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瑭和末帝李从珂开始都是由于勇武而追随在明宗李嗣源身边的。后唐末帝李从珂由于之前王玫回答府库现存的财物与实际不符,所以任用了他人掌握监铁、户部、度支三司。末帝李从珂得到消息后,不免更加怀疑石敬瑭。所以私下里,各地的将帅都怨愤不满,但李从珂却没有察觉。当时,石敬瑭的两个儿子任内使,曹太后则是石敬瑭之妻晋国长公主的母亲,石敬瑭贿赂太后的左右,让他们暗中侦查末帝李从珂的密谋,不论事情的大小他都能知道。......
2023-09-17
成帝时期,阶级矛盾也日趋尖锐,许多地区爆发了武装起义。在牂柯郡镇压夜郎部族有功的陈立,就因“巴郡有盗贼”,又被调去担任巴郡太守,以事镇压。大概因陈立的谋略武功出众,这里的起义很快就被镇压下去了[36]。
与此同时,广汉郡又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起义。当时广汉太守扈商,是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姐姐的儿子。他仗着王音势力,在地方上横行霸道,滥施刑威[37],加之当时连年歉收,仓廪空虚,百姓饥馑,流离失所,疾疫死者以万数,人至相食,“盗贼”并起,群职旷废[38],起义之火,一点就燃。广汉是汉代著名的手工业城市之一,汉政府曾在这里设置工官,主要从事漆器、铜器和金银器等生产。在工官作坊中,有大量服役的刑徒,被称为“钳子”。刑徒郑躬,素有威望,因事被关进牢里,判了死罪。
鸿嘉三年(前18)冬十一月,刑徒聚众打下监牢,救出郑躬,推其为首领,公开起义[39]。郑躬率众攻打官府,声势日振。郑躬自称“山君”,以一种在当地百姓中普遍流行的原始宗教为纽带来联系大家,势力发展很快,鸿嘉四年(前17)波及附近4县,兵众万人[40]。广汉太守扈商平时骄横跋扈,在起义军面前却一筹莫展。起义军以山为营,据险而守,持续了一年。成帝十分恼怒,罢免了丞相薛宣[41],又以孙宝为益州刺史,拜河东都尉赵护为广汉太守,征调广汉郡、蜀郡材官共3万多人前往镇压。孙宝亲入山谷,游说义军出降;赵护则带大军围剿。一文一武,大约一月时间就把义军镇压下去了[42]。赵护因镇压起义有功,获赐黄金百斤,升为执金吾。
有关四川通史.卷二,秦汉三国的文章
石敬瑭和末帝李从珂开始都是由于勇武而追随在明宗李嗣源身边的。后唐末帝李从珂由于之前王玫回答府库现存的财物与实际不符,所以任用了他人掌握监铁、户部、度支三司。末帝李从珂得到消息后,不免更加怀疑石敬瑭。所以私下里,各地的将帅都怨愤不满,但李从珂却没有察觉。当时,石敬瑭的两个儿子任内使,曹太后则是石敬瑭之妻晋国长公主的母亲,石敬瑭贿赂太后的左右,让他们暗中侦查末帝李从珂的密谋,不论事情的大小他都能知道。......
2023-09-17
张角见时机成熟了,就暗地里发动教徒们进行起义。张角下令通知各地提前起义。由于起义军头上都裹着黄巾当作标记,人们就把起义军称为“黄巾军”。但是时间长了,黄巾军的粮草武器供应越来越跟不上,东汉朝廷和各地军队四处围攻,起义军逐渐处于劣势。张角和其他两位将领也在这时先后去世,黄巾军迅速被镇压下去。......
2023-08-30
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可明显分为前后两大阶段,前半段是黄帝、少昊、颛顼、帝喾时期,从唐尧开始,进入后半段时期。虽然唐尧在五帝中排行在黄帝之后,但荣登正史的时间还早于黄帝,中国现存最早的史书《尚书》的叙述就是从唐尧开始。陶寺古城因被认为可能是帝尧时期的都城,而又被称为尧都。据《尚书·尧典》记载:“(唐尧)乃命羲和,钦若昊天,历象日月星辰,敬授人时。”......
2023-10-15
郑康成注《周易》九卷,《唐书·艺文志》作十卷,至宋《崇文总目》则仅有一卷而已。盖说经之道,贵于择善而从,不可以专家自囿,况《易》含万象,随所取资,莫不具足。以《汉书注》所云郑氏,乃即注《汉书》者,非指康成。余于厚斋所辑,若《诗考》、若郑注《古文尚书[2]》及《论语》、若《左氏》贾、服等义皆当订正,惟《诗考》稍加详。......
2023-10-27
所谓高宗时期的11次地震,有8次发生在649年8月到653年1月。其次,武则天时期的地震频率,也并不高于其他时期。武则天摄政期间,垂拱三年、四年发生地震,长安、洛阳都有震感。第二场地震发生在两京附近,对帝国首都居民有巨大的心理影响。在传统阴阳灾异学说中,地震就是灾异。......
2023-11-28
刘焉年轻时,因系宗室,更系豪富之家,先后任州郡之吏,并很快被拜为郎中。这就促使朝廷采纳了刘焉的建议,用州牧之制代替刺史之制。正在刘焉加紧活动时,巴蜀地区的“黄巾”起义声势浩大,起义军捕杀了益州刺史郗俭。道路不通,刘焉暂住荆州东界。益州从事、犍为豪族贾龙镇压了义军后,即派官吏、军队前往欢迎州牧刘焉。中平五年秋,刘焉入蜀,即命贾龙为校尉,把州治从雒县徙居绵竹。......
2023-09-30
本讲所要说的,只是周氏所说的第一期及第二期,即是朴学的启蒙时期与成熟时期,至于第三期及第四期,即今文学运动,则留到第十一讲再说。他这种见解,便是清代朴学的先声。而他治学的方法着重于创造与博证,则更为清代朴学奠立一个强固的基础;所以他能当一代开派宗师之名。阎若璩若璩著《尚书古文疏证》,专辨东晋晚出的《古文尚书》及同时出现的孔安国《尚书传》为伪书。胡氏此书,也引起学者怀疑的精神。......
2023-08-17
在他之前,各国的“一把手”大多称王,没有皇帝这个称号。他感到完成华夏的统一,比“三皇五帝”的功绩还大。正因为如此,他被后人称为“千古一帝”。从他开始,中国封建王朝后来的所有“一把手”,统统称“皇帝”。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有这样的描述:秦王嬴政刚刚兼并六国,统一天下,自认为兼备了三皇的德行,功业超过了五帝,于是便改称为“皇帝”。皇帝以命称“制”,下令称“诏”。......
2023-08-26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