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四川通史:巴蜀地理位置与经济分区

四川通史:巴蜀地理位置与经济分区

【摘要】:秦汉三国时期,巴蜀地区的地理位置,总的说来,属于当时的边疆地区。这里的“关中之地”包括巴蜀三郡在内,是把巴蜀作为关中经济区内的一个地区来处理。秦在统一六国前,曾先统治了巴蜀90多年,六国人士已经习惯把巴蜀与秦看成是同一地区了。但这并不等于说,巴蜀与关中为同一地区。事实上,秦汉的统治者都充分注意到了巴蜀地区的特殊性。在秦汉三国期间,巴蜀经济区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差别较大。

秦汉三国时期,巴蜀地区的地理位置,总的说来,属于当时的边疆地区。当时的经济分区与地理条件有关,也有一个发展、形成和演变的过程。

尚书·禹贡》是我国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一般认为是战国中期以后的作品。该书把全国划分为九州,把巴蜀地区划入华山以西和长江以北包括今甘肃、陕西南部、湖北省西部的梁州。该书认为梁州“厥土青黎,厥田惟下上,厥赋下中三错”,即说这里的土地是一片黑色,土质是下上等(第七等),应缴纳下中(共分九等,下中为第八等)三错(第七等、第九等也可以)的赋税。梁州的土质被划为第七等,较差,这种划分方法反映了战国晚期蜀郡大规模从事水利建设前的历史状况。

周礼·职方氏》划全国为九州,归巴蜀三郡为秦国所在的雍州。《吕氏春秋·有始览》也把全国划为九州,把巴蜀归入雍州。这种划分方法反映了巴蜀隶属于秦的历史。

汉武帝把全国划为13州,像《禹贡》一样,把巴蜀地区作为一个单独的行政区划入益州。

现把以上四种划法作简表比较如下:

表8-1 战国秦汉古籍中益州(巴蜀)行政区划归属简表

  秦及汉初时期,人们普遍把巴蜀与秦看成是同一地域,即都看为关中项羽分封刘邦为汉王时,就曾明确指出:“巴、蜀亦关中地也。”刘邦平天下后,娄敬劝都关中,刘邦征求留侯张良意见,留侯分析道:“夫关中左殽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这里把巴蜀作为关中的南疆。《史记·货殖列传》说:“关中南则巴蜀。巴蜀亦沃野……故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这里的“关中之地”包括巴蜀三郡在内,是把巴蜀作为关中经济区内的一个地区来处理。汉初人们的这种概念,无疑是受到秦的影响。秦在统一六国前,曾先统治了巴蜀90多年,六国人士已经习惯把巴蜀与秦看成是同一地区了。但这并不等于说,巴蜀与关中为同一地区。事实上,秦汉的统治者都充分注意到了巴蜀地区的特殊性。秦武王二年(前309)制定的《为田律》,是专门针对巴蜀地区的,汉初作《田律》时,也考虑到了巴蜀地区的气候“气异中国”,让巴蜀“自择伏日”。

在秦汉三国期间,巴蜀经济区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差别较大。但这种差别主要呈地域性差别,民族性差别虽也存在,只占次要位置。形成这种差别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情况,把巴蜀经济区具体分为成都平原、川西高原盆地南部、川中丘陵、川东北、川东五个经济亚区,加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