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水道既是自然景观,也是一种特殊的基础设施。针对这一问题,景观城市主义理论与实践开始转向对滨水空间的基础设施系统的关注,在泛滥的形式符号海洋中探析空间的工作机理,在地形策划的框架下建立一整套改造基础设施景观的策略与方法。进一步地,整个滨江社区将受益于基础设施主导的空间更新,公共空间的贯通将引入更多的公共事件、活动链与目标社群,这将推动文化、艺术与创新社区的培育。......
2023-09-30
2017年春季,作者所领导的专题研究小组对当前北外滩4处典型区段进行了深度的调查研究,并着重对其基础设施要素进行了调查。这4处典型场所分别为虹口港近滨江地区沿岸、国际客运中心西区、国际客运中心东区与公平路码头地区。通过基础设施调查,小组成员分别提出了4项针对各自研究区域的关键任务(图6-10、图6-11)。
(1)针对滨江与腹地联系薄弱的问题,将以虹口港滨河沿线社区作为打通腹地与滨江联系的关键,提出将虹口港近滨江区段建设为“15分钟步行通廊”(滨河步道)与“15分钟社区运动公园”(运动广场),改造虹口港沿线防汛墙与滨河步道的高差关系,建立亲水平台,于长阳路-虹口港交叉口设置下穿长阳路通道。另外,在步行通廊两侧的社区内利用闲置场地设置口袋形小型公共运动广场,将部分旧仓库建筑改造为运动主题的商业设施。此方案是为了通过成串的运动主题场地群落吸引虹口腹地居民通过步行到达滨江地区。
图6-10 北外滩沿岸防汛墙历史演变
图6-11 北外滩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土地用地规划
(2)国际客运中心西段的主要部分是港务办公楼、地下邮轮联检大厅、飞艇形酒店、彩虹桥等设施。根据小组成员的多方查证,目前每年的邮轮停靠次数仅在150次左右,联检大厅多数时间处于闲置状态。方案建议改造联检大厅,将检票区域后退,优化联检路线,让出更多的空间供地下商业街使用,增加上下贯通的天井,破除码头区与绿地区的铁丝围墙,打通联检大厅与上部平台的隔阂状态,通过高差(而非铁丝网)来自然分隔码头区与堤顶平台区。重新组织平台层的步行系统,修正目前彩虹桥的步行连通性,增加防汛堤顶可达性。
(3)国际客运中心东段为“音乐之门”与商务办公区域。此段区域私有化程度严重,缺少集聚人群所需的餐饮与商业设施,音乐之门所对的江滨坡地也无亲水平台。办公流线与外来客流动线有冲突,降低了楼宇管理方的开放意愿。方案建议东区整个地下空间重新整理,形成十字形贯通的商业步行街,步行街的中央设置大型溜冰场。拆除并无实际作用的空中球形结构,代之以螺旋线自行车专用行车道,鼓励自行车与滑板等极限运动。开放音乐之门顶层的观景平台与观景大厅。十字形步行街的公众人流与周边办公楼的商务人流依然有所区分,在最大程度地开放音乐之门的同时也尊重办公功能的自洽。
(4)公平路轮渡码头目前处于周边高端场所的“压迫”之下,地位较为尴尬。该轮渡码头服务的是通勤人群,对面为浦东泰东路轮渡站,是虹口居民到达陆家嘴金融区的快捷通道。由于没有接入市域的快速轨道,公平路轮渡站使用频率偏低。方案建议改造公平路轮渡站,新建一个地表形态的屋顶平台,平台串联国际客运中心与国际航运中心两侧的步行与骑车小径。同时,建造一个专供自行车与共享单车的高速高架网络,连通地铁12号线提篮桥站与公平路轮渡站。该自行车高架桥与已有或待建建筑有不同的空中、地上连接桥,沿途设置泊车休息区,二层连接通道与立体泊车结构(图6-12—图6-18)。
图6-12 虹口港近滨江地区“15分钟步道”
图6-13 滨水步道与水闸改造的桥
图6-14 国际客运中心的空间组织策划
图6-15 国际客运中心联检区内部场景策划
图6-16 音乐之门(国际客运中心东区)的改造方案
图6-17 音乐之门(国际客运中心东区)地区改造设计的剖面示意
图6-18 公平路轮渡站的单车天桥系统
有关邻里范式 技术与文化视野中的城市建筑学的文章
城市水道既是自然景观,也是一种特殊的基础设施。针对这一问题,景观城市主义理论与实践开始转向对滨水空间的基础设施系统的关注,在泛滥的形式符号海洋中探析空间的工作机理,在地形策划的框架下建立一整套改造基础设施景观的策略与方法。进一步地,整个滨江社区将受益于基础设施主导的空间更新,公共空间的贯通将引入更多的公共事件、活动链与目标社群,这将推动文化、艺术与创新社区的培育。......
2023-09-30
图2-3德索拉-莫拉雷斯与莫内欧的莱拉购物中心是巨型地形的代表当代的基础设施研究必须建立起一套新的术语系统,它应当既包括经典现代建筑历史中的环境、技术与空间现象,也包含那些地域性的现代建筑研究中的独特案例,并且应当在考察它们之间的关系之余夯实学科内的知识。下文将以基础设施研究中常用的“地形”“边界”“全景”与“触媒”等空间类型为例,讨论它的研究范畴变迁以及其对建筑学科的贡献。......
2023-09-30
在大型商品房社区建设成为我国住宅供应的主要形式后,邻里单位所定义的半公共、半私有的社区领域构成了空间权属与治理权限之间矛盾的前线。从1922年起,该基金会大力资助对纽约市及周边的新区规划研究。佩里从1910年代到1930年代的各项研究都与罗素·赛奇基金会密切相关。[4]库利提出了“首属群体”与“次属群体”的概念,来自1909年出版的论著《社会组织:对群体思想的研究》。斯泰恩在写给芒福德的信中经常提及自己的实践与思考。......
2023-09-30
在艾伯克隆比写出《香港初步城市规划报告》的年代,“香港”实际仅仅指夹峙维多利亚湾的2个城市化区域:维多利亚城与九龙。从艾伯克隆比报告的附图中可看到,报告对社区单元的表达方式与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中的表达是相似的,都是用泡泡状的团块来表达位于拥挤的老城边缘的新市镇。图9-5艾伯克隆比在《香港初步城市规划报告》中对香港单元式社区的规划,采用了同大伦敦规划类似的方式......
2023-09-30
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的指标的主要来源是西方发展百年的“区划法”[1]。1916年区划法与1961年的区划法修订一起决定了纽约的天际线。形式规范是一种更定制化、精细化的区划手段[2],它主张为场地量身定制形态导引,与保证最低标准的区划法是两种时代语境的产物。图12-1形式规范“迈阿密21”中所规定的街角形式类型表图12-2中国大城市的典型城市断面样例......
2023-09-30
从上文整理的线索来看,城市建筑学的解读经历了一个变化的过程。在这两个背景之下,不难理解为什么当时对城市建筑学的解读主要集中在类型学的讨论上。因此,从对城市建筑学的解读变化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建筑师们的困惑和需求之变化,在这薄薄的一本书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在我们的本土语境里得到解释的30余年中,所折射出的是中国建筑自身的发展和观念的演变。......
2023-09-30
比如,街区与小区究竟是何关系?步行基础设施网络如何创造性地解决街区制与社区安全、行为习惯乃至社群认同的矛盾等。真正使得街区与街道形态变得复杂的是现代邻里观念的出现,路网与门禁系统的复杂化,私密与公共功能的分区,交通方式的多元,促使邻里成为城市的基本构成单元。从狭义来看,产生现代邻里观念的邻里单位一词代表了从原理,到方法,再到实践的一个完整的纵向贯通的城市设计体系。......
2023-09-30
仅当新城市主义描绘了一种可以普遍化的社区形式,并仅当它所描绘的理论具有被验证或实践的可能时,它的方法论意义与对本土实践的参照意义才是有效的。那么新城市主义的规范性在何种程度上是成立的呢?当代中国的城市设计实践是消解还是强化了新城市主义的指导意义?城市设计脱胎于现代主义思潮,是功能主义的延伸。而城市主义的概念明显来自于新城市主义对经典欧洲大陆城市主义的回访,是一系列反思现代主义的运动推动下的产物。......
2023-09-30
相关推荐