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巴蜀文化”的墓葬,主要有狭长形、长条形土坑墓、船棺葬;另在川东峡江地区流行崖穴葬;在成都有少数瓮棺葬。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原墓葬习俗对巴蜀土著民族的影响。战国秦汉时期,巴蜀部分墓葬还以独特的葬具船棺而具有特色。图10-6秦入巴蜀后仍在使用的船棺另外,巴蜀文化中传统的城市特征是一般用土墙,至秦汉时期,大部分城镇仍继承、沿用了这一传统。巴蜀传统的祭祀是野祭,至秦汉时期庙祭已占有相当地位。......
2023-09-30
武帝开发西南夷,广设郡县,多驻军队,为维持其统治,必加重土著民族的负担。武帝时期,在边地还较注意民族政策,吏治较清廉,也由于政府实力强大,威霸四方,民族矛盾尚未激化。武帝之后,吏治逐渐腐败,赋税徭役日益加重。再加上政府实力日见衰弱,民族矛盾日益激化。
就在武帝去世次年(前86),西南地区爆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起义。益州郡(今云南)廉头、姑缯地区的百姓首先造反,攻杀官吏。紧接着,牂柯郡的谈指(今贵州贞丰)、同并(今云南弥勒)等地的24个土著民族部落3万多人举兵造反。朝廷急调蜀郡、犍为郡的材官精勇组成“奔命”,一举大破之。
三年后,即昭帝始元四年(前83),益州姑缯、叶榆民族再次造反。朝廷派遣水衡都尉吕辟胡带领益州郡的驻军前往进讨。
吕辟胡畏难不敢进军。造反民众遂攻杀益州太守,并乘胜进攻吕辟胡军。吕辟胡军大败,被杀死、溺死者多达4000余人。次年,朝廷再次遣军正王平与与大鸿胪田广明各率一军,两路并进,并请活动在今云、贵、桂交界一带的鉤町侯亡波率领族人协助朝廷军作战,结果大破益州造反民众,斩首捕虏5万余级,获畜产10余万。确实是一次空前的大屠杀。鉤町侯亡波因作战有功,被晋封为鉤町王。始元六年(前81),武都氐人又举兵造反,朝廷急派大军前往镇压讨平[34]。
昭帝时的连年战争,向汉政府敲响了警钟。宣帝即位后,对西南民族采取了让步政策。川西北汶山地区,武帝时置汶山郡。昭帝时期,围绕着赋税徭役,民族矛盾已趋激化。宣帝地节三年(前67),武都白马羌人造反,朝廷派使者骆武镇压了起义。其后,骆武入汶山郡慰劳察访,当地官吏百姓多反映:“一岁再度,更赋至重,边人贫苦,无以供给,求省郡。”当时,汶山建郡已45年,骆武把这些情况上奏朝廷。朝廷鉴于武都等地的民族造反教训,撤除了汶山郡,将其辖地省并为蜀郡北部都尉[35]。这并非简单的改名问题,由郡改为都尉,原驻在汶山地区的大量郡、县官吏、军队基本上都要撤出;都尉统治远比设郡更为松散,近似让民族自治。从有关记载看,宣、元时期(前73~前33),西南民族与政府的关系还比较稳定。
成帝时(前22~前7),民族关系再趋紧张。当时,夜郎王兴与鉤町王禹、漏卧侯俞等相互械斗。牂柯太守请朝廷发兵前来镇压,有人认为道远不可击,便遣使前往和解。但夜郎王等不从命,甚至还用木材刻出汉使者像,立于道旁,以箭射之。于是,朝廷另调蜀郡临邛人、金城司马陈立为牂柯太守。陈立上任后,曾谕告夜郎王兴,兴不听命。陈立上奏请诛兴等,朝廷还未回示,陈立便率吏卒数十人出巡,至夜郎王兴辖地的且同亭,派人去召兴。兴带数千人到亭来,然后又带数十酋首入亭内来见陈立。陈立义正词严责问兴,并趁势将其斩首。入亭内的其他酋首素与夜郎王兴有矛盾,此时见其被斩首,有的便公开支持陈立,说:“将军诛无状,为民除害,愿出晓士众。”陈立命将兴头挂出示众,亭外数千人皆放下兵器投降。鉤町王禹、漏卧侯俞等十分震恐,赶忙送来粟千斛和大量牛羊犒劳吏士,表示臣服。但兴的岳父翁指与兴的儿子邪务,却胁迫22邑再次造反,举兵攻郡。陈立奏请朝廷派都尉带兵前来,又募请一些土著民族部落出兵,很快讨平了这次叛乱。
有关四川通史.卷二,秦汉三国的文章
秦汉时期“巴蜀文化”的墓葬,主要有狭长形、长条形土坑墓、船棺葬;另在川东峡江地区流行崖穴葬;在成都有少数瓮棺葬。这种变化,反映了中原墓葬习俗对巴蜀土著民族的影响。战国秦汉时期,巴蜀部分墓葬还以独特的葬具船棺而具有特色。图10-6秦入巴蜀后仍在使用的船棺另外,巴蜀文化中传统的城市特征是一般用土墙,至秦汉时期,大部分城镇仍继承、沿用了这一传统。巴蜀传统的祭祀是野祭,至秦汉时期庙祭已占有相当地位。......
2023-09-30
秦入蜀后,一度较活跃的丹、犁二部便是笮都人。东汉永平年间,益州刺史朱辅,加强了对这一区域的统治,又“宣传汉德,威怀远夷”,致使活动在“徼外”的白狼、盘木、唐菆等百多个部落、数十万人主动内属,要求接受汉政府的领导。东汉在这一带设置汉嘉县,包含着汉人与嘉良共处之意。......
2023-09-30
秦在巴蜀推行分封与郡县制并行的同时,还在该地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创立了与县同级,但又与县制有若干区别的“道”制。秦汉时期,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设立的县级政府称道。道制是郡县制在特定的,即在民族区域的特殊表现形式,也是国家机器管理少数民族中存在的氏族、部落、酋邦并与其相结合的表现。此制一直为后世所承,其行政建置、经济、法律及其他诸方面的管理都远松弛于县。......
2023-09-30
秦汉时期的军队一般可分为京师兵、地方兵和边防兵三个系统。秦汉时期步、骑、车、舟几大兵种的构成日趋合理和成熟。秦汉时期还经常谪发罪犯或奴隶为兵,称为“谪戍”。秦汉时期战争频繁,其中统一战争、民族战争依旧占据着战争的主流。秦汉时期的军事思想与先秦时期兵学兴盛局面相比相对沉寂。......
2023-11-28
秦汉时期,茶并非普通百姓的日常饮品,而是更多地以其药用效果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西汉以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三国时期魏国《广雅》一书记载:“荆巴间采茶作饼,成以米膏出之……”两汉茶文化的发展,还表现在茶区的扩大上。马王堆出土文物表明,汉朝时期长江中游的荆楚之地已经出现了茶和饮茶习俗。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西汉时已有的“茶陵”即今日的湖南省茶陵县。......
2023-08-13
秦在巴蜀故地共设置了巴、汉中、蜀三郡。这种通过氏族、部落统治各族百姓的特殊郡县制,终秦之世而未有改变。现仅据资料所及,知道巴郡有属县12,如下表:表1-1秦巴郡辖县简表续表巴郡的版图小于鼎盛时期的巴国。西界,据《汉书·地理志》等,僰道在秦时属蜀郡,江阳、符属巴郡。大体可将巴、蜀二郡的界线划在江阳与僰道之间。北界,巴郡、汉中郡,大体以大巴山为分水岭。蜀郡北界兼有汉武都郡的南部。......
2023-09-30
纺织是巴国一项非常重要的手工业。巴人以之作为副业,几乎家家户户皆能操持。秦在平定巴蜀以后,对巴地实施了以布代赋的政策,在其后的整个秦汉帝国时期,都沿袭了这个政策。古布,单指用蚕丝和构皮或者苎麻作为原料生产的一种布料。此外,巴国还出有一种质量上乘,价格高昂的细麻布。《风俗通义·佚文》:“槃瓠之后,输布一匹二丈,是谓布。廪君之巴氏,出幏布八丈。”......
2023-11-07
秦汉时期,我国造船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峰。楼船是汉朝有名的船型,它的建造和发展也是造船技术高超的标志。据考证,这是秦汉时期的造船遗址。此外,在今陕西、四川、安徽、浙江、江西等地,也都有秦汉的造船工场。如长安城西的汉朝昆明池造船基地,周长达40里,有时池中有近百艘高大的楼船。秦汉造船业的发展,为后世造船技术的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吴国造的战船,最大的上下五层,可载3000名战士。......
2024-0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