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市主义是完整地表现了功能、规范与行动统一的当代城市研究与实践方法。比如,新城市主义者希望重拾一种普遍的城市范式,他们认为欧洲的传统小城镇与美国郊区化之前的城市更具有宜居性与普适性,这种城市范式在历史中已经被反复验证。城市主义是一个欧美历史语境中产生的学术范畴,而新城市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则为广义城市主义蒙上了一层北美文化色彩。......
2023-09-30
城市主义是西方建成环境理论中一个独立的领域(前文已有详述)。“Urban”的词源“Urbs”的拉丁语原义是被犁翻动过的土地,引申为城市建成区,也就是市政中心的广大延伸区。“Urban”与“Polis”具有词源上的区别,后者来自希腊语,指由市政机构与设施构成的城市中心,而前者指城市外周或城市化区域。新城市主义是一个以城市形态学、建筑类型学、建筑现象学与城市社会学为基础,探索人本城市形态的空间与形式条件的行动纲领集合。近年的新城市主义也在反思自身的可持续性,也在思考如何从一个包罗万象、囊括一切“好”的城市规范的纲领,演变为在一些关键领域实现突破的理论,以厘清核心关切。例如,阿列克斯·克里格(Alex Krieger)将这一核心关切归纳为对“集体生活”(Communal Life)的复兴探索。城市历史学家塔伦(Emily Talen)则强调城市形式规范自身的历史传承,她从世界区划法发展史中发现城市空间的共性标准,并将其作为“形式导则”的法统基础。塔伦关注形式规范的伦理功能,即当下城市意象共识形成的机制——当高度发达的技术对形式已经无力约束时,社会共识才是形式合法与否的评判标准。
在现实操作中,新城市主义以区划法基础上的法定城市设计导则为武器,创新性地定义控制对象、控制层次、控制标量与控制图则,以将相对抽象的城市设计理论转化为可以操作并为各利益相关方理解的共识性规则。但是,新城市主义对普遍的城市类型与范式的推崇往往成为其他的城市研究学派对其攻击的软肋,比如新城市主义与景观城市主义旷日持久的论战反映了两种学派对形式的态度分歧。新城市主义者将形式视为改善城市空间质量的关键,而景观城市主义者则将生态、交通与其他基础设施体系的运作过程视为形式背后的深层推动力量,并嘲笑新城市主义者的过度怀旧。这两派间的矛盾一度无法调解。
海恩斯(Matthew Heins)认为新城市主义与景观城市主义这两种学派共享许多原则,比如都尝试改善城市蔓延的弊病,都承认步行、公交与公共空间的积极作用,都通过城市空间的导则与规范来干预城市空间,等等,而两者的区别仅在空间修辞与审美偏好上。从旁观者视角来看,两者的区别更在于所针对的文化区域与语境的不同,新城市主义者往往以中小城镇与本土建筑文化为研究对象,而景观城市主义则将大都市、全球化基础设施与巨型结构为研究对象。建筑史学家罗伯特·费舍曼(Robert Fishman)基本赞同海恩斯的归纳,并指出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的“田园郊区”(Garden Suburbs)是两种学派的共同渊源。田园郊区是基础设施、景观与人文主义城市形象的共生产物,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21世纪,只不过战场从田园郊区变为大城市。综上所述,新城市主义与景观城市主义所使用的工具是共通的,新城市主义者所追求的城市塑形的规范与导则,可能在物质上正表达为景观城市主义者所关注的难以成形或成文的城市基础设施。他们的总目标没有冲突,这为综合运用多种来源的研究工具诊断中国式广普城市的弊病提供了理论支撑。
规范与导则始终是新城市主义的操作对象,城市设计的规范与导则应该包括“标准”与“建议”两种形式,标准是用于建立形式层面的范式,而建议是一种正面清单,指出决定形式的积极动因。作为一门基于研究的专题设计课程,“邻里空间修复”以新城市主义的方法、立场与态度为基础,综合采纳景观城市主义、城市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以案例研究、场地研究、类型-形态研究与设计导则编制为分项任务,提出修复邻里空间、重构社区的空间营建指导原则、范例与机制。需要注意的是,新城市主义的设计导则自身具有一定的先验价值经验与意识形态诉求(这也是规范性理论的共性),在运用这一设计方法时,应该层析并适当去除其先验的价值判断,在改造后使之兼具批判性与建设性。
有关邻里范式 技术与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建筑学的文章
新城市主义是完整地表现了功能、规范与行动统一的当代城市研究与实践方法。比如,新城市主义者希望重拾一种普遍的城市范式,他们认为欧洲的传统小城镇与美国郊区化之前的城市更具有宜居性与普适性,这种城市范式在历史中已经被反复验证。城市主义是一个欧美历史语境中产生的学术范畴,而新城市主义思想的广泛传播则为广义城市主义蒙上了一层北美文化色彩。......
2023-09-30
作为城市设计准则的新城市主义诞生于1991年。自此,从1993年到1995年,共有3届“新城市主义大会”分别在亚历山德里亚、洛杉矶与旧金山召开,阿瓦尼原则遂扩充为《新城市主义宪章》。“新城市主义”这一概念在近年的专业话语中至少会以3种面孔出现。新城市主义是否普遍化了特殊情况?进一步地,新城市主义究竟在哪些方面已经渗透进中国当代的城市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是,新城市主义究竟“新”在何处?......
2023-09-30
新城市主义者虽然共同的学术立场都是反对现代主义运动带来的城市蔓延,但内部各个派别的理论依据却相差很大。图4-133种演进的邻里单元模式另一位新城市主义者法尔在2007年再次发展了邻里单位概念,并在佩里、杜安尼与普拉特-兹伊贝克理论基础上绘制了新的图解。......
2023-09-30
仅当新城市主义描绘了一种可以普遍化的社区形式,并仅当它所描绘的理论具有被验证或实践的可能时,它的方法论意义与对本土实践的参照意义才是有效的。那么新城市主义的规范性在何种程度上是成立的呢?当代中国的城市设计实践是消解还是强化了新城市主义的指导意义?城市设计脱胎于现代主义思潮,是功能主义的延伸。而城市主义的概念明显来自于新城市主义对经典欧洲大陆城市主义的回访,是一系列反思现代主义的运动推动下的产物。......
2023-09-30
解构主义反映在景观建筑作品上,其特点是赋予建筑各种各样的形式内涵,与现代主义建筑追求的秩序、整齐简单划一的形体设计倾向相比,解构主义建筑师常常采用各种散构和分离的手法,把习以为常的事物颠倒过来。景观建筑是一个城市面貌和景观的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其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它的存在恰好成为解构主义在设计领域影响的主要对象。解构主义正是极力反对这种整体性,它拒绝综合,崇尚分离,主张冲突、破碎,反对和谐统一。......
2023-08-21
建筑学与城市主义在文献中往往都指向一种自我参照、独立自主的知识体系。凯尔博教授认为,这三种城市主义涵盖了当代城市研究的最前沿方向。如果城市学最终完成其构建,将覆盖城市主义与新城市主义的内容,甚至可以作为“urbanism”的法定翻译。城市主义是认知与实践统一的城市学,是城市科学的行动性理论。......
2023-09-30
近年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未能得到根治,成了一种顽症,引起广大群众的强烈不满。认真分析起来,这些重大事故的背后都存在着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问题。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割裂主观与客观、思想与实际的联系及统一,追求表现形式,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2024-10-31
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民主和集中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民主和集中的统一,是民主集中制之所以成为无产阶级政党科学的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的最突出的体现。第二国际理论家关于民主与集中的争论为今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提供了重要的价值。......
2023-11-2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