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商品房社区建设成为我国住宅供应的主要形式后,邻里单位所定义的半公共、半私有的社区领域构成了空间权属与治理权限之间矛盾的前线。从1922年起,该基金会大力资助对纽约市及周边的新区规划研究。佩里从1910年代到1930年代的各项研究都与罗素·赛奇基金会密切相关。[4]库利提出了“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的概念,来自1909年出版的论著《社会组织:对群体思想的研究》。斯泰恩在写给芒福德的信中经常提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30
当代城市建筑学导论力图在“导论、前沿、方法、拓展”穿插完整的概念线索,能够在不同授课教师的独立课程讲授中不断强化对同一概念线索的认知。教学团队在组织教学内容时,即预先设计前后内容的铺垫与反馈,促使同学在不同的情景与语境下深入理解关键概念,这些概念包括:在空间要素层面上的街区、街道、共享等,在方法层面上的地图、评论、仿真等,在操作层面的尺度、结构、社区等。最终教学将实现灵活运用概念进行自由探索的目的。
比如在城市空间中经常出现的“街区”概念在4个模块中不断出现,并与具体的研究案例相结合,最终转化为理解空间的工具。在导论中,授课教师通过美国高速公路对街区形态的“破坏”,来示例街区形态对良好城市生活的支撑作用,并以各种不同的街区类型(传统街区、小区、超级街区、开放街区、门禁社区)来帮助学生理解多样的城市形态的形成机制。以街区尺度这一显性特征为切入点,探寻不同形成不同街区尺度的内外因素。
在“前沿”与“方法”模块中,授课教师以具体的研究案例拓展街区概念的应用范围。在“都市产业空间与创新街道”中,授课教师从产业链的社会网络角度出发,讲解不同的产业类型如何在一个街区中在垂直与水平两个维度扩散分布。在“老城厢与城市形态学”一讲中,教师以上海本地的老城厢的历史街区保护为例,介绍了西方的城市形态学(见本书第一篇)经典研究方法在中国城市形态研究中的适应性改造,通过回溯老城厢街道网络的发展历程,归纳中国传统历史街区中的各种空间要素的变迁规律。经典城市形态学的“街道、街区、地块、建筑形式”这一层级结构,被调整为老城厢研究中的“城镇、街网、里弄、单元建筑”层级结构,学生得以在身边的案例中探寻城市发展过程的规律。最后,在“拓展”模块中,刘家琨建筑师通过一个完整街区(西村大院)的设计实践过程的讲述,以建筑设计实践视角展示城市建筑的复杂性与其意义的丰富性,对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探寻城市空间的设计技能提供了一个范本(图10-1—图10-9)。
图10-1 参与“当代城市建筑学导论”课程的学生背景构成
图10-2 “当代城市建筑学导论”教学内容构成
图10-3 教学内容:第一节导论课中对基础设施与街区形态关系的图解示意
图10-4 教学内容:街区、小区、超级街区、开放街区、门禁社区等概念的定义与区别
图10-5 教学内容:决定街区大小的因素
图10-6 教学内容:街区单元内的产业扩张过程
图10-7 教学内容:从老城厢街道系统看城市形态
图10-8 教学内容:上海老城厢建筑类型示例
图10-9 教学内容:刘家琨建筑师通过西村大院讲述一整个街区的设计过程
有关邻里范式 技术与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建筑学的文章
在大型商品房社区建设成为我国住宅供应的主要形式后,邻里单位所定义的半公共、半私有的社区领域构成了空间权属与治理权限之间矛盾的前线。从1922年起,该基金会大力资助对纽约市及周边的新区规划研究。佩里从1910年代到1930年代的各项研究都与罗素·赛奇基金会密切相关。[4]库利提出了“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的概念,来自1909年出版的论著《社会组织:对群体思想的研究》。斯泰恩在写给芒福德的信中经常提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30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指标的主要来源是西方发展百年的“区划法”[1]。1916年区划法与1961年的区划法修订一起决定了纽约的天际线。形式规范是一种更定制化、精细化的区划手段[2],它主张为场地量身定制形态导引,与保证最低标准的区划法是两种时代语境的产物。图12-1形式规范“迈阿密21”中所规定的街角形式类型表图12-2中国大城市的典型城市断面样例......
2023-09-30
“邻里”是城市建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兼具物质与社会凝聚力的人类聚落基本形式。对邻里的讨论将贯穿本书的所有讨论。不同的城市主义学说均以不同的态度审视邻里,并形成各自的城市空间观。从1990年代开始活跃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就是一种继承并发展了邻里单元观念的规范性理论。本篇从学理层面阐述“邻里”这一概念的渊源与演进。......
2023-09-30
作为城市设计准则的新城市主义诞生于1991年。自此,从1993年到1995年,共有3届“新城市主义大会”分别在亚历山德里亚、洛杉矶与旧金山召开,阿瓦尼原则遂扩充为《新城市主义宪章》。“新城市主义”这一概念在近年的专业话语中至少会以3种面孔出现。新城市主义是否普遍化了特殊情况?进一步地,新城市主义究竟在哪些方面已经渗透进中国当代的城市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是,新城市主义究竟“新”在何处?......
2023-09-30
案例比较部分探讨了古北新区与浦东联洋社区的比较,主要针对与上述关键词相关的门禁系统、进入方式、步行范围与商业与社区服务空间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邻里空间营造的一些规范与标准。......
2023-09-30
“邻里”一词的出现远远早于“邻里单位”这一概念的确立。现代城市规划将邻里作为研究对象其实源自社会学对该话题的关注。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之所以将有孩子的家庭作为建立社区的导向,根源来自他早年对社会中心区域内小学配置状况的研究。学区的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构成了佩里邻里单位理论的重要原则。在建设郊区以及重建贫民窟的过程中采取邻里单位模式,将推动这类群体进程。......
2023-09-30
在区域科学领域,陆铭教授的“首位城市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首位城市论”认为,在中国这样一个全世界人口最多,并且正处于城市化和全球化进程中的国家,首位城市(即上海)的人口规模也达到全世界最大是符合经济规律的,或者说,城市发展并无“边界”控制的必要。......
2023-09-30
在“契约”之外,传统社会主义的社会动员与价值推广的措施必不可少。即使今天产生这种环境的政治条件已经不再具备,它的意义已经不再彰显,但是,如果不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与还原,那么,我们不仅无法理解形成当代香港空间形态的历史驱动力,而且对深受香港影响的我国整个改革开放时期城市发展史的全面理解与反思也无从谈起。......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