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关羽失荆州,荆州人民心向东吴

关羽失荆州,荆州人民心向东吴

【摘要】:刘备取得汉中,给关羽极大鼓励。刘备、诸葛亮先后离开荆州之时,都要关羽巩固孙刘联盟,并相机夺取曹魏控制的襄阳、樊城一带,以确保荆州之安。蜀汉以荆州为基地向外拓展,势在必行。建安二十年吕蒙兵袭长沙、江夏、桂阳三郡的事件方过不久,足以使关羽为戒。图5-11关羽塑像关羽失荆州,并非偶然。荆州人民,似乎也是心向东吴的。“东和孙吴”,在赤壁之战时,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在丢失荆州之后,都是可行的。

刘备取得汉中,给关羽极大鼓励。刘备、诸葛亮先后离开荆州之时,都要关羽巩固孙刘联盟,并相机夺取曹魏控制的襄阳、樊城一带,以确保荆州之安。江陵去襄阳步道500里,势如唇齿,不夺取襄阳,则江陵终不得安,特别是江夏、桂阳、长沙三郡属吴以后,江陵后方就更为薄弱,前后受夹。蜀汉以荆州为基地向外拓展,势在必行。但首先进攻谁、在何时进攻,却颇需忖度。若北攻襄樊,孙吴是否会从后掩袭?建安二十年(215)吕蒙兵袭长沙、江夏、桂阳三郡的事件方过不久,足以使关羽为戒。再加上前些日子,孙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15],与东吴的关系很紧张。从这时的形势看,对荆州的威胁主要来自东吴,其次才是曹魏。关羽决定首先进攻曹魏,完全忽视了来自东吴的主要威胁,这与他过高地估计自己、过低地估计曹魏、东吴的实力,特别是完全忽视了曹魏、孙吴联合的可能性有关。另一方面,也与诸葛亮制定的只能“东和孙吴”,而不能在任何时候借曹魏抵御孙吴的战略方针有关。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关羽率军进攻驻守在樊城的曹仁。曹操派大将于禁助战。关羽借汉水淹曹魏七军,生擒于禁,一时威震华夏。曹操集众讨论,打算迁离许都,以避关羽之锐。有人却建议曹操去联合孙权,以答应分割江南之地为条件,要他出兵从背后袭取关羽。曹操采用此策,派人与孙权联合。十月,孙权接受曹魏建议,诱降了关羽的一些部将,出兵配合曹军,前后掩击蜀军,斩杀了关羽父子。吴蜀联盟由此遭到破坏。

图5-11 关羽塑像

关羽失荆州,并非偶然。从秦汉时期的经济文化分区看,荆州与巴蜀既不属同一经济区,也不属同一文化区,两地之间缺乏紧密的内在联系。相反,荆州属于长江中下游的经济区和文化圈,与东吴其他地区存在着天然的、难以分割的种种联系。正是在这种文化心理的作用下,东吴朝野上下一致认为必须占有荆州,哪怕为此付出最高昂的代价也在所不惜。荆州人民,似乎也是心向东吴的。东吴第一次袭取荆州时,吕蒙仅“移书”三郡,长沙、桂阳二郡便“望风归服”[16]。东吴二袭荆州,荆州人民也乐于安业,甚至无人为蜀军通风报信。这些不仅是统治政策的问题,其间当有经济、文化的内在原因。巴蜀朝野对荆州之地的认识也不一致。诸葛亮《隆中对》中虽也重视荆州,但显然把益州摆在更重要的位置。刘备猇亭之败后,蜀汉就不再打算夺回荆州,这种态度与“六出祁山”、屡败不馁的北伐心理形成了鲜明对比。可见在蜀人心目中,即使没有荆州,巴蜀也同样可以割据。从历史纵线上看,历代割据巴蜀的政权,如巴国、成家、成(汉)、前蜀、后蜀等,几乎都不曾长期占有荆州之地。蜀汉要割据荆州,就必须付出更大代价,必须随时准备与东吴开战,而不能死抱“东和孙吴”的既定方针不放。“东和孙吴”,在赤壁之战时,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在丢失荆州之后,都是可行的。但在蜀汉占有荆州之时,在东吴已采用既可联蜀、又可联魏的战略时,蜀汉的这种战略既显得太死板,一厢情愿;又束缚自己的手脚,使自己老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关羽有些做法欠佳(如拒绝与东吴联姻),但在总体上还是执行了“东和孙吴”的战略。故荆州之失,与诸葛亮的战略指导思想不无一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