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济南近郊石窟造像的有关“中心”问题,曾经有过一次争议。承认这个传播中心,对于认识其后的石窟造像活动,自然有其一定的意义。这种性质,说明当时此地佛教还并没有广泛地深入人心。更进一步说,山东地区早期石窟造像,从其风格体系上看,明显地是从当时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洛阳而来。这恐怕就是千佛山等处比黄石崖开发为晚的一个主要原因。......
2023-07-22
邛人,在秦统治期间,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南部。《华阳国志·蜀志》说临邛县本有邛民,始皇把上郡人迁到这里,当地邛人才被迫外迁。又说邛崃山本名邛笮山,故邛人、笮人界也。邛人自蜀入,度此山,甚险难……该地邛人系农耕民族,习居平原或浅山。邛人又是川西南地区的主体民族。《史记·西南夷列传》说:“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邛都即邛人。滇以北即越地区,
图7-1 西昌坝河堡子大石墓
图7-2 西昌大石墓出土铜发钗
图7-3 西昌大石墓出土部分秦汉时期陶、铜器
这是西汉邛人的分布中心。王莽时邛人长贵,曾被越嶲郡太守枚根任为军侯。更始二年(24),长贵率领族人攻杀枚根,自立为邛谷王,领太守事。又降于公孙述。述败,光武封长贵为邛谷王。西汉后期至东汉初期,汉人大量进入这一地区。
东汉中期以降,邛人在当地的活动已骤然减少,但仍有踪迹可寻。邛人集中分布的安宁河流域,以“四季无寒暑”著称,适宜稻作农业。从当地的秦汉遗址和大石墓资料看,邛人主要是坝居、濒河居、低谷浅山居住民族;以稻作农业为主,长期定居(几代人才能葬满一座大石墓),部落制度一直居统治地位(大石墓的丛葬制度,显示出部落成员生死与共的意识),尚未产生明显的私有观念和等级制(无个人随葬品,酋首与普通成员同葬一墓)。1977年,在会理曾出土一套6件铜编钟,造型与大石墓出土的铜铃颇似,纹饰与当地出土的铜鼓相似。在云南石寨山滇人墓中,曾出土过类似编钟[13]。可以认定这是当地邛人的乐器。它反映了外来文化与当地文化的结合。从其出土大量铜发钗看,“魋结”(椎结)为其重要发式特征。
有关四川通史.卷二,秦汉三国的文章
围绕着济南近郊石窟造像的有关“中心”问题,曾经有过一次争议。承认这个传播中心,对于认识其后的石窟造像活动,自然有其一定的意义。这种性质,说明当时此地佛教还并没有广泛地深入人心。更进一步说,山东地区早期石窟造像,从其风格体系上看,明显地是从当时全国政治文化的中心洛阳而来。这恐怕就是千佛山等处比黄石崖开发为晚的一个主要原因。......
2023-07-22
西汉四神纹彩绘陶壶1980年洛阳烧沟出土高46.7厘米,口径17厘米,腹径32厘米。四神纹彩绘陶壶(局部)彩绘陶壶的流行与汉代“世以厚葬为德,薄终为鄙”的厚葬之风密不可分。汉代彩绘陶壶是盛装粮食等物品的随葬陶器。至今,考古工作者在洛阳烧沟、中州路、涧西等地发掘了2000余座汉墓,出土的彩绘陶壶已有数百件之多。两汉时期,四神纹还常用作建筑、瓦当、陶器、铜镜的装饰,其广泛流行与汉人避邪求福的观念相关。......
2023-11-29
东汉鎏金铜羽人1987年洛阳东郊汉墓出土通高15.5厘米,底宽9.5厘米。东汉铜羽人大耳出于头顶,双手捧持之物应是盛装灵芝之类长生不老药的“玉箱”。但也有学者研究认为,洛阳鎏金铜羽人双手所抱扁方形和圆形中空筒各一个,圆筒之“圆”喻指升天仙境,扁方之“方”喻指阴间地界。此外,在洛阳发现的东汉画像镜上也有类似的羽人造型。......
2023-11-29
西周方座铜簋1966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西周容器,通高30.5厘米,口径22厘米,方座长、宽均为19.2厘米,重15.3千克。这件方座铜簋与前文所述兽面纹铜方鼎一起出土于洛阳北窑西周墓区一座竖井形中型墓中 。从已发掘的三百余座西周墓和七座车马坑看,只有八座小型墓得以幸免。方座铜簋铭文拓片及线图结合古籍记载及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群等考古发掘资料,可以初步判断,西周初年营建的洛邑成周城址应该横跨瀍河两岸。......
2023-11-29
商代兽面纹铜斝洛阳出土高15.2厘米,口径12厘米。铜斝身饰清晰精美的兽面纹、云雷纹和连珠纹。商代酒器以爵、角、觚、觯(音志)、斝等五种器物出土较多,合称为“五爵”。这件兽面纹铜斝圆锥形的三足尖而锐,分布的角度极为考究,如果我们把斝足的三点连线后,可以形成一个等边的三角形。遥远的商朝是崇尚神权的时代,在各种祭祀活动和礼仪场合中,青铜器是连接人间与神界的媒介,铜斝也不例外。......
2023-11-29
直线形状的排列不得不使人怀疑西汉帝陵是无规则随意分布的。西汉自高祖到平帝共有11个皇帝,他们的陵墓分别位于长安城北的咸陽原和城东南的白鹿原与杜东原。西汉中晚期的帝陵,分布于长安城西部或西北部的咸陽原上,有关专家认为原因有三。从昭穆序列可以看出,西汉帝陵两大陵区中,辈分相同者,因其昭穆序位相同,死后不能葬在同一陵区。......
2023-12-04
西周斜线纹铜鬲1964年洛阳北窑西周贵族墓出土通高11厘米,口径13.6厘米,重0.87千克。有学者研究认为,以西周穆、共为界,青铜鬲在礼制系统中的功能出现了重大变革。考古资料证实,在全国许多地方都发现了西周中期的“列鬲”,如北京房山琉璃河象首鬲一组四件,三门峡虢国墓地虢季墓出土的铜鬲一组八件等等。洛阳出土的斜线纹铜鬲,传递了西周中期以后青铜礼器功能转化的信息。斜线纹铜鬲线图斜线纹铜鬲铭文拓片......
2023-11-29
西汉郡国五铢钱范1976年洛阳王城公园扩建工程中出土通长26厘米,上宽7.5厘米,下宽7.2厘米,边厚0.4—0.6厘米,重875克。就全国范围看,虽然发现了大量的汉五铢钱,但是郡国五铢钱范却并不多见。这件郡国五铢钱范的出土地点南距中州中路仅100余米,西距涧河之滨200米,那里正是1955年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掘的汉河南县城遗址所在地。郡国五铢钱范拓本......
2023-11-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