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教学实践反馈意见收集成果:15条典型反馈意见

教学实践反馈意见收集成果:15条典型反馈意见

【摘要】:在完成2019年的教学实践后,教学团队进行了2次反馈意见收集,采集到不同专业同学的15条反馈意见。除了与课程设置与安排相关的意见,同学的反馈集中在课程的针对性、专业性、作业难易度等几个方面。学生普遍认可教学内容,尤其认可教师对内容的打磨与内容本身的多样性,这从侧面反映从讲座本身来说,不同专业的学生普遍可以接受。这一现象迫使教学团队反思实践操作在通识教学中的意义。表10-2学期结束后收集的典型反馈意见

在完成2019年的教学实践后,教学团队进行了2次反馈意见收集(表10-2),采集到不同专业同学的15条反馈意见(占上课学生的1/4)。除了与课程设置与安排相关的意见,同学的反馈集中在课程的针对性、专业性、作业难易度等几个方面。学生普遍认可教学内容,尤其认可教师对内容的打磨与内容本身的多样性,这从侧面反映从讲座本身来说,不同专业的学生普遍可以接受。学生的意见主要集中在作业形式与难易程度上,对非建筑或设计类专业学生来说,期中作业“立体书”的难度要大于期末作业“未来同济联合广场”,但是在相对清晰的表达形式的限定下,“立体书”的呈现结果远远好于“未来同济联合广场”。另外,对非建筑类专业同学来说,任何与空间表达有关的作业都是极大的挑战,同学不仅要学习相关的软件与模型制作技能,还必须广泛参考学习空间设计的案例,以抹平与建筑类专业同学的差距。这一现象迫使教学团队反思实践操作在通识教学中的意义。如果不借助空间表达操作,在一般的城市空间问题认识上,专业学生和非专业学生的能力差异极小,两类同学都能很好地理解大多数城市空间问题并形成独立的态度,换句话说,两类学生在文字表达上的水平难分伯仲,那么操作性内容是否应该是通识教育的必要环节?但是,一旦需要借助空间表达来解决具体空间情景中的问题或改善既有的空间,非专业同学的劣势则显露无遗,但是对专业同学来说,程式化的思维与表达套路(多从设计课上无意识习得)也是阻碍他们开拓思维的绊脚石。由此可见,动手操作的过程即使对通识类教学依然是意义重大的,而技能训练确实能够大大促进对空间问题的解析与解决能力。即使对通识教育来说,建筑学依然不是适合全盘讲座式授课的专业,沉浸式、体认式、言传身教式的教学方法比讲座要有效许多。

表10-2 学期结束后收集的典型反馈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