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刘焉入蜀,巴蜀起义,益州刺史被杀,贾龙镇压义军

刘焉入蜀,巴蜀起义,益州刺史被杀,贾龙镇压义军

【摘要】:刘焉年轻时,因系宗室,更系豪富之家,先后任州郡之吏,并很快被拜为郎中。这就促使朝廷采纳了刘焉的建议,用州牧之制代替刺史之制。正在刘焉加紧活动时,巴蜀地区的“黄巾”起义声势浩大,起义军捕杀了益州刺史郗俭。道路不通,刘焉暂住荆州东界。益州从事、犍为豪族贾龙镇压了义军后,即派官吏、军队前往欢迎州牧刘焉。中平五年秋,刘焉入蜀,即命贾龙为校尉,把州治从雒县徙居绵竹。

刘焉,字君郎,出生于江夏竟陵大族之家,属西汉景帝之子、鲁恭王的后裔。父亲诨名刘长沙,母亲是江夏豪门黄氏之女。刘焉年轻时,因系宗室,更系豪富之家,先后任州郡之吏,并很快被拜为郎中。至延熹三年(160)六月,因老师司徒祝恬丧事去官,赴阳城山(河南省登封县)讲学。约在延熹八年(165),被“选”为贤良方正,接着就提升为洛阳令、冀州刺史、南阳太守、宗正、太常等职。

灵帝时期,政治衰败,四方兵起。太常刘焉认为当时州刺史的权力过轻,无力禁止暴乱,一旦用非其人,反增祸乱,便建议灵帝改州刺史为州牧,选任清名重臣,以居其任。这个建议,表面好像是为朝廷着想,实际上是他自有打算。为躲避朝廷中的尖锐权争,他打算到离京师最远、最荒僻的今两广地区去出任交趾牧。此建议提出不久,传来了益州刺史郗俭在益州施政烦扰,四方骚动、谣言迭起的消息,是刺史用非其人的例证;同时还传来了并州刺史张懿、凉州刺史耿鄙被起义军队所杀的消息,是刺史权轻的结果。这就促使朝廷采纳了刘焉的建议,用州牧之制代替刺史之制。这一变化在东汉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以此为转折,中央朝廷集权土崩,地方州牧位高权重,四方割据自此肇端。

正在刘焉加紧活动时,巴蜀地区的“黄巾”起义声势浩大,起义军捕杀了益州刺史郗俭。星象家、侍中董扶(广汉人)早有避乱之心,对刘焉说:首都京城将出现大乱;益州分野之中有天子气。刘焉本有割据之欲,一听这话,便放弃了出任交趾牧的打算,力争出任益州牧。中平五年(188)夏,刘焉被任命为益州牧。朝廷对刘焉寄予厚望,临行前,灵帝要他“牧摄行法”,“使痈疽决溃,为国生梗”[52]。道路不通,刘焉暂住荆州东界。

益州从事、犍为豪族贾龙镇压了义军后,即派官吏、军队前往欢迎州牧刘焉。中平五年(188)秋,刘焉入蜀,即命贾龙为校尉,把州治从雒县徙居绵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