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邻里范式:城市建筑学中的古北新区研究

邻里范式:城市建筑学中的古北新区研究

【摘要】:案例比较部分探讨了古北新区与浦东联洋社区的比较,主要针对与上述关键词相关的门禁系统、进入方式、步行范围与商业与社区服务空间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邻里空间营造的一些规范与标准。

本方案的设计操作对象为位于上海长宁区的古北新区,古北新区是上海知名的国际社区,其1990年代形成的一期开发由院落式的商住混合公寓构成,结合花园与社区广场布局,并且通过跨街道的拱门同城市路网交错布置,是社区设计的良好范本,并展现了丰富的空间处理手段。其二、三期开发逐渐抛弃了早先的开放性特质,逐渐向封闭式的超级街区靠拢。由于古北的各期开发都有独立邻里单位的特征(一、二期为居住型邻里单位,第三期为公交优先发展区),本设计的任务在于从新城市主义的方法论出发,对二、三期古北新区开发提出空间干预的策略,其目标是令二、三期社区通过微干预展示出第一期社区的开放、宜居特征。

汇报成果包含3个部分:关键词研究、案例比较与干预方案设计。方案抽取了3对关键词:社区中心与公共空间、街墙与进入方式、步行范围与可达性。这3对关键词概括了古北新区的一些显著空间特征,如具有清晰的社区中心功能与空间体系,以传统街墙为要素的街道空间,以及相对友好的步行可达性。案例比较部分探讨了古北新区与浦东联洋社区的比较,主要针对与上述关键词相关的门禁系统、进入方式、步行范围与商业社区服务空间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邻里空间营造的一些规范与标准。

在具体的优化措施部分,方案从研究古北一期的建筑类型学特征与城市形态学特征开始,关注通过重组公共-办公-私有空间的层级来构建开放但安全的社区。通过研究门禁围墙系统、步行系统与商业/公共空间系统的空间干预来改善社区可达性。同时通过改善目前的地铁站与周边开发的协同状况来提升地铁车站的服务强度,用“城市填充”(urban infill)的方式修补在先期的开发过程中留下的“灰色”欠开发区域。方案最后总结了一整套城市设计导则,包括“地下车库中的服务性商业街道”“人行道空间非机动车化”“无电梯公寓电梯安装及公共空间改造导则”3项关键导则,具有相当的可实施性(图11-3—图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