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三国时期,巴蜀地区的地理位置,总的说来,属于当时的边疆地区。这里的“关中之地”包括巴蜀三郡在内,是把巴蜀作为关中经济区内的一个地区来处理。秦在统一六国前,曾先统治了巴蜀90多年,六国人士已经习惯把巴蜀与秦看成是同一地区了。但这并不等于说,巴蜀与关中为同一地区。事实上,秦汉的统治者都充分注意到了巴蜀地区的特殊性。在秦汉三国期间,巴蜀经济区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差别较大。......
2023-09-30
东汉建立后,刘秀等鉴于西汉末年教训,采取了多种措施,努力加强中央集权。其中一些内容涉及巴蜀地区,概述如下:
削减地方军和设立属国都尉。刘秀在位时,废除了秦、西汉时期一直实行的郡都尉制,基本取消了内地的地方军队。仅保留少数维持地方治安的兵丁,由郡太守、县令长兼领。在边地,鉴于民族关系复杂,时有战事,设立属国都尉,拥有较多的军队。其军权较大,政权较小(辖地少),且属国都尉与郡多为交错设置,形成相互牵制。如:
割蜀郡西部设立蜀郡属国都尉;
割广汉郡西北部置广汉属国都尉;
割犍为郡南部置犍为属国。
新设立的属国,级别为准郡级,与原属郡脱离行政关系,直属州刺史和朝廷领导。变州刺史为地方长官。西汉州刺史,职为监察地方政情,俸禄级别低于郡太守,不专设办事机构。刘秀时将州刺史改为正式的地方长官,专设衙门,成为高于郡、属国都尉的地方政府。西南地区的巴、蜀、广汉、犍为、越嶲、牂柯、益、永昌等郡,皆隶属益州。益州州治,东汉一代主要设在地处州中心的广汉郡内:东汉早、中期主要在绵竹,刘焉时一度移治雒城,接着移治成都。为加强最高集权,刘秀还采取各种措施削弱三公权力,扩大尚书台,将尚书台变成皇帝发号施令的执行机构。州刺史处理地方政务,不再通过三公,而通过尚书台直接上奏皇帝。
自史歆之乱后,朝廷于巴蜀太守,注重品德、能力,而不再注重资历。东汉早期,出现一大批能臣。
广汉太守蔡茂,在西汉末年以儒学闻名,曾任朝廷议郎、侍中等职;王莽居摄,自免不仕;东汉平蜀后,出仕广汉太守。此前朝廷贵戚阴氏的宾客,在广汉多次犯法,无人敢管。蔡茂初到,阴氏宾客犯法如旧,蔡茂每次都立刻派人收捕,从重处罚,境内逐渐清静。后因上书劝谏光武帝限制贵戚,于69岁时被调到朝廷任司徒[11]。
蜀郡太守第五伦,永平七年(64)至十年(67)曾为巴郡宕渠县令,知人善任,将乡佐玄贺推荐于朝廷。玄贺后任九江、沛二郡守,政绩著称,晚年任大司农。永平十一年(68)至十八年(75),第五伦任蜀守。当时蜀中盛行贿赂,官僚富实,衙门中的掾史小吏家产也多至千万,出入皆乘鲜车肥马。第五伦上任后,将贿赂之辈,以及家产殷实的官吏,一律罢免遣还,另选孤贫志行之人替之。第五伦自己带头节俭,常穿普通布衣上街巡视,并亲自饲养车马,其妻则自己动手煮饭等,领俸禄时带头领取红米[12]。蜀中吏风迅速好转,行贿受贿之风大敛。第五伦还经常向朝廷推荐人才,所荐者多官至九卿、二千石,在全国以知人善荐闻名。永平十八年(75)十一月,被调往朝廷任司空。
廉范,章帝建初年间(76~83)为蜀郡太守。当时蜀中官吏,承西汉之风,公文重修辞,同事常攻讦,遇事争论不休。廉范采取措施,消除朋党势力,提倡淳厚之风,提高效率。成都城内,由于楼宇密集,为防火灾,旧制禁止百姓在夜间作业,但仍不时发生火灾。廉范了解情况后,撤销了夜禁令,唯令百姓多储水防火而已。百姓普遍感到方便,歌颂道:“廉叔度,来何暮?不禁火,民安作。平生无襦今五绔。”[13]
杨仁,章帝时为蜀郡什邡县令,宽惠为政,对掾吏子弟严加要求,令入校学习,凡能努力通明经术者,即向郡府或朝廷推荐出仕,于是该县义学大兴。又开垦荒田千余顷[14]。
自东汉平蜀及平史歆之乱后,蜀中形势日益稳定。当时政府把主要精力用于礼教、德政,大倡忠孝,注意对边地少数民族的教化。至章帝之时,蜀中风气为之一转,儒家礼教空前盛行,经济形势逐步发展。明帝永平十二年(69),全国多数地区已“天下安平,人无徭役,岁比登稔,百姓殷富,粟斛三十,牛羊被野”,“蜀地肥饶,民多富实”[15],成都平原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有关四川通史.卷二,秦汉三国的文章
秦汉三国时期,巴蜀地区的地理位置,总的说来,属于当时的边疆地区。这里的“关中之地”包括巴蜀三郡在内,是把巴蜀作为关中经济区内的一个地区来处理。秦在统一六国前,曾先统治了巴蜀90多年,六国人士已经习惯把巴蜀与秦看成是同一地区了。但这并不等于说,巴蜀与关中为同一地区。事实上,秦汉的统治者都充分注意到了巴蜀地区的特殊性。在秦汉三国期间,巴蜀经济区内部发展极不平衡,差别较大。......
2023-09-30
秦至蜀汉,巴蜀盐业的最大变化是,出现并普及了盐井。仅宣帝时期便在临邛、蒲江新开盐井20所。江阳(今泸州)的富义、富世盐井,盐产量极高,商旅辐辏,百姓因其富饶,因名“富义”。秦李冰时,“纵广三十丈”,称之为“盐井诸陂池”;入西汉后井口大幅度缩小,不再称盐井为“池”。汶山郡则主要以咸土、咸石煎盐,亦基本满足了当地百姓和牲口之需。......
2023-09-30
秦至蜀汉,巴蜀丧葬习俗五彩缤纷。许多新的丧葬制度、墓葬类型又迅速兴起。这一时期发现的较重要的有成都东北郊大湾村、大安村的部分墓葬,成都北郊洪家包的第二类墓及木椁墓,凤凰山木椁墓,巴县冬笋坝部分长方坑墓和方坑墓,绵阳双包山汉墓等。崖穴葬指利用自然山洞、崖壁、崖穴而葬,主要集中在峡江地区,其他地区也有。东汉巴蜀地区还流行同性朋友合葬一墓,共立一碑。......
2023-09-30
当时一名妇女勤劳纺织,则自养有余。纺织业在巴蜀地区发展并不平衡。巴蜀的织布业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在巴地,各族人民普遍以手工纺织一种粗麻布,称布”。毛织布主要产于川西高原,内地也进口大量羊毛、牛毛等用于纺织各种布料。至西汉晚期,蜀地“女工之业,覆衣天下”[33],为全国纺织业、织锦业的重要产地。蜀汉时期,随着对云南、贵州等南中地区的开发,蜀汉政府还组织力量到兄弟民族地区传播织锦技术。......
2023-09-30
从汉武帝进入越嶲地区开始,到东汉,政府对该地的统治已大大加强,其直接统治区域,已深入昭觉好吞乡这样的山区。此称当地民族为“丁众”,已改变了过去称“蛮夷”、“夷民”等说法,可见在政府眼里,当地民族与外地百姓无异。......
2023-09-30
在地理分布上,氐人主要占据平坝、河谷、浅山地带,夷人主要活动在高寒山区,羌人主要占据草原。广汉羌,又称白马羌,主要分布在绵阳地区北部及甘肃相邻地区的草原地带及山上。蜀郡徼外羌,分布在两汉蜀郡西部边关以外地区,主要集中在今雅安地区西部及甘孜州,其中部分又称青衣羌。越嶲羌,又称旄牛羌,主要活动在汉代越嶲地区,与当地旄牛夷杂处。[17]罗开玉:《秦汉三国湔氐道、湔县考》,《四川师范学院学报》1985年第3期。......
2023-09-30
加强重要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区预防保护,综合运用调水引流、截污治污、河湖清淤、生物控制等措施,开展生态脆弱河湖治理修复。继续实施退田还湖、退渔还湖,加强圩区管理,恢复天然河湖水域面积。加快建立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重要水生态修复治理区和蓄滞洪区生态补偿机制,推动上下游不同地区间开展横向生态补偿。......
2023-11-17
东汉时期,巴蜀地区一般衡量吏治的标准大概有这么几条:敢于与豪族大姓作坚决斗争,维护治安,不畏强暴,大胆果断,能出奇策。综观东汉中、晚期巴蜀地区的吏治,总的是日趋腐败,相比之下,东汉中期稍好一点,东汉晚期则不可救药。东汉末年,郫县豪族杨伯侯生活奢侈,所造冢墓超过规定,县令刘宠强行予以限制。[29]安帝时期的蜀郡太守李根,老年昏乱,乱发号令,法纪废弛,吏治不修,上下一片怨声[30]。......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