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为标志,开始了蜀汉王朝的职官系列。蒋琬死后,又罢削大司马之职,可见此职与帝权及其他重职已有矛盾。蜀汉此职不常置,可能在罢丞相同时罢此职。蜀汉民事实际上亦归丞相处理,此职备员而已。东汉政归台阁,尚书令成为仅对君主负责的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入三国后,各国吸取东汉后期的教训,尚书令的职权有所削弱。蜀汉军制多本汉制。据《晋书·律历志》,蜀汉仍实行汉代四分历。......
2023-09-30
蜀汉的政权组织基本上是承袭汉制。西汉武帝以后,州刺史遂成定制,并逐步由检察监督官吏演变为一级政府机构。东汉晚期,汉朝廷采纳刘焉建议,行州牧之制。州一级政权竟略似割据一方的诸侯。蜀汉政府和当时的魏、吴政权一样,照搬了这种制度。
蜀国在三国中最小,限于土地,政区不广。刘备任汉中王时,州一级的机构只设了益州府1个,称帝后实设了5个,即益州府、永安都督府、江州都督府、汉中都督府和庲降都督府,另外还有虚设的7州。从这里就可看出,当初为什么会有众多官员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刘备称帝。
州刺史。蜀汉国土狭小,实际上只有汉代益州的一州之地,后虽虚设一些遥领州,仍以益州刺史权位最重。刘备以后,先后执政的诸葛亮、蒋琬、费祎皆兼益州牧或刺史。蜀汉还多置遥领州刺史,一般说来是形同虚设,备员而已:兖州刺史(胡济、邓芝、宗预)、冀州刺史(张翼)、并州刺史(廖化)、凉州刺史(魏延)、交州刺史(李恢)、荆州刺史及雍州刺史(吴壹)。遥领刺史几乎不设属官。益州刺史属官有:治中从事、别驾从事、功曹从事、议曹从事、劝学从事、典学从事、部郡从事、督军从事、从事祭酒、从事、前部司马、后部司马、左部司马、右部司马、主簿、书佐等。
三国时期各国皆在边疆重镇设置都督,掌军政大权。蜀汉都督皆领兵屯守,又多兼州刺史、郡守诸职,驻镇一方,独当一面。都督的品级与州刺史相当。汉中都督:建安二十四年(219)秋,刘备称汉中王后,还治成都。拔魏延为都督,镇汉中。当时魏延的头衔是“督汉中镇远将军”和“汉中太守”。其后,吴壹、王平、胡济先后担任此职。江州都督:费观、李严、李丰、李福、邓芝。《三国志》卷40《蜀书·李严传》:亮表严子丰为江州都督督军,典严后事。永安都督(巴东都督):李严、陈到、宗预、罗献、阎宇。庲降都督:邓方、李恢、张翼、马忠、张表、阎宇;由于此职较重,又设副贰都督(霍弋、杨戏)、参军等职。《三国志》卷41《蜀书·霍峻传附子弋传》说弋为参军、庲降屯副贰都督,领永昌、建宁太守,注传之《汉晋春秋》说:晋灭蜀后,晋文王善之,即拜他为南中都督,委以本任。在这里,庲降都督与南中都督即一回事。《三国志》卷43《蜀书·李恢传》“遂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刺史,住平夷县”,其注曰:松之讯之蜀人,云庲降地名,去蜀二千余里,时未有宁州,号为南中,立此职以总摄之。晋泰始中,始分为宁州。关中都督:吴壹、傅佥。
司隶校尉,比二千石,汉制为负责察举百官及京师附近郡犯法者,并领一州。蜀汉此职不兼理益州事务。章武元年(221),车骑将军张飞兼领此职,不久,丞相诸葛亮代张飞,领此职。
郡太守,每郡一人,二千石。负责治民、进贤、决讼、检举奸恶等。属官:都尉、功曹掾、功曹史、五官掾、师友祭酒、督军从事、门下书佐、主簿等。蜀汉郡守拥有兵权。巴西太守张飞手握重兵。《三国志》卷43《蜀书·张嶷传》:“时郡内士人龚禄、姚伷位二千石,当世有声名,皆与嶷友善。建兴五年,丞相亮北住汉中,广汉绵竹山贼张慕等钞盗军资,劫掠吏民,嶷以都尉将兵讨之。”许多郡守同时又是将军,如《三国志》卷41《蜀书·霍峻传》说先主定蜀,嘉峻之功,乃分广汉为梓潼郡,以峻为梓潼太守、裨将军。蜀汉郡守拥有法权,可以杀人。如《三国志》卷37《蜀书·法正传》说:法正任蜀郡太守时,“一餐之德,睚眦之怨,无不报复,擅杀毁伤己者数人”。有人反映给诸葛亮,诸葛亮也不愿出面制止。蜀汉太守亦有遥领之职。东汉习称郡守为府君,蜀汉亦然。如《三国志》卷41《蜀书·张裔传》:张府君如瓠壶。
都尉,蜀汉早期承袭东汉旧制,曾在边疆设属国,与郡平级,其首领为都尉,比郡守略低。不久即取消属国,改其为郡,属国都尉也随之转为郡守。《三国志》卷32《蜀书·先主传》说:“其郡国太守、相、都尉、县令、长,三日便除服。”《三国志》卷39《蜀书·陈震传》:蜀既定,为蜀郡北部都尉,因易郡名,为汶山太守。《三国志》卷45《蜀书·杨戏传》:蜀既定,为犍为属国都尉,因易郡名,为朱提太守。此后郡府中亦设有都尉一职,掌管郡属地方军。《三国志》卷43《蜀书·张嶷传》记“建兴五年……广汉绵竹山贼张慕等钞盗军资,劫掠吏民,嶷以都尉将兵讨之”。《三国志》卷45《蜀书·邓芝传》记“十一年,涪陵国人杀都尉反叛,芝率军征讨”。郡都尉,比二千石,全权掌管都尉辖境内军务。关都尉,负责关塞防守。
县令、县长:秦汉旧制,县令与县长有别。《汉书·百官公卿表》说:“万户以上为令,秩千石至六百石。减万户为长,秩五百石至三百石。皆有丞、尉,秩四百石至二百石,是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之秩,是为少吏。”蜀汉时期,仍有县令与县长之别。如《三国志》卷45《蜀书·张翼传》说张翼:“先主定益州,领牧,翼为书佐。建安末,举孝廉,为江阳长,徙涪陵令,迁梓潼太守,累迁至广汉、蜀郡太守。”张翼先当县长,然后升一格当县令。《三国志》卷44《蜀书·蒋琬传》说“琬以州书佐随先主入蜀,除广都长”。也是先从小县做起。大县设县令一人,千石(或六百石);小县设县长一人,三百石。大县还设县丞一人,四百石。县尉,大县二人,小县一人,二百石。各乡置有秩三老,百石,小乡置有秩啬夫一人,亦百石。
有关四川通史.卷二,秦汉三国的文章
以此为标志,开始了蜀汉王朝的职官系列。蒋琬死后,又罢削大司马之职,可见此职与帝权及其他重职已有矛盾。蜀汉此职不常置,可能在罢丞相同时罢此职。蜀汉民事实际上亦归丞相处理,此职备员而已。东汉政归台阁,尚书令成为仅对君主负责的总揽一切政令的首脑。入三国后,各国吸取东汉后期的教训,尚书令的职权有所削弱。蜀汉军制多本汉制。据《晋书·律历志》,蜀汉仍实行汉代四分历。......
2023-09-30
但刘备在称帝前,有一个过渡时期,实际上统治蜀地7年,蜀汉实际上统治蜀地49年。刘备于此时自称汉中王,同时自任汉王朝的大司马。这是蜀汉政权的先声,是由州府向蜀汉政权的过渡形态,其职官构架与州牧已明显不同。从现有资料看,刘备任汉中王期间,并未设立专门的汉中王府。在刘备当益州牧和汉中王这7年期间,既自称为汉王朝的“大司马”,也曾一度建立相应的机构。......
2023-09-30
蜀汉的政权组织基本上是承袭汉制。西汉武帝以后,州刺史遂成定制,并逐步由巡察监督官吏演变为一级政府机构,至东汉晚期又采纳刘焉建议,行州牧之制,州一级政权略似割据一方的诸侯。汉制,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设置的县一级政权机构为道,蜀汉取消了道这种制度,但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仍借助该民族原有的部落、氏族、聚邑等形式实行管理,而不再设置乡、里等基层组织。......
2023-09-30
1.继承汉制蜀汉职官的最大特征是全盘继承汉制。等记载,证明蜀汉确实继承了东汉的察举制度。蜀汉无视益州土著的巨大实力和潜力,未能从职官制度上为其拓开入仕的途径,造成蜀汉中、后期人才严重匮乏,所谓“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便是其生动写照。蜀汉职官的品秩,仍承袭汉制。蜀汉严格控制分封县侯。3.官宦子弟入仕太便捷蜀汉职官制度的另一特点是:为了确保外来势力集团的利益,对来自荆楚统治......
2023-09-30
在地理分布上,氐人主要占据平坝、河谷、浅山地带,夷人主要活动在高寒山区,羌人主要占据草原。广汉羌,又称白马羌,主要分布在绵阳地区北部及甘肃相邻地区的草原地带及山上。蜀郡徼外羌,分布在两汉蜀郡西部边关以外地区,主要集中在今雅安地区西部及甘孜州,其中部分又称青衣羌。越嶲羌,又称旄牛羌,主要活动在汉代越嶲地区,与当地旄牛夷杂处。[17]罗开玉:《秦汉三国湔氐道、湔县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2023-09-30
东汉建立后,刘秀等鉴于西汉末年教训,采取了多种措施,努力加强中央集权。新设立的属国,级别为准郡级,与原属郡脱离行政关系,直属州刺史和朝廷领导。为加强最高集权,刘秀还采取各种措施削弱三公权力,扩大尚书台,将尚书台变成皇帝发号施令的执行机构。此前朝廷贵戚阴氏的宾客,在广汉多次犯法,无人敢管。蜀中吏风迅速好转,行贿受贿之风大敛。成都城内,由于楼宇密集,为防火灾,旧制禁止百姓在夜间作业,但仍不时发生火灾。......
2023-09-30
刘备病逝前,蜀汉与东吴已经讲和。刘备死时,诸葛亮担心东吴趁火打劫,一方面让赵云担任镇东将军,驻军巴地,以备不时之需,一方面采纳尚书邓芝建议,主动派使者前往东吴重修友好关系。邓芝即上表孙权,声明此番前来也是为东吴着想。两国的外交关系逐步正常化[38]。东吴派使来蜀,同时尊称东吴与蜀汉两帝。这些都是曹魏辖地,所谓“交分”,不过只是一种仪式而已,是蜀汉、东吴互相承认二帝并存,否认、排斥第三帝(魏)的思想反映。......
2023-09-30
分封制是一种按宗法血缘关系进行等级分配的制度。当巴蜀完全平定后,秦政府鉴于巴蜀的不同情况,在巴地置郡,在蜀地分封。秦同时在蜀大量驻军,并大量移民,以控制蜀地。封,高四尺,大称其高。这时,秦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蜀的控制,先后在成都平原修建了成都、郫、临邛三城,并继续往这里移民。恽惧,夫妇自杀。蜀侯虽为蜀人,祭山川后也应献馈于王,这合乎旧礼制,是臣属的表示。经过30余年的过渡,在蜀土具备了设郡县的条件。......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