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说成都“二江”“溉田畴之渠以亿万计”。他所见的“二江”灌溉网,包括李冰以后至武帝前的成就。此后通过百余年的建设,特别是“文景之治”,都江堰灌区人口大幅度增加,农作普遍向精耕细作发展,溉田畴之渠逐步密如蛛网,以致使司马迁感到数不胜数了。升仙水是沙河的前身。秦、西汉早期,还在成都北郊约10里处开凿、修筑了一座堰,名始昌堰。升仙水为该堰的人工渠。同治《成都县志·山川》说:“升仙山在县北十里。”......
2023-09-30
《三国志》卷32《蜀书·先主传》说:章武二年(222)冬十月,诏丞相亮营南北郊于成都。所谓“营南北郊”,即由诸葛亮总负责,在成都南北郊大兴土木,具体包括四大工程:
成都北郊两项工程:一是修建九里堤水利护岸防洪、漂木、捞木工程;一是扩修皇宫工作。左思在蜀亡后不久所作的《蜀都赋》中,谈到蜀汉曾扩建宫室,说当时:“营新宫于爽垲,拟承明而起庐。结阳城之延阁,飞观榭乎云中。开高轩以临山,列绮窗而瞰江,内则议殿爵堂,武义虎威,宣化之闼,崇礼之闱,华阙双邈,重门洞开,金铺交映,玉题相辉。外则轨躅八达,里闬对出,比屋连甍,千庑万屋。”可见蜀汉曾大兴土木,营建宫城,且这宫城还可“列绮窗而瞰江”,有的宫殿已至江边。关于九里堤水利工程,详后[29]。
成都南郊两项工程:一是修建惠陵,二是修建昭烈庙(此二工程当时应在皇家陵园内,也可视为一项工程)。
惠陵修建始于何时?汉制:皇帝即位次年预作寿陵[30]。蜀汉全面继承汉制,在陵制方面当不会例外。蜀汉应在章武二年(222)开始预作寿陵。《宋书·礼志三》载:章武二年十月,诏丞相诸葛亮营南北郊于成都。营,即营造。刘备命诸葛亮在南郊营造什么,史无明载,但惠陵位于成都南郊,《宋书》将其载入《礼志》,必与祭典或陵寝等制度有关。另外,《三国志》卷34《蜀书·二主妃子传》载甘皇后早卒,葬在南郡;刘备称帝后,攻打东吴前,曾令人将其迁葬入蜀。迁葬到什么地方?当然只能是为刘备预作的寿陵。这也说明在下令迁葬甘皇后时,刘备寿陵已在考虑之中。
惠陵的具体位置由诸葛亮亲自选定。汉制,丞相亲自挂帅营建帝陵。凡帝陵的营建,首先严格选址、规划、设计,方可动工。营建皇陵,国之大事,必由诸葛丞相挂帅无疑。其选址定位、规划布局等大原则,皆由诸葛亮总其事。施工过程中,诸葛亮也多次亲临现场。
把惠陵定在成都近郊,也是汉制规定。西汉、东汉帝陵均在其都城附近,无一例外。刘备葬于成都附近,是其继承汉制的必然结果。惠陵位于成都南郊,在蜀汉宫城正南面。刘备在成都“武担山以南”即帝位。当时蜀汉宫城位于成都大城、小城之间的北边,即今成都军区至八宝街一带。武担山与惠陵,正好在南北一条直线上。
惠陵和汉昭烈庙主要由军队(可能还有犯人)修建。在修建过程中,诸葛亮曾多次率官员到现场指挥,并带头植树等。惠陵、武侯祠在历史上以柏树闻名。唐《成都古今记》说:“先主庙西院即武侯庙,庙前双大柏,古峭可爱,人云诸葛手植。”唐雍陶《武侯祠古柏》说:“密叶四时同一色,高枝千岁对孤峰”。历代多有记述。
汉制:建陵同时应在陵旁建原庙[31]。《太平寰宇记》说:“先主祠在府南八里,惠陵东七十步,齐高帝梦益州有天子卤簿,诏刺史傅覃(琰)修立而卑小。”有人因此认为昭烈庙始建于齐高帝时。汉昭烈庙的性质即为正庙外另立的、后修的宗庙。《三国志》卷32《蜀志·先主传》说刘备在章武元年(221)四月称帝的同时“置百官,立宗庙,祭高皇帝以下”。可见蜀汉确实是在建陵前先立有宗庙,惠陵旁之庙属原庙。这庙就是汉昭烈庙。蜀汉国号“汉”,刘备死后谥“昭烈皇帝”,故“汉昭烈庙”应为此原庙的正称。《三国志》卷33《蜀书·后主传》说刘禅降时:“是日,北地王谌伤国之亡,先杀妻子,次以自杀。”《汉晋春秋》说:“谌哭于昭烈庙,先杀妻子,而后自杀,左右无不为涕泣者。”也确证昭烈庙在蜀汉亡国前已存在。
有关四川通史.卷二,秦汉三国的文章
司马迁说成都“二江”“溉田畴之渠以亿万计”。他所见的“二江”灌溉网,包括李冰以后至武帝前的成就。此后通过百余年的建设,特别是“文景之治”,都江堰灌区人口大幅度增加,农作普遍向精耕细作发展,溉田畴之渠逐步密如蛛网,以致使司马迁感到数不胜数了。升仙水是沙河的前身。秦、西汉早期,还在成都北郊约10里处开凿、修筑了一座堰,名始昌堰。升仙水为该堰的人工渠。同治《成都县志·山川》说:“升仙山在县北十里。”......
2023-09-30
僰道为联系巴蜀与滇、黔的要道之一。僰道(经安边)—渡金沙江—沿横江河谷—(庆符)—取五尺道、石门—南广。所谓“五尺”,只是一种粗略的说法,形容路窄,可人行、牲口行走罢了,多数路段不能通车。为了专力对付匈奴,武帝又撤回僰道以南的“吏”,不久又“平南夷为牂柯郡”,此道复通。......
2023-09-30
为对抗曹魏,益州府官员们也为刘备登基称帝,紧急活动起来。与此同时,各地官吏纷纷称本地出现祥瑞之物,为刘备称帝做舆论准备。李严抓住这一自然现象,广造舆论,动员蜀国各大臣签名刻碑,又建庙铸鼎[18],为刘备正式称帝立下大功,取得了刘备的信任。擅长谶纬学的谯周,在这一时期承担了一个特殊使命,便是从古籍、从历史、从谶纬学的角度找出刘备称帝的若干依据。一些益州土著则认为刘备不宜马上称帝。......
2023-09-30
从全国形势看,在刘秀攻打隗嚣的过程中,占据今甘肃北部地区的窦融,已归附汉政府,并多次出军助汉;其实力较小,所控地区经济、文化较落后,刘秀并不把他放在眼中。北方卢芳,眼见形势不利,便勾结匈奴以自保。汉军进,他则北退大漠,汉军退,他则进兵骚扰,短期内尚无制策。刘秀平蜀,势之必然。公孙述的战略部署是:他坐镇成都,居中指挥。......
2023-09-30
秦至蜀汉,巴蜀丧葬习俗五彩缤纷。许多新的丧葬制度、墓葬类型又迅速兴起。这一时期发现的较重要的有成都东北郊大湾村、大安村的部分墓葬,成都北郊洪家包的第二类墓及木椁墓,凤凰山木椁墓,巴县冬笋坝部分长方坑墓和方坑墓,绵阳双包山汉墓等。崖穴葬指利用自然山洞、崖壁、崖穴而葬,主要集中在峡江地区,其他地区也有。东汉巴蜀地区还流行同性朋友合葬一墓,共立一碑。......
2023-09-30
图9-51937年文井江简图《华阳国志·蜀志》说李冰:“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灌江西。于玉女房下白沙邮,作三石人立三水中,与江神要,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水经·江水注》说李冰:“又穿羊摩江,灌江西。”羊摩江“自湔堰上分穿”,表明了羊摩江分水口的位置,也反映出当时的技术水平。李冰等以“羊摩”给此人工渠命名,是为了纪念鼓励氐人的功勋。李冰“通笮道文井江”与“乃自湔堰上分穿羊摩江”实际上是同一水利工程。......
2023-09-30
巴蜀正好是在漆器最走俏、最时髦时,成为全国最大的以官办为主的漆器生产基地。陶胎漆器在当时较便宜。它是为满足都市中、下层人士模仿上层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是漆器生产扩大市场的一种手段。但东汉中、晚期,青瓷器逐渐普及,取代了陶胎漆器市场,陶胎漆器生产转而萎缩。秦汉三国墓中出土的许多漆器,无论是木胎、陶胎、竹胎,还是皮胎,至今保存完好,更证明了其经久耐用、耐腐的特征。......
2023-09-30
作为“天府之国”核心圈的前身,都江堰灌区为秦、汉大一统政权的建立作出了巨大贡献。刘邦为汉中王时,其统治区域内最为富饶的便是成都平原。为出击“三秦”,刘邦派人到巴蜀内地招兵买马,筹集粮食,其间成都平原贡献最大。迄至西汉中、晚期,全国已形成十大经济区。邸阁之称始见于三国,为朝廷直属的大型粮仓。这表明蜀汉政府是以都江堰灌区为中心筹粮基地。......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