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雅明在《拱廊计划》中描述了四通八达的巴黎拱廊市场,他将这些具有内部微环境的公共空间称为“全景”。除了拱廊,百货公司、林荫大道、玻璃展览大厅、全景舞台等工业革命时代的城市空间对象均被本雅明视为一种消费性的全景空间。无论包裹着怎样的形式外衣,全景式空间的内部是供观赏与游览的消费空间,这些消费空间仅供展示,这决定了全景空间的基础设施属性。......
2023-09-30
西木村位于洛杉矶西郊,是现代商业街区建设、发展、衰落与更新的典型案例。当哈罗德·延斯出于自己的商人本能规划他的南加州模范城镇——西木村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商业操作手法已经为后世设立了一种范式。在延斯的时代,洛杉矶的西进前线已经推进到了延斯的农场的东邻——贝弗利山庄。如果按照当时所流行的地产开发方式,延斯也将会用棋盘式的均匀道路网格将自己的农场分割成小块逐个出售,并以一种均匀的方式将整个地块渐次填满,这是典型的早期美国平均主义社区规划方法指导下的必然选择。但是延斯采用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方法,即在一个全新的场地上新建一个纯商业功能的地中海式小镇,这一方法响应了当时在城市美化运动与田园城市等造城运动中确立起来的美学标准,以单一功能区(商业区)为对象,将传统欧洲城市的复杂性填充入一个巨型区块中。
西木村的产生兼有偶然与必然的因素。19世纪末,洛杉矶的丹麦移民彼得·延斯(Peter Janss)与其子一同建立了延斯地产投资公司。1923年,其中一个儿子哈罗德·延斯从其岳丈阿瑟·勒茨(Arthur Letts)那里继承了一处位于圣塔莫尼卡山下的圣何塞山庄农场。这个农场在今天大约就是日落大道、皮克大道、斯普凡达大道与洛杉矶乡村俱乐部高尔夫球场所围绕的大约3300英亩(约13.4平方公里)土地。其中有一块就成为未来的西木村商业区。在西木村之前,延斯开发了位于同一个农场内的圣塔莫尼卡大道周边区域,但是那一次开发并不成功,由于圣塔莫尼卡大道在当时是一条铁轨与汽车路并行的区域级快速道路,潜在客户既无法方便地停车以进行购物,也不能安全地穿越快速干道与地上轨道以完成消费所需的逛街行为,因此集聚于干道两边的商户根本无法从过往的交通上获取商机。在这次失败中延斯意识到了商业行为对空间质量与便利的敏感性,并开始审视投机式开发的局限与公共空间管控的意义。
在1925年,南加州见证了两座新城的崛起——圣塔芭芭拉与同样位于洛杉矶县的帕罗斯福蒂斯。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处新城的核心区都采用了统一的西班牙殖民地式风貌与步行化街区设计,并且严格限定新建建筑的风貌特质[3](图8-1)。即使对于20世纪初的多文化背景的南加州居民,地中海式风貌也是一种空降而来的异邦奇观。地中海式风貌让这些本地居民建立起自身与几百年西班牙殖民地文化的精神关联。两处市镇规划的成功让延斯隐约嗅到了新的商机。延斯在位于西木村东北边的霍姆拜山庄的前期开发中尤其注重建成社区的品质与风貌,并由此获得了经济上的成功,霍姆拜山庄的开发是西木村的预演,在此激励下,延斯立志要建设第二个好莱坞,一个南加州的模范城镇。同时值得一提的是当时洛杉矶规划局主席维特奈尔(Gordon Whitnall)的支持。维特奈尔一改当时通行的偏重保护土地价值的保守均好的规划方式,提倡一种牺牲局部利益但是保证长期与集体利益的规划方式。维特奈尔的政策主张鼓励了延斯的商业冒险。
图8-1 帕罗斯福蒂斯一处广场的原始设计渲染,采用了对西班牙殖民地式风貌与步行化街区设计的统一规划(1927年)
图8-2 1933年的待开发的西木村,远处为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区
1925年,延斯把他圣何塞农场北端的384英亩(约1.6平方公里)坡地策略性地卖给了市政府,而市政府再转手捐献给了加州大学,作为其除伯克利校区以外的第二个分校的用地(即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校区)。该地的成交价只有市场价的1/4。这次公有与私有部门的合谋将后来的西木村的土地置于一座新兴大学与城市主干道(威尔夏大道)的中间(图8-2)。然而,这片土地绝不甘心仅仅成为大学城的配套商业区。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开始建设之时,延斯终于暴露了他的野心。延斯邀请当时在纽约与圣路易斯的综合性城市规划中崭露头角的规划师巴塞罗缪(Harland Bartholomew)来设计整个未来的西木村。巴塞罗缪后来同奥姆斯特德公司一道参与了著名的洛杉矶1930年的整体规划计划,是美国城市美化运动的代表人物。由于巴赛罗缪本人在圣路易斯,无法亲自来设计,于是他委托了他公司的前任职员——来自圣塔芭芭拉的列昂·提尔顿(Leon Deming Tilton)全权代表自己进行设计。
巴塞罗缪的规划设计在后来整个商业街区的经营中确实起了非常积极的作用。依据巴塞罗缪的设计,西木村通过一条大约道路红线宽度为100英尺(约30.5米)的林荫大道——西木大道与东西向主干道——圣塔莫尼卡大道连接。西木村内的道路网格有意设计成不规则的有机形态。根据方案所建议的后期空间管控规范,所有的建筑都必须是某种地中海式风格,白墙,红瓦,庭院式,2到3层,临街立面不可低于17英尺(约5.2米)。在街区转角处鼓励建设具有西班牙殖民地式装饰主义风格的白塔,以形成一长段沿街立面的高潮,序列式装饰艺术主义塔群成为此地的标志性景观。这些高塔一方面对社区的使用者起着标志方位的作用,另一方面成为社区的形式符号,所以西木村也有“塔之城”的雅号。
西木村采用了2种不同于通常做法的路网结构来保证其对公共活动的吸引力。首先,不规则的路网结构“网罗”了人流。同当时已经成形的好莱坞商业区相比,西木村的道路网格呈现一种“吸盘”的特性,西木村只有几个对外出入口,且主要有效出入口只有西木大道一条。出入口将人流与车流吸入西木村的各个次级街道,一旦进入就迷失于不规则内部路网,不容易离开。西木村的不规则路网设计为每一处商户设置了差异化的区位,增加了商户沿街立面的可识别性,最大化了商户的价值。其次,主干道规划为尽端道路,阻碍了仅为过境的交通流。西木大道原本是一条连接皮克大道与日落大道的贯通性主干道,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建成后,这条道路在接近日落大道处被掐断,成为一条朝圣式的通向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终端式道路。此时的大学已经初步形成了主轴线格局,主轴线广场恰好与西木大道垂直,其入口设置在西木大道尽端广场上,这样就避免了圣塔莫尼卡大道既作为交通干道,又作为商业主街的窘境。与教学、本地社群或商业活动无关的人流被阻挡在威尔夏大道以南,西木村的上流消费、娱乐底色得以保证(图8-3)。
图8-3 根据延斯开发公司图纸所标识的西木村区位
按照今天的看法,延斯类似于一级开发商。延斯对整个西木村的规划与建设控制严苛得出奇。虽然在当时还没有出现如后来的人行口袋式(Pedestrian Pocket)的购物街区,西木村的业态分布依然符合当代通行的商业街区开发原则:街角设置主要的旗舰专卖店;超市与主力百货商店分布在外围,并且没有相互之间的功能业态冲突与区位重叠;小型商户聚集在非转角的街道两侧;电影院与剧院设置在空间深度较深的街巷尽端等等。所有的土地在转卖给单个开发主体时都附带了诸多附属空间管控条件,这些条件在地块二次转手时依然有效。整个西木村严格控制多种商业类型的均衡分布,并且土地在卖出时会再针对单个地块定制规划,比如根据每个商户的需求细化地块形态等。无论租或售,二级开发主体必须向延斯上报建筑方案,由延斯所组织的建筑师委员会批准后方可建设。延斯认为,只有一个具有审美质量的商业社区才能保持恒久的价值。西木村在1928年正式开张,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成为与好莱坞等量齐观的具有特殊风貌的城市近郊商业中心。在一些历史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西木大道两边分布了各种样式的红瓦白墙的地中海式建筑,这些建筑仿佛是在不同的时期建起,一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地中海小镇意象;村内种植高耸的棕榈树等热带植物;高级豪华轿车停在路沿;衣着华丽的贵妇款步人行道,颔首低语。
西木村的公众认知度在项目初具规模后迅速提升。1930年,《洛杉矶时报》(Los Angeles Times)的编辑,洛杉矶的桂冠诗人约翰·麦格罗蒂(John S.McGroarty)受邀造访西木村。这次造访距上一次他经过这片圣塔莫尼卡山脉脚下的广袤庄园仅一年时间。在这次造访后,麦格罗蒂无法按捺自己激动的心情,将所见所闻写入了他编辑的介绍西木村最新建设成就的一本小册子《一年又一日》(A Year and a Day)[4](图8-4)。他写道:
于是我回到了(圣何塞)庄园。我是被一个据说可称为神迹的巨变所吸引。我曾经钟爱的番茄园与葡萄园已经被一个崛起的新城镇取代。在这新城里满是圆穹隆、红瓦屋顶、绝美的门廊与修道院式的拱廊。在街道两边真正上演的是一个凤凰涅槃般的梦。这个梦的实现仅仅用了一年零一日……它不允许任何新的建造破坏这个业已成形的图景,这座新城凝聚了地中海建筑的精华,它就和一座西班牙或者腓尼基城市一般无二,它是如此可爱。
图8-4 麦格罗蒂的宣传西木村的小册子《一年又一日》扉页
固然这本小册子也有为这个项目进行营销炒作的嫌疑,不过剥开当时社会所盛行的乐观主义情绪,西木村确实与整个圣塔莫尼卡山麓一道唤醒了西海岸公众对欧洲地中海文明的自我认同。西木村是美国第二个、南加州第一个商业化开发的体验式购物小镇(第一个即前文提到的堪萨斯城的乡村俱乐部广场)。在建筑学上它具有某种“美国性”,与美国文化中不追问原真性、只追求实用与体验的偏向相吻合。它同美国的其他主题式社区一起形成了与来自欧洲的现代主义国际式并行的另一种现代化传统。这一传统在后来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中被重新发掘。
即便经过异常严谨的规划与经营,西木村依然暴露出20世纪早期体验式商业街区的弱点:低层且富于变化的地中海式建筑形态无法容纳日趋大型化、产业化的商业经营需求;它还没有像后现代主义运动一样,分辨建筑的基本建构语言与日益独立的表现性符号语言的区别;相对诚实的建筑形态没有为未来的二次改造与立面重塑预留灵活性。另外,它还没有明确生产、存储、体验与交易的产业链细分,比如它试图引入当时方兴未艾的电影工厂为小镇造势,但是事实上仅仅引入了福克斯一家公司。它对汽车社会的快速发展也预估不足,预留的露天停车面积很快就不堪使用。1950年代中期,西木村的各地块悉数开发完毕,延斯公司内部由于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也不再持有西木村的地产。随后,在欧洲导入的现代主义国际式渐渐成为主流建筑形态后,西木村的风貌开始受到破坏,一些最初的战前地中海式建筑被拆除,一些盒子式的现代主义建筑破坏了西木村街景的完整性(图8-5)。
图8-5 1940年左右的西木村内部街景
有关邻里范式 技术与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建筑学的文章
本雅明在《拱廊计划》中描述了四通八达的巴黎拱廊市场,他将这些具有内部微环境的公共空间称为“全景”。除了拱廊,百货公司、林荫大道、玻璃展览大厅、全景舞台等工业革命时代的城市空间对象均被本雅明视为一种消费性的全景空间。无论包裹着怎样的形式外衣,全景式空间的内部是供观赏与游览的消费空间,这些消费空间仅供展示,这决定了全景空间的基础设施属性。......
2023-09-30
枪击事件后,西木村开始用闭市的手段确保安全,限制夜生活。其实枪击案只是西木村衰落的一个导火索,真正的原因来自外部。首先,西木村衰落的背景不外于美国的商业零售模式所悄然发生的改变。从城市史的视角来看这2个方案,它们依然缺乏对西木村本身的城镇风貌空间遗产的尊重,而这正是本地社区所异常珍视的。......
2023-09-30
由于其道路结构有相对明确的地理边界与中心,本区块可以使用邻里单位的方法论进行研究与分析。3对关键词概括了张江社区的一些特征,如建筑类型的多样,以有轨电车-地铁接驳为主的本地公交解决方案,以及社区所呈现的特定城市肌理类型。具体的空间优化策略从研究张江社区的类型学特征与形态学特征出发,通过城市微更新策略构建郊区化环境中的人性化场所。......
2023-09-30
“邻里空间修复”教学实验完成于2015年,在时间上先于2016年所推出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也先于学术与公共舆论社区对“街区制”问题的大讨论。“邻里空间修复”恰恰是针对这一状况,为学生未来处理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所度身定做的研究性课程。......
2023-09-30
对称的概念早在建筑与视觉艺术产生前已被人们所认知。中轴两侧对称分布各类殿宇。中国传统四合院布局也大都遵循对称原则,正房、后罩房位于中轴线,厢房、角院、耳房沿轴线对称布置。我国颁布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若干推荐性条文中多处建议使用对称结构体系。如图4-77中的人类头骨,自然界中有机生物的对称形象一般都是镜像对称。维持元素的基本定位,平移对称的发生不限方向、不限距离。......
2023-08-24
与此同时,“公共空间”这个被绝对化的概念也应当挣脱它启蒙时代的记忆的约束,在新的社会语境中获取新的意义。以往的拱廊与现代性及现代主义建筑之间的关系讨论常限于视觉文化方面,而对空间方面的讨论往往简略。在将本雅明19世纪丰茂的城市景观转变成文本的同时,必须将其重新置入具体的空间对象中,在这段尘封的历史中,我们甚至可以发现新的公共空间类型的可能性。......
2023-09-30
艺术嵌入城市空间建筑,将其叙事性在空间序列中表达出来,城市空间整体呈现审美化。文化空间成为审美对象,是文化空间推动城市空间审美化的直接表现。城市空间审美化为本雅明的深刻论述提供了新时代的注解。交通空间审美化,从“去距离感”角度来说,进一步推动了审美日常化。城市地铁空间的审美呈现包括地铁空间作为审美目的和审美工具。......
2023-07-25
城市漫步是一种文化现象学方法。城市漫步不仅是穿越城市时的行走方式,还意味着对街道和广场上城市景观及其氛围的凝神关注。城市漫步能够提升主体的敏锐感知能力,将艺术作品所隐藏的意涵转化为显性的日常生活表述,与此同时,这也是艺术作品感知力得到自由发展的前提条件。......
2023-07-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