤儿子张卯为汉中郡守,发数万人作褒斜道500余里。武帝还欲利用褒、斜之水转漕运粮(中间用车转运),但因水流过于湍急,不能通漕。

公孙述据益州时,曾拆毁斜谷栈道。《华阳国志》卷五说,“又遣臧宫从斜谷道入”。表明汉军在进军的同时又修复了道路。

明帝永平四年(61),又凿通石门隧道,永平六年(63)又再次大修。《开褒斜道碑》记载:永平六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十人,开通褒斜道……始作桥格(阁)六百二十三间,大桥五,为道二百五十八里,邮、亭、驿置、徒司空、褒中县官寺并六十四所。凡用工七十六万六千八百余人,瓦三十六万九千八百四十,器用钱百四十九万九千四百余斛粟。九年四月成就。益州东去京师,去就安稳。东汉时期,还经常对褒斜道进行小规模的维修。主要有:延光四年(125)十一月己亥,诏益州刺史罢子午道,通褒斜道。这次显然对褒斜道进行过一番维修;建和二年(148),汉中太守王升率民分置六部道桥,造作石基;永寿年间(155~158),右扶风丞李寿多次维修褒斜阁道。初平二年(191),刘焉又上书说:米贼(指五斗米教)断道,不得复通。可见此时张鲁夺汉中后,又断绝此道。

诸葛亮首出祁山时(228),赵云、邓芝所率偏师屯箕谷,被魏军击败,退烧赤崖以北之栈道约百里。两年后,魏军四路攻蜀,其中一路取道褒斜,因遇阴雨,退。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率军自斜谷拔武功,营五丈原。诸葛亮死后,魏延烧毁栈道,欲断杨仪退路。魏景元四年(263),魏军伐蜀,钟会率一军出斜谷,会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