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继承汉制蜀汉职官的最大特征是全盘继承汉制。等记载,证明蜀汉确实继承了东汉的察举制度。蜀汉无视益州土著的巨大实力和潜力,未能从职官制度上为其拓开入仕的途径,造成蜀汉中、后期人才严重匮乏,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便是其生动写照。蜀汉职官的品秩,仍承袭汉制。蜀汉严格控制分封县侯。3.官宦子弟入仕太便捷蜀汉职官制度的另一特点是:为了确保外来势力集团的利益,对来自荆楚统治......
2023-09-30
从刘备夺蜀(214)到托孤(223)这9年,有关法制的许多工作,虽由诸葛亮具体负责,但还得秉承刘备旨意,即所谓“刘主之世,(诸葛)亮又未领益州,庆赏行政,不出于己”[12]。
刘备时期曾因粮荒颁布了禁酒法令,违者即科刑罚,甚至在家中搜出酿具,便当做酿酒者处理[13]。刘备执法,感情色彩甚重。刘璋旧属张裕,曾嘲笑刘备为“潞涿君”(刘备无须),刘备得蜀后,即寻借口将其斩首弃市[14]。法正在担任蜀郡守期间,报个人恩仇,擅杀昔日仇敌数人,刘备、诸葛亮都放纵不问。刘备临死,要后主学习《商君书》,似亦认为法制是必要的。诸葛亮十分重视法制。他曾为后主抄写《申子》、《韩非子》、《管子》、《六韬》等书[15],前三种是典型的法家著作,后一种是法制与军事相结合的名著。它们反映了诸葛亮对后主的期望,也反映了他自己的愿望。
刘备据蜀后,即命诸葛亮、法正、刘巴、李严、伊籍五人一道修制了蜀汉的法律《蜀科》[16]。惜其条文早佚。《三国志》卷35《蜀书·诸葛亮传》中《诸葛氏集目录》有《法检》上下、《科令》上下、《军令》上中下几篇,是蜀汉的法律条文目录,或与《蜀科》有关。
诸葛亮还曾颁布《作匕首教》、《作刚(钢)铠教》、《作斧教》等有关手工作坊的管理条例[17]。1964年在四川郫县太平乡一座晋墓中出土一件蜀汉铜弩机,上有铭文:“景耀四年二月三十日,中作部左兴业、刘纪业,业陈深,工杨安作十石机,重三斤十二两。”[18]成都武侯祠征集到的一件铭文蜀汉弩机,铭文如下:“延熙十六年四月廿日,中作部典、□□遂、绪吏李飞、□像、杨汲□、工杨茗作立坂,重二斤五两。”都说明蜀汉仍保留了汉工官产品勒名制度。诸葛亮还亲订《五惧》、《六恐》、《七戒》、《八务》等有关吏治的条例[19]。从蜀汉吏治在三国中最为廉明的情况看,蜀汉有关约束官吏的法律法令应是极严密的。
诸葛亮执法,对官吏、军队、一般百姓,以“明”著称。强调给人改过自新的机会,提倡“教令为先,诛罚为后”[20]。对尽忠而有益社会者,虽是仇人也必奖赏,对犯法怠慢者,虽为亲信也必惩罚;对认罪伏法者,罪行虽重也必给予宽释,对拒不认罪、文过饰非者,罪轻也要重惩;对好事,再小也要赏,对恶事,再小也要贬,即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赏惩必信。过去法家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以罪定刑,不顾及主观愿望和认罪态度;诸葛亮执法,重视认罪态度,反映了儒家思想对蜀汉法制的影响。
为严肃法纪,诸葛亮执法期间从不搞“大赦”。其后,蒋琬、费祎、姜维先后执政时,大体继承了诸葛亮的“遗规”,但在对土著豪族“严”的方面,稍有缓和。蒋琬执政时,依法办事,不报私仇。督农杨敏曾诋毁他,后来犯罪入狱,皆以为其必死。然而蒋琬却据其服罪态度,免其重刑。从蒋琬执政开始,蜀汉开始全国性地赦宥犯人,到费祎执政时发展到高峰,每隔一段时间就大赦一次,有时仅隔两个月便大赦一次,法纪不振。景耀元年(258)、六年(263)的两次大赦,纯出于天人感应的宗教思想,表明到蜀汉晚期,宗教思想对法纪干扰加深。诸葛亮执政期间,徭役兵赋沉重,阶级矛盾激化,主客(土著与外来者)矛盾空前尖锐。蒋琬、费祎时期为缓和矛盾,稳定形势,进行一些大赦也是必要的。姜维执政期间,对外征战不已,年年出兵,为了纳一切入战争轨道,必辅以严法,得到一些缓和的阶级矛盾、主客矛盾再次尖锐化。
蜀汉还继承了秦汉政府在巴蜀的移民、徙徒旧法,这在三国中较为特殊。移民,如《华阳国志·巴志》说涪陵郡“汉时赤甲军常取其民,蜀丞相亮亦发劲卒三千人为连弩士,遂移家汉中”。徙徒,即流放犯人。诸葛亮击败李严后,将其“徙梓潼郡”,廖立被废为民后,“徙汶山郡”[21]。可见当时徙徒较为普遍,这与当时人口较为稀少,尽量减少杀戮的大背景有关,也与诸葛亮的博大胸怀有关。
有关四川通史.卷二,秦汉三国的文章
1.继承汉制蜀汉职官的最大特征是全盘继承汉制。等记载,证明蜀汉确实继承了东汉的察举制度。蜀汉无视益州土著的巨大实力和潜力,未能从职官制度上为其拓开入仕的途径,造成蜀汉中、后期人才严重匮乏,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便是其生动写照。蜀汉职官的品秩,仍承袭汉制。蜀汉严格控制分封县侯。3.官宦子弟入仕太便捷蜀汉职官制度的另一特点是:为了确保外来势力集团的利益,对来自荆楚统治......
2023-09-30
秦入蜀后,一度较活跃的丹、犁二部便是笮都人。东汉永平年间,益州刺史朱辅,加强了对这一区域的统治,又“宣传汉德,威怀远夷”,致使活动在“徼外”的白狼、盘木、唐菆等百多个部落、数十万人主动内属,要求接受汉政府的领导。东汉在这一带设置汉嘉县,包含着汉人与嘉良共处之意。......
2023-09-30
秦至蜀汉,巴蜀地区牧业与饲养业都有较大发展。除川西高原外,巴蜀畜牧饲养业的基本特征是以个体家庭为基本单位,其地位是作为农业的辅助,属于副业范畴。牧区牧民往往一户人家放牧上百匹马,在饲养方法上全是野外放牧。秦至蜀汉间,巴蜀民间的小家禽动物饲养也极发达。犬在川西高原和盆地中皆普遍饲养,唯高原上为长毛狗;被广泛用于看家守院、放牧狩猎。鸭鹅兔主要在盆地内饲养,一般规模较小。......
2023-09-30
秦入巴蜀之前,巴蜀地区主要流行巴蜀符号,尚无现代意义的书法可言。通过考古资料,对秦汉三国时期巴蜀地区的书法艺术可得出一基本认识。这500余年间,书法艺术大体可分为四个有明显区别,又有一定联系的发展阶段。画像石、画像砖中还有大量宴乐舞杂伎、曼衍、嬉、琵琶乐伎、庖厨、六博、戏猿、出行、女乐、秘戏等,较集中地表现了东汉豪族大姓纵情享乐、声色犬马、穷奢极侈的生活。......
2023-09-30
故由秦入汉,在西蜀逐渐发展起一批全国著名的冶铁实业家。其中,巴郡宕渠道、越嶲郡台登、会无是东汉时期新开发的基地,反映出东汉蜀汉时期冶铁业朝边地发展的趋势。故赵国冶铁实业家卓氏在未入蜀前,早知蜀地临邛的铁矿。整个秦汉时期,蜀郡内地的冶铁业在西南一直处于领先地位,是主要基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蜀郡私营冶铁业的竞争。至东汉时期,蜀郡私营冶铁业复兴,产品再次行销边疆民族之中。......
2023-09-30
秦向巴蜀的移民、徙徒、迁虏运动,持续一个多世纪,为保证其进行,制定了许多制度和辅助措施。2.押解制度大批迁徙时,政府派官吏、军队负责押送,如卓氏一行。秦汉之制,男性年满56岁后便可复除。武帝置一都尉专主其事,说明该地汉人已人数众多,并单独聚居。[15]童恩正、龚廷万:《从四川两件铜戈铭文看秦灭巴蜀后统一文化的进步措施》,《文物》1976年第7期第82页。......
2023-09-30
僰道为联系巴蜀与滇、黔的要道之一。僰道(经安边)—渡金沙江—沿横江河谷—(庆符)—取五尺道、石门—南广。所谓“五尺”,只是一种粗略的说法,形容路窄,可人行、牲口行走罢了,多数路段不能通车。为了专力对付匈奴,武帝又撤回僰道以南的“吏”,不久又“平南夷为牂柯郡”,此道复通。......
2023-09-30
秦入巴蜀后,很快掀起了第一次筑城高潮,普遍采用了关中地区的板筑法,按关中城墙规格在许多城邑新筑了土墙。这一时期巴蜀地区的县城以上的城邑,都筑了土城墙。东汉时期,一些重要城邑开始采用泥土夯筑、砖砌外层的城墙建筑方法。秦入巴蜀后修建的城市,一般是按照中原、关中传统城形,即大体方形或长方形进行设计。......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