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邻里范式-城市建筑学的技术与文化视野

邻里范式-城市建筑学的技术与文化视野

【摘要】: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合作是应对“大工科”与“大类招生”等高等学校最新培养理念的必然路径。通识教育与中国古代的“六艺”与西方中世纪传统的博雅教育的“七艺”是一脉相承的。文艺复兴之后,人文学科成为博雅教育的主导。20世纪初,美国的综合性大学模式崛起,科学类学科被由人文学科统治的博雅教育吸纳,今天欧美的博雅教育主要以科学与人文类学科结合为主导,但是旨在训练应用能力的工程学科很少能进入这一基础教育体系。

近年来,以培养职业建筑师、规划师、景观建筑师的“建筑-规划-景观”学科联盟正在经历来自其他学科领域的挑战。建筑学的学科危机由来已久,但又于今为甚,因为以往的挑战往往是对建筑学的内容的威胁,来自工程、设计与社会学科的挑战最终激励了建筑学内涵的充实,且并没有动摇建筑学在整个高等教育知识体系中的位置。然而,随着新兴的各种工程学科(人工智能、数据科学、设计创意、设计传媒等)逐渐走出自身的舒适区,进而融合周边学科以形成新的多学科领域时,建筑学因自身的多学科特征而具有的优越性开始丧失。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建筑学失去的是以往处在“百工之长”地位[1]的多学科融合的知识体系制高点,其融合学科的能力已经不能与新兴工程学科相提并论;另一方面,“建筑-规划-景观”学科联盟自身的前提也处在动荡之中,3个建筑学院的传统学科各自独立地向周边相邻学科汲取营养并拓展边界,各自发展自身的学科基础,这令3个学科能够共享的共有知识体系越来越稀薄脆弱。因此,在各种压力之下,建筑学势必要做出对其专业基础教学的改革,在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此消彼长下,重新定义并构建建筑学所需的基础知识。

学科之间的深度交叉合作是应对“大工科”与“大类招生”等高等学校最新培养理念的必然路径。在这一背景下,传统的公共基础课程将吸收一部分前沿专业课程,以形成新的通识类课程。通识教育与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与西方中世纪传统的博雅教育(Liberal Arts)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音乐算法、几何、天文)是一脉相承的。文艺复兴之后,人文学科成为博雅教育的主导。20世纪初,美国的综合性大学模式崛起,科学类学科被由人文学科统治的博雅教育吸纳,今天欧美的博雅教育主要以科学与人文类学科结合为主导,但是旨在训练应用能力的工程学科很少能进入这一基础教育体系。近期,同济大学开始尝试将优势的工程与设计类学科知识改造为通识类课程,向所有专业的学生开放,通识课程“当代城市建筑学导论”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获得教学实践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