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通史·卷二:川中丘陵农业经济亚区

四川通史·卷二:川中丘陵农业经济亚区

【摘要】:四川中部丘陵区指龙泉山以东、华蓥山以西这一广大丘陵方山地带,包括今简阳、仁寿、井研、荣县、威远、资中、资阳、乐至、遂宁、射洪、蓬溪、西充、南充、蓬安、岳池、广安、武胜、合川、铜梁、潼南、安岳、大足、荣昌、隆昌、富顺、自贡、内江等市、县境。除农业为主外,该区还以渔、猎业为辅助经济。渔业除在江、河、溪中捕捞外,相当一部分来自塘堰的家养鱼。洛水,即今沱江,流经成都平原和本区。

四川中部丘陵区指龙泉山以东、华蓥山以西这一广大丘陵方山地带(也有少许山地),包括今简阳、仁寿、井研、荣县、威远、资中、资阳、乐至、遂宁、射洪、蓬溪、西充、南充、蓬安、岳池、广安、武胜、合川、铜梁、潼南、安岳、大足、荣昌、隆昌、富顺、自贡、内江等市、县境。该区东北部,战国晚期及秦汉主要是巴人板楯蛮部族、廪君部族活动区,西部主要是蜀人活动区,南部个别地区有僰人活动聚集。除个别山地外,丘陵海拔一般不越过500米,相对高度都在200米以下,通常只有30~80米。地表多由较平缓的紫色砂岩与页岩组成。经过漫长岁月,多被侵蚀切割成浑圆状、方册状或垅岗状浅丘,起伏和缓。洼地多为冲沟,是水稻田的主要分布区。丘坡则可种旱季作物。该区年均温约16℃~18.5℃,冬暖夏凉;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上下,雨量适中,适宜农作物生长。农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豆类、姜、瓜、茄、葱、芋、藕等。西汉中期,资中人王褒在《僮约》中规定新买奴僮必须“缚落锄园”、“种姜养芋”、“种瓜作瓠”、“别茄披葱”、“焚槎发畴”、“园中拔蒜”、“池中掘荷”、“收芋”、“九月当获”、“十月收豆、麦、窖芋、拾栗、采橘”、“植种桃、李、梨、柿、柘、桑,三丈一树,八尺为行,果类相从,纵横相当”,表现出一副比较发达的农业、园植业生产水平图。

除农业为主外,该区还以渔、猎业为辅助经济渔业除在江、河、溪中捕捞外,相当一部分来自塘堰的家养鱼。《僮约》中有“结网捕鱼”、“入水捕鱼”“垂钓”、“调治马户”等名目。马户,水门也。普遍利用沟、溪,流水养鱼。动物、飞禽资源十分丰富。秦汉时期,这里还常有猛虎出没。《山海经·中次九经》:“岷山之首,曰女儿之山……洛水出焉,东注于江,其中多雄黄,其兽多虎豹。”洛水,即今沱江,流经成都平原和本区。这一区域的板楯人,秦时以打虎著称。在合川发现的相传为濮王墓的东汉墓雕刻中,也画有张弓射虎的形象。《僮约》中有“削治鹿卢”、“作簏黏雀张鸟”、“徼雁弹凫”、“登山射鹿”等句,表明西汉时狩猎仍为活动在这一区域的人们的经济生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