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设施与公共政策的天然姻亲关系决定了它是建筑学介入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机遇。基础设施也可以为现代性这一建筑学理论史的恒久话题带来新的方法与视角。......
2023-09-30
近年来,以培养职业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建筑师的“建筑-规划-景观”学科联盟正在经历来自其他学科领域的挑战。建筑学的学科危机由来已久,但又于今为甚,因为以往的挑战往往是对建筑学的内容的威胁,来自工程、设计与社会学科的挑战最终激励了建筑学内涵的充实,且并没有动摇建筑学在整个高等教育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然而,随着新兴的各种工程学科(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设计创意、设计传媒等)逐渐走出自身的舒适区,进而融合周边学科以形成新的多学科领域时,建筑学因自身的多学科特征而具有的优越性开始丧失。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建筑学失去的是以往处在“百工之长”地位[1]的多学科融合的知识体系制高点,其融合学科的能力已经不能与新兴工程学科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建筑-规划-景观”学科联盟自身的前提也处在动荡之中,3个建筑学院的传统学科各自独立地向周边相邻学科汲取营养并拓展边界,各自发展自身的学科基础,这令3个学科能够共享的共有知识体系越来越稀薄脆弱。因此,在各种压力之下,建筑学势必要做出对其专业基础教学的改革,在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此消彼长下,重新定义并构建建筑学所需的基础知识。
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合作是应对“大工科”与“大类招生”等高等学校最新培养理念的必然路径。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公共基础课程将吸收一部分前沿专业课程,以形成新的通识类课程。通识教育与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与西方中世纪传统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音乐、算法、几何、天文)是一脉相承的。文艺复兴之后,人文学科成为博雅教育的主导。20世纪初,美国的综合性大学模式崛起,科学类学科被由人文学科统治的博雅教育吸纳,今天欧美的博雅教育主要以科学与人文类学科结合为主导,但是旨在训练应用能力的工程学科很少能进入这一基础教育体系。近期,同济大学开始尝试将优势的工程与设计类学科知识改造为通识类课程,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开放,通识课程“当代城市建筑学导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获得教学实践的机会。
有关邻里范式 技术与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建筑学的文章
基础设施与公共政策的天然姻亲关系决定了它是建筑学介入城市公共生活的重要机遇。基础设施也可以为现代性这一建筑学理论史的恒久话题带来新的方法与视角。......
2023-09-30
“城市”是新理性主义的诸位主将所共同关注的场域,构成了认同一种建筑学类型的基础。列昂·克里尔直接介入早期的新城市主义运动并成为精神导师,而罗西则对中国1980年代的建筑学理论产生重大影响。自1980年代末首次得到引介至今,阿尔多·罗西的《城市建筑学》不断受到国内学界的广泛关注,对其解读角度、解读层次、解读深度也在不断变化。......
2023-09-30
新城市主义作为后现代主义商业符号的一部分进入公众话语。在新城市主义成为一种极其多产的形式生产工具的同时,需要反思它的本土化与适应性问题,即新城市主义思想如何能够适用于中国的城市。适度的空间体量管控和形式管理,对既有僵化规范的突破,街道活动的激发,公私领域的灵活渗透等几乎成为当前城市设计的共识,这些原则都是新城市主义的具体运用。......
2023-09-30
城市主义思想是建立在对当代区划法的持续反思上的。新城市主义的“形式导则”虽然以批判区划法的刻板单一为前提,但是依然尊重以私人物权为主体的城市环境。新城市主义的“精明增长”规范即是一种改良发展了的区划法。从19世纪末期发端的城市美化运动,到当代的新城市主义者,一代代的城市学者一直在探索抗拒无限蔓延的美式城乡网格的策略,以创造更具场所性与环境质量的城市空间。......
2023-09-30
“城市步道”连接了环球影城的停车区与游乐园大门,在空间序列上是后者的前奏。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符号并不脱离它们特定的建筑空间角色,转角的处理、穹顶与塔楼的设置、业态的分布等都明显受到西木村等早期商业街区的影响。西木村在紧凑的空间格局中密集地呈现了现实城市内需要一定的空间广度才能呈现的多样性与戏剧性,它是浓缩的城市布景。西木村的塔群是一组相对独立的要素,这是美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符号文化的预演。......
2023-09-30
最先将基础设施纳入空间前景的是景观城市主义的理论与实践[2]。基础设施无关个体建筑,但是关乎场地本身,它构成了容纳未来的各种空间性事件的城市地表,也构成了日常的公共空间。景观城市主义的基础设施观在演进,斯坦·艾伦认为景观城市主义的关注重心应该从(人工)生态领域转入到(人工)地质构造领域。这一类比用生态与地质构造的层次、折叠与扭转比喻基础设施密集条件下多基面城市的类似空间结构。......
2023-09-30
沈克宁在撰写该稿件时的身份是“海外学人”,其参考的文献相对丰富,包括1982年的《城市建筑学》英文版,罗西的几篇论文,以及阿兰·科尔孔、塔夫里、荣格、弗兰普顿等人的相关文献。沈克宁先生的文章中在解读城市建筑学理论时已经谈到了结构语言学、符号学的一些概念和视角,尽管其解读的重点基本放在相对抽象化的类型学和类似性城市概念而非观察城市与建筑的关系上。......
2023-09-30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指标的主要来源是西方发展百年的“区划法”[1]。1916年区划法与1961年的区划法修订一起决定了纽约的天际线。形式规范是一种更定制化、精细化的区划手段[2],它主张为场地量身定制形态导引,与保证最低标准的区划法是两种时代语境的产物。图12-1形式规范“迈阿密21”中所规定的街角形式类型表图12-2中国大城市的典型城市断面样例......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