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商品房社区建设成为我国住宅供应的主要形式后,邻里单位所定义的半公共、半私有的社区领域构成了空间权属与治理权限之间矛盾的前线。从1922年起,该基金会大力资助对纽约市及周边的新区规划研究。佩里从1910年代到1930年代的各项研究都与罗素·赛奇基金会密切相关。[4]库利提出了“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的概念,来自1909年出版的论著《社会组织:对群体思想的研究》。斯泰恩在写给芒福德的信中经常提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30
如果从城市发展的自主性与能动性的角度来看待香港的空间史,那么1948年是香港历史的一个重要时刻。这一年,参与过大伦敦规划的英国规划师艾伯克隆比(Sir Leslie Patrick Abercrombie)为香港做了名为《香港初步城市规划报告》(Hong Kong Preliminary Planning Report)的规划草案。该草案在1950年代才成为可供实施的规划总图。真正意义上的自觉的城市改造始于1967年的《殖民地规划大纲》(Colony Outline Plan),正是该大纲将一种基于公共交通的垂直整合的城市作为发展模型。1984年的《中英联合声明》发布之后,香港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个时候香港命运已定,华人地产商崛起,地产市场的投机倾向日趋严重,但是借由一系列的基础设施建设,香港的城市化区域进一步扩展,空间成熟度进一步完善。
在艾伯克隆比写出《香港初步城市规划报告》的年代,“香港”实际仅仅指夹峙维多利亚湾的2个城市化区域:维多利亚城与九龙。在当时的150万人口中,有100万人集中在维多利亚城与九龙弥敦道的狭长海湾地带。艾伯克隆比的报告基本上延续了英国1947年《城乡规划法案》(The Town and Country Planning Act of 1947)的原则,强调对城市扩张的控制与社区建设。受当时占主导地位的雷蒙·恩温(Raymond Unwin)的“卫星城市”与沙里宁(Eliel Saarinen)的“有机疏散”思想影响,艾伯克隆比报告将区域总体规划与新市镇的概念引入香港,在此后的近50年内(1948—1997年)深刻地改变了香港的空间结构。从艾伯克隆比报告的附图中可看到,报告对社区单元的表达方式与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Greater London Plan)中的表达是相似的,都是用泡泡状的团块来表达位于拥挤的老城边缘的新市镇。同时,在当时的九龙塘已经有初步规划的低密度的花园住宅区,而艾伯克隆比对这些已成规模的城市建成环境并未充分尊重,他对社区团块的划分是比较主观的,并将已建成区当作新社区之间的空隙与剩余空间(图9-5、图9-6)。
图9-5 艾伯克隆比在《香港初步城市规划报告》中对香港单元式社区的规划,采用了同大伦敦规划类似的方式
有关邻里范式 技术与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建筑学的文章
在大型商品房社区建设成为我国住宅供应的主要形式后,邻里单位所定义的半公共、半私有的社区领域构成了空间权属与治理权限之间矛盾的前线。从1922年起,该基金会大力资助对纽约市及周边的新区规划研究。佩里从1910年代到1930年代的各项研究都与罗素·赛奇基金会密切相关。[4]库利提出了“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的概念,来自1909年出版的论著《社会组织:对群体思想的研究》。斯泰恩在写给芒福德的信中经常提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30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指标的主要来源是西方发展百年的“区划法”[1]。1916年区划法与1961年的区划法修订一起决定了纽约的天际线。形式规范是一种更定制化、精细化的区划手段[2],它主张为场地量身定制形态导引,与保证最低标准的区划法是两种时代语境的产物。图12-1形式规范“迈阿密21”中所规定的街角形式类型表图12-2中国大城市的典型城市断面样例......
2023-09-30
在这些邻里模型中,“集体”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它的边界或模糊或清晰,归属感时而坚实时而脆弱,社区文化与形象有外露也有内敛。自西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迈入后工业进程,邻里的意义与其空间表达经历了一系列深刻的转型,由近缘关系形成的邻里逐渐向业缘、趣缘等社群形式转型。在这些邻里模型中,许多集体关系的创建与维系并不依赖居住,而依赖消费、休闲与体验。......
2023-09-30
“邻里”是城市建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也是兼具物质与社会凝聚力的人类聚落基本形式。对邻里的讨论将贯穿本书的所有讨论。不同的城市主义学说均以不同的态度审视邻里,并形成各自的城市空间观。从1990年代开始活跃的新城市主义理论就是一种继承并发展了邻里单元观念的规范性理论。本篇从学理层面阐述“邻里”这一概念的渊源与演进。......
2023-09-30
作为城市设计准则的新城市主义诞生于1991年。自此,从1993年到1995年,共有3届“新城市主义大会”分别在亚历山德里亚、洛杉矶与旧金山召开,阿瓦尼原则遂扩充为《新城市主义宪章》。“新城市主义”这一概念在近年的专业话语中至少会以3种面孔出现。新城市主义是否普遍化了特殊情况?进一步地,新城市主义究竟在哪些方面已经渗透进中国当代的城市设计理论中?最重要的是,新城市主义究竟“新”在何处?......
2023-09-30
当代城市建筑学导论力图在“导论、前沿、方法、拓展”穿插完整的概念线索,能够在不同授课教师的独立课程讲授中不断强化对同一概念线索的认知。比如在城市空间中经常出现的“街区”概念在4个模块中不断出现,并与具体的研究案例相结合,最终转化为理解空间的工具。以街区尺度这一显性特征为切入点,探寻不同形成不同街区尺度的内外因素。在“前沿”与“方法”模块中,授课教师以具体的研究案例拓展街区概念的应用范围。......
2023-09-30
案例比较部分探讨了古北新区与浦东联洋社区的比较,主要针对与上述关键词相关的门禁系统、进入方式、步行范围与商业与社区服务空间进行分析,并总结出邻里空间营造的一些规范与标准。......
2023-09-30
“邻里”一词的出现远远早于“邻里单位”这一概念的确立。现代城市规划将邻里作为研究对象其实源自社会学对该话题的关注。佩里的邻里单位理论之所以将有孩子的家庭作为建立社区的导向,根源来自他早年对社会中心区域内小学配置状况的研究。学区的概念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构成了佩里邻里单位理论的重要原则。在建设郊区以及重建贫民窟的过程中采取邻里单位模式,将推动这类群体进程。......
2023-09-3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